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鲁教版选修三学案 4.1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梳理
知识点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点击
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一、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1)旅游环境的概念:旅游者的活动空间,以及影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称。
(2)环境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环境质量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
(4)旅游环境决定旅游地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2.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①有助于增强环境意识。
②所获得的资金又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景区、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旅游开发的过程也是环境美化和净化的过程。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典例剖析1 “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列举江西省的红色旅游景点。
(至少两个)
(3)评价井冈山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及重要意义。
(4)该地区发展“红色旅游”对环境有何促进作用?
答案(1)低山(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红壤为主。
(2)瑞金、南昌、井冈山等。
(3)亚热带中的山地,自然风光优美;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保存有众多的革命标志物,历史文化价值高,且与周围的萍乡、南昌等构成“红色旅游”景观群;有泰井高速公路直达;“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有全国稳定的客源。
意义:发展“红色旅游”可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
同时,可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
(4)①红色旅游促使人们保护当地亚热带植被景观和革命历史遗迹;②提高当地环境质量;
③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如泰井高速公路的兴建,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的改善。
思路剖析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从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3)题,解题思路如下所示:
第(4)题,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环境的促进作用,可依据教材内容:①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②提高环境质量;③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结合井冈山实例进行分析。
变式训练1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________活动,表现为人们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________生活。
(2)乡村游“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赏农家景”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反映了现代旅游的特点是:旅游主体的________;旅游空间的________;旅游形式的________;旅游目的的________。
(3)乡村旅游的发展,重在突出特点,保护环境。
试分析发展乡村文化特色,实现区域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
二、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旅游环境问题
(1)
(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
(4)扰乱社会秩序。
2.图解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产生
游胜地。
下图为其景区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
说明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即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
说明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的一段危险的山路,游人一直稀少。
景区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
说明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请你为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不赞同(反对)。
野味餐馆的建设:①会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造成“视觉污染”;
②会诱使当地居民或不法分子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滥砍滥伐林木,导致
生态破坏,造成生物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③造成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河流洪峰的功能下
降,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2)不赞同(反对)。
索道的修建会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造成“视觉污染”;来此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欣赏沿山路至云峰顶的景点,乘缆车直达云峰峰顶,无法仔细欣赏沿途各景点。
(3)不赞同(反对)。
因修公路而砍伐大量的千年古树,一是会破坏景区环境,加剧景区的自然灾害,并导致景区物种的减少;二是因大批千年古树被砍伐,会直接影响景区的游览价值,降低景区的旅游质量。
开辟水路,从A处乘船至D处;在D、E之间修建索道,乘缆车从D 处至E处。
这样既可欣赏从A处至D处的山水风光,又避开了D、E之间的危险的山路。
思路剖析这类题目的开放性较强,解答时,应认真研究图示信息,并结合自己对该知
识点的理解总结归纳答案。
由图可知,A处在湖泊沿岸,若填湖造地,建造大型野味餐馆,至
少会带来三大不良后果:①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造成“视觉污染”;②诱使当地居民或不
法分子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滥砍滥伐林木,导致生态破坏,造成生物物
种的减少,甚至灭绝;③造成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河流洪峰的功能下降,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在B、C之间修建索道有两大不利:一是破坏背景环境,造成“视觉污染”;二是不利于观赏沿山路的景点。
在D、F之间修建盘山公路有两大不利:一是破坏景区的生态平衡;二是因古树的被砍伐,而影响景区的游览价值。
A、D之间为相连的两大湖泊,可开辟水路,D、E之间可修建索道避开危险的山路,这样,既解决了雾峰景区的交通问题,又增加了欣赏A、D间的山水风光的机会。
变式训练2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反映的旅游活动中出现的不合理的旅游行为及产生的危害有:
①________________,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美国一些旅游区的入口处通常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准留下脚印;出来只准带走照片。
”请你谈谈对此标语的理解,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易错易混点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错题诊断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图乙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多选)()
A.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B.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限制发展旅游业
C.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旅游部门制订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答案(1)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及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ACD
错因分析一是不理解两幅漫画所表达的主题;二是对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不清楚。
纠错笔记
答案
基础梳理
①活动空间②自然③人文要素④旅游产品⑤满意度⑥形象⑦旅游竞争力⑧自然景区⑨历史古迹⑩基础⑪服务⑫视觉
思维点击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
1.(1)社会经济娱乐消遣精神文化
(2)大众化扩大化多样化娱乐化
(3)乡村旅游可促进当地名优特优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特产的发展;乡村旅游可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传承和开发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可促使农业生态功能的延伸和产业化,人们走向田园,了解“三农”,拥抱自然;乡村旅游可体验农村生活,促进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加强城乡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对区域文化等发展的影响。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其旅游发展方向应突出特色,立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决此题应与农村的特殊文化相联系。
2.(1)①游人践踏草地破坏绿地
②游客乱刻乱画,折枝破坏植物资源
③汽车排出尾气造成景区环境污染
④游客乱扔垃圾破坏景区环境卫生
(2)这是保护旅游资源的一项措施,目的在于使旅游资源不被破坏,永续利用。
我国也制订了许多关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规,但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规还不具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环境问题。
分析图片可得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外旅游管理及思想对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