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五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五校联考化学试题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B.测溶液pH
C.加热液体D.量筒读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深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B.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
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B.食醋显酸性,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及臭味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立即用带油的抹布擦洗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有高温反应炉,所以反应能耗大
B.“反应分离”中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D.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6.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0 个质子
B.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C.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2 个电子
7.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A.番茄B.大米C.花生油D.鸡蛋
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4103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64x8
A.乙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的乙和丁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甲的2倍9.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B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常用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油污①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D
①可用水来区分NaCl和CaCO3固体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A.A B.B C.C D.D 10.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淡化海水
B.碘溶解在汽油中
C.钛镍合金制成卫星天线
D.氧化钙做干燥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題: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写字母编号);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有含32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
请计算: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14.碳铵是农业上一种常见的氮肥,如图是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使用时,施加在农作物根部附近,盖土或用水灌溉,切忌暴晒,它在碱性土壤中会失效(放出NH3、生成水和正盐)。
据此:
碳铵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良酸性土壤时,向土壤中施加了熟石灰,当向土壤中施加碳铵,造成肥分流失的化学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一包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
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有炭粉,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
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______
(反思与评价)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
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
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______。
16.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
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的__________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照图2所示溶解土样,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2)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__________(填字母)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明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了;
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变红;③小气球胀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现象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
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所致。
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要继续观察,若_______________,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剌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氨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此题根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量筒读数的方法平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
A、地窖、深洞所含二氧化碳比较多,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容易使人窒息死亡,所以要做一个灯火实验,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成分的硬度大,熔点低,综合了各物质的优点,所以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不变,溶剂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分子,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故选D。
3、D
【解析】
A、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所含溶质质量多少,故错误;
B、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20℃时乙的溶解度
是30g,所以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30g
10030
g g
×100%<30%,错误;C、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50 g
水中加入20 g甲不会全部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但溶液的质量小于70g,错误;D、5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100 g 水中加入20 g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溶液从50℃降到20℃,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盐水不和碳酸钙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故A错误;
B、食醋显酸性,不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及臭味,故C正确;
D、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所以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不能立即用带油的抹布擦洗应该擦干后再用带油的抹布擦洗可防止生锈,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A、因为有高温反应炉,所以反应能耗大,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C、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该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
A、镁原子变成镁离子只是失去最外层电子,质子不发生变化,仍为十二个质子,选项错误;
B、镁离子和硫离子均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选项错误;
C、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32,选项错误;
D、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两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7、D
【解析】
A、番茄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不符合题意;
C、油脂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花生油是一种植物油,不符合题意;
D、鸡蛋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丙的质量x=4g+10g+3g+4g−6g−4g−8g=3g,由图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乙作为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C、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g−6g)(8g−4g)=3:2,选项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的丁和乙的质量比为2: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由于不知丁、乙的化学计量数,所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是甲的2倍,选项错误,故选D。
9、A
【解析】
A、①热水瓶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中含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选项A全部正确,符合题意;
B、①酒精溶液是由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乙醇由乙醇分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说法正确;
②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说法正确;
②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说法正确;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D
【解析】
A、淡化海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碘溶解在汽油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钛镍合金制成卫星天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做干燥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11 BC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离子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是离子,核外电子数不等于核内质子数。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0% 11.2kg
【解析】
(1)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
100%=40% 64+32+164
⨯
⨯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设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
44
Fe+CuSO=FeSO+Cu
56160
x32kg
56x
=
16032kg
解得x=11.2kg
答:(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11.2kg。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Zn(NO3)2、Cu(NO3)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变小;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质量变小。
【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铜发生了反应、锌完全反应,不能确定铜、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
(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Zn(NO3)2、Cu(NO3)2;
(2)Zn +2AgNO3 == 2Ag+ Zn(NO3)2中锌和银的质量比为65:216,Cu +2AgNO3 == 2Ag+ Cu (NO3)2中铜和银的质量比为64:216,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都比析出的金属质量小,所以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NH4HCO3+Ca(OH)2=CaCO3+2H2O+NH3↑
【解析】
(1)由题知:用水灌溉,说明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在碱性土壤中会失效,说明能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由图知:碳酸氢铵要蔽光,放在低温处,说明碳酸氢铵的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
故填: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
(2)土壤中施加了熟石灰,当向土壤中施加碳铵,造成肥分流失的化学反应是碳酸氢铵与熟石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Ca(OH)2=CaCO3+2H2O+NH3↑。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吸附:稀盐酸: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在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用磁铁靠近脱氧剂,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4Fe+3O2+6H2O=4Fe(OH)30.35量不足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量太多时,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猜想与假设】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设计实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在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方法来提供高温;(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用磁铁靠近脱氧剂,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4Fe+3O2+6H2O=4Fe(OH)3;(4)由图示信息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0.35g;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可能的原因是:量不
足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量太多时,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H SO+Ca(OH)=CaSO+2H O
16、贮存条件 C 冷却到室温小气球仍然胀大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24242【解析】
本题是探究硫酸铵的性质以及受热分解的物质成分。
【详解】
(1)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贮存条件:硫酸铵要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硫酸铵的组成中含有铵根,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2)在25℃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70g,推测在该温度下50g水最多能溶解35g硫酸铵,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C点的状态。
(3)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空气受热膨胀所致,如果冷却到室温小气球仍然胀大,则小气球的膨胀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
(4)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也能生成氨气,所以为保证氨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5)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SO+Ca(OH)=CaSO+2H O。
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