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Lesson 16 We Are with You!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作者:李莉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3期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

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入门功夫。

正因如此,朗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常训练的环节。

通过朗读,小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

但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上述常常被语文教师所忽视。

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强调朗读回归到语文课堂的今天,我们急需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来构建朗读新境界。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自身的教学体会和总结,当前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朗读的时间不足。

当前,不少农村语文小学教师注重于课堂的“讲问教学”,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挤掉了学生的读书的时间。

有时候,40分钟的教学,到最后真正让学生自我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二是朗读的对象不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由于考虑到教学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往往注重对几个尖子学生的示范,而大部分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

因此,教学中的“朗读”实际成为了一种表演形式,很难收到课堂设计的效果。

三是朗读指导方式单调。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偏向学生的声音形式。

自己认为这句话或词应该重或轻,千篇一律,但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内心体验。

其实,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内心通过语言来表达,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自我体验式的创造性朗读形式。

如果我们教师强调只有自己的是最正确的,其实是对学生自我理解和创造性的扼杀,反而显得生硬、刻板、呆滞,完全失去了天生的童趣。

四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更多的媒体和标准的口语渲染。

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规范和语言暗示教育。

由于农村教师中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用“唱腔”来范读,这样,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极不规范的朗读习惯和口语。

二、提高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的思路
一是提供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安排,而是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听录音带、光盘或教师的标准范读。

接着,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

特别要强调在朗读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力争不读破句。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性朗读过程。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在对文章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是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

“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

朗读是口语表达的基本功,是口语交际的一种积累。

一篇好的文章,一旦能够被孩子们高声朗读出来,就一定能被文章的感情所感染。

同时,文章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

学生不断朗读好的文章,其中好的章节和词汇,就自然能被学生所记忆。

词汇量的增加,必然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成就感。

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我们教师意想不到的一种收获。

三是组织学生在情景中乐读。

制造适当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受到感染,使他们乐于其中,是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消除学生朗读的畏惧心理,我们老师就要努力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文章特点,配上适当的音乐和幻灯投影,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然后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让学生自觉进入到朗读的喜悦之中。

三、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
⒈提高教师范读的水平
农村学校教师的范读,对孩子从小的口语培养和训练十分重要。

尤其是低年级教师进行教学的示范朗读更加重要。

教师如果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二甲语音标准)范读,就能基本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范读能力,一是要过普通话标准关。

二是要提高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水平。

三是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把握范读的时机和范围。

范读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在什么时候范读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范读的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同时,还要依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做适当的音乐或图景方面的情景布置。

总之,教师在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运用自己的声音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⒉做好“三到”基本功
教师的范读,本质上就是面对学生正确的朗诵。

农村教师不可能有像电视播音员一样的水平。

但我们农村教师在面对学生范读时,必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口中读诵一句,眼看下一句,心中感悟出口的一句,句句连贯,章节之间节奏起伏有序,感情丰富厚重。

这是一种范读的技巧,需要不断地锤炼和积累。

因此,要下一定的工夫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好朗读教学任务。

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其中必能饱尝无穷的乐趣。

⒊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想让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要适时地让学生参与朗读的评读。

不仅对学生相互之间评价,还要参与对老师朗读的评价。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达到共同提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朗读效果,又能促进教师的朗读教学水平。

总之,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教学后,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词汇量也不断的有所积累。

由于有了朗读的基础,孩子们也增强了自觉阅读兴趣。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教学水平,不仅一定能达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还能使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湖南省华容县治河渡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