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演示法 参观法
为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国内外新兴教学方法
1、发现法 2、范例教学法 3、暗示教学法 4、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5、八字教学法 6、自学辅导法
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转变。 的学习方式转变。 1、研究性学习(三阶段: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 研究性学习(三阶段: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 2、动手活动(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强调对学生学 动手活动(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强调对学生学 )。 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4、小课题和长作业(小课题研究作为学生的作业) 小课题和长作业(小课题研究作为学生的作业)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 也叫 班级教学” 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 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 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 式。
班级授课制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较,有其自 班级授课制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较, 身的特点 特点: 身的特点: 第一, 为人员单位;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 第二, 为活动单位; 第二,以“课”为活动单位; 第三, 课时” 第三,以“课时”为时间单位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三: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三: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编写教案以及 是指教师上课前的钻研教材 查找资料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查找资料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备课通过一定的程序之后(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 备课通过一定的程序之后(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研究有关教学 法资料、了解学生特点、选择教法、拟订计划),最后形成计划, ),最后形成计划 法资料、了解学生特点、选择教法、拟订计划),最后形成计划,其中 课时计划也称为“教案” 是教师上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成败。 课时计划也称为“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成败。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
第三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四、学生学习指导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 教学组织形式 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 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 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模式有着密 切的关系;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切的关系;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上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 历史上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 活动课时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 活动课时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和 作业分组);特朗普制;合作学习。 );特朗普制 作业分组);特朗普制;合作学习。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教学评价
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的概念(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 教学的概念(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 ): 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一,强调教与学并重, 第一,强调教与学并重,并有从以教的方法为重心逐渐 转移到以学的方法为重心的趋向。 转移到以学的方法为重心的趋向。 第二,以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基础和前提, 第二,以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基础和前提,既重视学 生智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生智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 第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由单一化发展到 多样化,由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多样化,由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第五,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五,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六,教学方法改革朝着“三个强调” 第六,教学方法改革朝着“三个强调”、“五个有利” 五个有利” 的方向发展。 的方向发展。
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 一定的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劣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管理, 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管理,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影响、启发、 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影响、启发、促进和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孔子: 孔子:学——思——习——行 思 习 行 荀子: 荀子:闻——见——知——行 见 知 行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着紧用力、 夸美纽斯:感觉 记忆——理解 理解——练习 夸美纽斯:感觉——记忆 记忆 理解 练习 赫尔巴特:明了 联想——系统 系统——方法(预 方法(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 联想 系统 方法 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教学阶段理论
杜威:情境 问题——假设 假设——验证 验证——结论 杜威:情境——问题 问题 假设 验证 结论 克伯屈:创造情境 引起动机——确定目的 确定目的——制订计 克伯屈:创造情境——引起动机 引起动机 确定目的 制订计 实行计划——评价成果 划——实行计划 实行计划 评价成果 斯金纳:解释 显示问题——解答 解答——确认 斯金纳:解释——显示问题 显示问题 解答 确认 加涅:诱发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 加涅:诱发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 反馈 凯洛夫:感知 理解——巩固 巩固——应用 凯洛夫:感知——理解 理解 巩固 应用 我国: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 我国: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 知识;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
上课就是课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的活动过程。 上课就是课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的活动过程。上课是学 就是课的进行 校中分量最大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校中分量最大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 好一堂课必须注意五点: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 好一堂课必须注意五点: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 组织得好、积极性高。 组织得好、积极性高。 课外辅导是在上课时间以外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课外辅导是在上课时间以外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课 是在上课时间以外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外辅导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内容。 外辅导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 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三 类 九 法
以语言传递信 息为主的方法 以 主的方法 以 主的方法 为
1、教学过程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四个方面的特点 2、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对象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对象的 认识过程。( 特殊性;认识条件的特殊性) 特殊性;认识条件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目的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目的特 实践过程。( 殊、实践环境的特殊、实践方式和方法的特殊) 实践环境的特殊、实践方式和方法的特殊)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 过程。 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双边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双边 信息交流与反馈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课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类, 课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类,有新授 有两种 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另一种是根据教学的方 法来分类,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法来分类,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与课的类型相 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如新授课的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 关。如新授课的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提出 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小结, 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小结,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 程序化和固定化, 程序化和固定化,难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将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 难以照顾个别差异, 难以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的变形和课的类型
班级授课制有两种变式: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班级授课制有两种变式: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变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 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即教师有目的、 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即教师有目的、有计 划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划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是由教师 段和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要素组成。其中教师、 段和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要素组成。其中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学与教育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学与智育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教学与智育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二)教学的意义:第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的意义:第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第二,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第三, 第二,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第三,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 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1、整体协调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整体协调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启发创造原则; 3、启发创造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7、巩固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