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州记突出时代感作文6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永州记突出时代感作文600字
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城市。

东经118°21′~120°31′,北纬31°09′~32°07′,海拔高度1810米。

永州是古代汉族地区最早建国的省区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公元744年至782年之间为唐王朝的割据地区,也被称为“南唐”、“五代南宋帝”和“十国之乱”。

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唐朝诗人王维、李商隐、柳宗元、刘禹锡等在此留下了大量诗篇并留下了许多遗迹。

李白被贬之后便留下了《竹枝词》等名篇传颂千古;杜甫在永州担任过重要的官职;柳宗元也曾在永州任过县令等职务,他们都对永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到永州游览时能看到不少与古代建筑有关的文物古迹或者风景名胜而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

这就是今天我们来到永州市游览观光所看到及感受到的景物,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唐宪宗墓
唐宪宗墓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柳子巷,距零陵市区中心约10公里。

唐宪宗第五子,母亲韦氏,父亲为唐宪宗玄孙唐元吉和长孙唐肃宗玄烨。

唐宪宗很喜欢长孙的弟弟唐肃宗,曾将长孙的婚事告诉给皇帝李隆基,并将自己坟墓的位置告诉给李隆基。

李隆基死后,在宪宗的追授下,他下葬在这里。

今天我看到了很多有关唐宪宗墓地的碑文。

据记载,唐宪宗李隆基死后,追封他为“太上皇帝”为宪宗,谥号“文忠皇帝”,并在其墓旁修建起他的陵墓――唐宪宗李隆基陵墓与其合葬墓。

公元710年2月26日早上9时30分左右他驾崩于此,享年53岁。

唐朝有一位皇帝去世15年后仍留在陵墓中并把自己的陵墓封为“太上皇陵”。

二、李商隐故居
李商隐,永州零陵人,与王维、杜甫、白居易合称“初唐四杰”;与柳宗元、刘禹锡合称“初唐三杰”。

李商隐自幼家贫,曾为乡里小吏。

因家贫,李商隐小学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才登进士。

他的诗歌以七律著称于世。

据统计,他是中国现存七大奇人之一。

现在的零陵江西岸有一座李商隐故居。

李商隐故居也有一条河名为零陵江大桥,在那里也有一座桥叫“百尺楼”;这座桥在水中呈“一”字型排列着,桥上有几座桥,在江中像一根根细细的水银串成一串;桥中间有一个水塘;塘中央有一个湖,叫“倒影湖”;湖边有一个凉亭:“倒影湖”上是一个大水池以及一只小凉亭下面就是一座高耸的楼阁“九曲桥”。

李商隐于公元770年生于零陵(今属湖南)一个贫穷人家孩子的身上。

公元843年(开元二十六年)李商隐进士及第后一直生活在零陵这块土地上。

后来李商隐开始游历四方并将他自己在零陵时创作的诗作写进诗歌之中被后人传颂着。

他于永州有许多故居景点以及一些名胜都是他留下墨宝众多的地方。

三、杨万里故居
杨万里故居位于永州市宁远县城南九里处,又称“三里村”,在这个村子里,一共有三座宅子。

我到的时候是在村中一处十分幽静的山坳里,前面就是杨万里故居了。

杨万里是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散文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后来进入了朝廷在那里担任地方官。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杨万里在他死后做了官,就在这座小村庄里过了一生。

杨万里在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外,还留下了很多诗作:《村居》、《竹枝词》等文章。

“万里三分明月夜,银河一夜两星开;千寻一带青天水一天落……”他的诗写得好啊!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被贬到了江永一带的偏远山区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去世了。

他死后留下“千寻一带青天水一天落”这样一首诗。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很喜欢他的诗!来吧!
四、柳宗元故居纪念馆
柳宗元故居纪念馆位于永州市东安县新田村,修建于柳宗元(743-783)年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故居位于柳宗元故居的南房后和北房后,三面环山,背倚青山。

这里环境幽静、
景色秀丽。

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紧凑。

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柳宗元的故居纪念馆前的几棵柳树。

柳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根系发达。

它的根系主要生长在地面下20-30厘米深的地方,每年开春时长得最为旺盛。

在柳树根底下会长出很多像松树一样的东西。

它就好像柳树的一条尾巴一样,在地上扎了根以后还会继续生长起来,而且越扎越长越粗。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柳树就好像一条尾巴一样很有灵性!我也就喜欢柳树和它下的那几棵树了!
五、东安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东安县江华镇,是永州最大的刘氏家族建筑之一。

它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距今已有177年的历史。

大门正面匾额为:“刘氏之门”,正下方是堂名――“文武祠”,堂内有一座小庙。

走进庙堂,里面全是石柱、石梁和泥塑木雕。

这里最大的特色是没有任何围墙,每个房间都是门与窗户相连通,这样便于人们进出。

刘家大院建筑工艺精湛、精巧绝伦、布局合理、富丽堂皇。

整个建筑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据考证,刘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8年)刘廷琛的次子诞生后,便将家业捐给了官府做善事。

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官府又在刘家大院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一座大宅。

由于刘家人在永州经商时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他们又将这座大宅取名为“龙虎堂”和“福寿堂”.后来这两个建筑因为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剥蚀而不完整了,只剩下正门上方的石匾“龙兴之地”以及两边对称的木雕牌楼和大门两部分。

经过我仔细认真地观察和研究后,认为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去研究思考到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