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巨亏事件经典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3.国有企业境外金融衍生交易须谨慎 • 由于国家严格限制境内期货公司进行外盘代理,中国企业 参与国际套期保值只能借助外资投行的渠道,这样其交易 资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就完全暴露在国际资本的 视野中,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中航油(新加坡)进行期权交易的渠道,主要包括日本三 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 行和澳大利亚麦戈利银行在内的国际知名投行。上述公司 既是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媒介,同时也是中航油卖出 看涨期权的交易对手。这样,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动 向或许都在外资投行的视线之内。值得注意的是,油价在 2004年10~11月份非理性狂涨,但在2004年11月底中航 油(新加坡)斩仓认赔之后,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 格应声而跌,两者之间的时间对应十分巧合。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就是一个典型的风险爱好者,这从他执 掌中航油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前期 他的冒险是成功的,可是在中航油首次发生亏损以后,侥 幸和翻本心态使他一再挪盘,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亏损越 来越大,直至对手逼仓。中航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 行都不尽如人意,中航油的部分风险管理机制极度不健全, 其高层管理人员对已有的风险控制体系又漠然置之,发生 亏损时陈久霖竟然置企业规定的止损限额和持仓限额于不 顾,反而在亏损的头寸上不断增持仓位,这无异于雪上加 霜。
中航油事件始末
• 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对手日本三井能 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中航油 (新加坡)被迫进行部分斩仓。至11月8日,公司继续斩 仓4,亏损增加到2.32亿美元。 • 11月25日,由于不断遭到巴克莱资本、伦敦标准银行等国 际投行的逼仓,中航油(新加坡)的实际亏损已经高达 3.81亿美元,相对于其1.45亿美元的净资产已经资不抵债, 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境地。 • 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申请停牌。次日,公司终止 了所有期权交易,正式向市场公告了已亏3.94亿美元、潜 亏1.6亿美元的消息,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中航油事 件终于浮出水面。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2.领导人的风险意识淡薄。 • 陈久霖学越南语出生,在衍生品交易方面并没有受过正规 训练,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他曾说,“没想到后来要那 么多的保证金”,可见他对衍生品交易的运作以及背后的 风险一无所知。中航油集团公司从2002年10月开始向新 加坡公司派出党委书记和财务经理,但首任财务经理因陈 久霖认为其英语不好被调派为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 经理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 竟然不知道其从事场外期权交易。由此可见,中航油集团 公司在人员的选拔和任命上存在一些问题。
失败原因分析——外部原因
• 2.场外交易,严重违规。 • 中航油公司参与的期权交易并不是通过新加坡的交易所进 行的,而是一种场外交易。场外交易的风险远远超过交易 所内交易的风险。场外交易没有保证金制度,因而不存在 强制平仓问题,也没有持仓限额要求。只要参与者的一方 没有进行反向的操作,风险将始终暴露在外,也没有交易 所作为对方履约的保证,金融巨头操纵市场的机会更大。 中航油公司的陈久霖就是在这样如此险恶的外部环境下狂 赌油价的。我国《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明确规 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 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可见,陈久霖明知故犯。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3.未制订风险应对的有效方案。 • 事先上下沟通好各种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策,上 下高度一致对外,能够防止内部不一致被外界觉察,或在 不利的价格下被逼仓,这是西方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一 个成功经验。中航油此次卖出看涨期权的对手是高盛、巴 克莱、三井住友、标准银行等一些长期浸淫于衍生品市场 的国际金融机构。在中航油做空时,国际原油价格一直是 一路上扬;而就在中航油公告亏损平仓后不久,纽约商品 交易所原油价格就暴跌7%以上。可见,一方面中航油被 爆仓可能受到国际投机集团的操控;另一方面也说明,集 团在遭遇风险时,本来还是有可以挽回的机会,却由于没 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惊慌失措,致使减少损失的最后 机会和可能通过谈判争取的利体系虚设造成违规交易,导致国有资产遭受严重损失 的例子在我国并不鲜见。例如,1998年湖南株洲冶炼厂原 厂长曾维伦不顾开展国外期货投机业务须报总公司主管部 门审批的规定,未经批准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而株冶进出 口公司经理徐跃东,则利用曾维伦授予的权力,超出既定 的期货交易方案,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卖空总量超过其 年产量,最后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2.有效制衡的内控体系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 • 虽然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风险巨大的内在特性,但是中航油 事件的爆发,却不能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金融衍生 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套期保值与投资套利共生7。投资商 和跨国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另一方 面也可以通过冒着极高的风险来投机套利,以博取高额投 资利润。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有效制衡、防止违规发生的内 控体系,以趋利避害。
Contents
1 2 3 4
石油期权简介 中航油事件始末 失败原因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中航油事件始末
• 2003年下半年,陈久霖判断2004年国际油 价将会下跌,因此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 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 银行和澳大利亚麦戈利银行等机构签订了 卖出石油看涨期权的场外合同,每桶38美 元。2003年年底,中航油共卖出了总量为 200万桶的期权合约,期间账面上是盈利的。
Contents
1 2 3 4
石油期权简介 中航油事件始末 失败原因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失败原因分析——外部原因
• 1.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金融衍生 品投资失败后,我国政府就加强了对在海外从事金融衍生 品交易的立法。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 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虽然第二条规 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 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但是《办法》 明文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国 有企业。因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注册地在新加坡,这便形成 了公司业务范畴里的灰色地带。即作为国有企业不得进入、 但作为境外公司却可合理进入期权投机业务。但是,如果 国有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从事期货交 易,那么如何来防范这种危险?
