七分法名词解释文献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分法名词解释文献学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之一。

即按图书内容将其分为7大类。

以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和梁阮孝绪的《七录》为主要代表。

前者分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和图谱志;后者分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和仙道录。

刘歆始撰《七略》,较《汉志》六略多出“辑略”一略。

但辑略实为分别
说明六略三十八种大小类目的意义及各类的学术源流及其相互关系
的文字,即所谓“六篇之总最”(阮孝绪《七录序》),它本身并不是
类目之一,因而《七略》仍是六分法而不是七分法的代表。

至南朝齐王俭撰《七志》,于六分法之外另立“图谱”志,可算是七分法之一例。

但他于七志之外又附“佛经”、“道经”二录,实际上是九分法。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分内篇五录: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外篇二录:佛法、仙道。

这才是真正的七分法。

如将佛道二录依《隋志》等归入子部,则《七录》不过是五分法而已。

可见所谓七分法只是六分法与四分法之间的过渡形式,并未形成一种较稳固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