石油期权简介
• 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市 场参与者的风险。那么为什么会前有巴林 银行,后有中航油都在该市场中一役而 “全军覆没”呢? • 中航油的选择是:卖出看涨期权
石油期权简介
• 仍以中航油为例,若其购入一批石油现货作为生产存货, 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存货价值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因石 油价格下滑而下跌。为控制企业经营当中因存货价格变动 可能产生的风险,中航油可以在购入石油现货的同时,卖 出一份与现货等额的看涨期权,形成现货+卖出看涨期权 的投资组合A。当石油价格上涨时,则可因存货价格上涨 获利,而卖出看涨期权合同却亏损,不过,两项相抵,组 合价值得以保持稳定;当石油价格下跌时,存货价格下跌 亏损,但期权合同可选择不执行,由于出售看涨期权所获 得的收入可以冲减存货价格下跌的损失,相应减少企业的 亏损。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1.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远远超过一般金融工具 • 金融衍生交易的成败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测、判 断。然而,国际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政治等因素敏感度 极高。这些因素常常瞬息万变,即使是最高明的投资专家 也难以稳操胜券。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高风险。 •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不仅如此,国际实践也表明,金融 衍生工具经常成为金融灾难的发源地。这主要是因为金融 衍生工具具有很高的杠杆效应,少量资金即可达几十倍、 上百倍的交易。期权交易的杠杆效应则大于期货交易,因 为购买期权合约的最高投资额限定在支付的权利金之内, 而收益却是无限的。期货合约的投资额则是由合约价值本 身决定。
Contents
1 2 3 4
石油期权简介 中航油事件始末 失败原因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当“巴林银行事件”已渐渐淡出我们视线的时候,从中航 油事件中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高 风险性。更重要的是,中航油事件反映出海外上市国企公 司治理仍然存在重大缺陷,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在商业 银行逐渐涉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今天,中航油事件无疑 给我们上了更真实的一课。
中航油事件始末
• 2004年一、二季度,中航油(新加坡)账面亏损从580万 美元增加到3000万美元。 • 2004年10月10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55美元/桶新高。 中航油(新加坡)卖出的有效期权合约达到5200万桶石油 的巨量。根据合同,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新加坡) 需要向国际投行等交易对手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为 追加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 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又支付 8000万美元额外保证金。中航油(新加坡)现金流量已经 枯竭。
石油期权简介
• 此外,中航油也可以在买入现货的同时,再买入一份等额 看跌期权(Long Put),形成现货+买入看跌期权的B 组合。当石油价格上涨时,则存货方面因价格上涨获利, 而买入看跌期权的合同发生亏损,但两项相抵,组合价值 可保持稳定;当石油价格下跌时,存货价格下跌亏损,但 买入看跌期权升值获利,组合价值亦可保持稳定。 • 可见,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不但不会扩大企业经营风 险,反而能够有力地控制乃至锁定企业经营风险。
中航油巨亏事件经典案 例
Contents
1 2 3 4
石油期权简介 中航油事件始末 失败原因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石油期权简介
• 期权又称为选择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 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 • 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 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 价格买进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有权 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 资产。 • 石油期权就是以石油为标的物的期权。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1.企业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 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 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厌恶型管理层通常会尽量避免 从事投机业务而偏爱套期保值业务;而风险爱好型管理层 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从而给企 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有鉴于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更应理性参与金融衍生市 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监管逐渐放松,国际银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压力促使商业银行积极投身于 金融创新的浪潮当中。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金融创新 使银行业再次充满生机,以金融衍生交易为主要业务的银 行不断诞生,甚至出现了大约8 5%的盈利都来自衍生业 务的银行。但是由于衍生投机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或 巨亏的案例时有发生。如巴林银行事件、日本三井住友银 行期铜事件。在日渐涉足金融衍生市场的今天,风险意识 或许将成为主宰银行命运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