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倾向、行为习惯、活动方式、认知方法等,它反映了儿童参与互动和投入学习的方式。
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大量探索与持续检验,其中主动性、坚持性、专注力、好奇心、创新创造、灵活性等是实证研究与政策文献反映的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高频要素。
儿童的学习品质并非先天的、固有的人格特质,它是可塑的、可随实践改变或依赖环境变化的,即教育可以增强或者削弱某方面的学习品质。
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品质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儿童所参与的活动,儿童的良好学习品质是在参与活动中体现并培养的,应尽可能让儿童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置身于不同氛围的学习情境中。
二是学校的教育方式,即学校课程是促进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活动、自主游戏
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这些不同的组织形式便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主要途径。
本名师工作室带领教师们开展课题“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发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重点培养幼儿的计划性、主动性、坚持力、专注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分别与上述活动组织中情感氛围、教育环境、活动材料、师幼互动等各方面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生活活动与计划性的培养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在园必经的生活环节,包含来园、餐点、饮水、盥洗、如厕、午休、起床、离园,以及整理、散步、自由活动等。
生活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基本生理需要,而且有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教育价值。
当前,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
姻沙龙·编者按:当今社会,学习品质已经成为各国学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我国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隋玉玲名师工作室带领教师们开展课题“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发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重点培养幼儿的计划性、主动性、坚持力、专注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的培养与生活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等活动的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教学
突出问题是,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不强、任务意识较弱、行为缺乏条理等,这都与幼儿做事缺乏计划性有很大关系。
计划性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
计划包含幼儿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间做、怎么做等事件安排与行为选择的具体思考。
由于受家庭过度保护和包办教养方式的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往往在成人的催促和要求下被动进行着,究其原因,许多家长表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生活经验,做事颠三倒四,不得不督促孩子,其实家长并没有抓住培养幼儿计划性的关键要素进行有效的教育。
对幼儿来说,时间观念、做事的顺序、对事件难易度判断等都会影响计划的制订和完成。
基于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幼儿很乐意自己做主做决定,这便是发展幼儿计划能力的良好契机。
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学习安排和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让计划为幼儿的生活服务。
例如,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餐后整理的行动计划,帮助幼儿厘清做事的顺序:清理桌面残渣——
—起位将椅子靠在桌边——
—分类整收餐具——
—拿杯子取水漱口、擦嘴——
—搬椅子摆成马蹄形——
—自选书阅读或玩玩具;鼓励幼儿计划自己自由活动时间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在哪里玩、怎么玩;引导幼儿尝试以图文的方式制订居家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并按计划行动,在行动中学习不断调整、反思和完善计划等。
教师有意识地将培养幼儿计划能力渗透在生活活动各环节,不仅解决了幼儿生活活动拖沓无序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做事的条理性,而且提升了幼儿认真思考、合理规划、付诸实施的处事习惯和能力,促使幼儿更加懂生活、会生活。
二、自主游戏活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自主游戏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确定游戏玩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生发游戏主题和玩法,凸显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自主游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幼儿自主决定游戏玩法、情节及其发展,它反映了幼儿的发展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倡导的是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创造的游戏精神。
实践中,幼儿自主游戏低水平重复、同伴纠纷频发影响游戏进行的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娃娃家里幼儿总是玩煮饭和吃饭的游戏,内容单一,情节欠发展;建构游戏中,按原计划要在城堡上搭建一个彩色球形屋顶,幼儿却因为班级没有适合的积木而放弃;幼儿结伴一起拼接小车拐弯赛道时,由于不懂得要协商分工而屡屡失败。
究其原因,这不仅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认知经验有关,还与幼儿是否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关。
当幼儿善于发现自身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时,我们就会看到幼儿自主游戏该有的样子:娃娃家成员要开生日聚会啦,他们有的忙着煮饭菜,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外出购物,有的布置房间,家庭生活丰富而温馨;没有适合搭建球形屋顶的积木没关系,幼儿尝试用报纸和胶水做出圆球,然后涂上各种颜色,球形屋顶漂亮又耐用;幼儿和小伙伴事先商量好各自分工,有的负责稳住支架,有的负责拼接镶嵌,有的负责固定轨道,大家协商合作,很快就把难度最大的拐弯赛道拼接好了。
由此可见,自主游戏情境成为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成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组成部分,而幼儿正是在一次次游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游戏玩法,丰富和推进游戏情节的,从而变得越来越想玩、越来越会玩。
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获得游戏的胜任感和满足感,而且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丰富性和挑战性,有效激发和支持幼儿持续探索、大胆想象、敢于创造,更加彰显了自主游戏的特点和实质。
三、学习性区域活动与坚持力、专注力的培养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活动类型与特点,将活动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通过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进行互动并获得相关经验的活动。
由于隐含了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相对于游戏性区域活动来说,其情境性、趣味性、创造性会弱一些,而操作性、规则性、目标性则会强一些。
幼儿时期,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学习性区域活动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意志力。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频繁更换材料,易被其他事物干扰,遇困难容易终止活动、游走于多个区域。
这一方面与教师设计和投放的活动材料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幼儿坚持力和专注力不足。
23
教学
坚持力与专注力对维持幼儿的各项活动与行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具体而言,坚持主要是指幼儿能够持续地完成一项活动,遇到困难不会轻易中断或者放弃,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专注是指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而不被周围无关事物干扰或影响。
研究表明,幼儿在一个活动上坚持得越久,操作材料的时间就越长,思考的能力也会提升。
在大班语言区活动中教师观察发现,坚持力和专注力较强的幼儿,当其自主选取一份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讲述我的秋游故事”时,能
较长时间、较稳定、较认真地按照教师提供的气泡、树形思维导图边操作边逐一讲述自己的秋游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被周围正在结伴玩“掷骰猜一猜”的幼儿所吸引和影响,并乐于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自己画“流程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述,持续而专注于自己当下的活动直至区域活动结束。
由此可见,在学习性活动区培养幼儿的坚持力与专注力,不仅能有效解决幼儿频繁更换材料、随意终止活动、游走多个区域等问题,而且能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与材料进行充分互动,实现对经验的建构和内化。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和专注的品质是不能强加于人的,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加以培养和强化。
四、主题活动与主动性的培养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教师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设立该主题学习与发展目标,支持和引导幼儿通过集体或小组学习和探究,师幼共同建构新经验的一系列活动。
主题活动十分强调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幼儿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尤为重要。
主动性是指幼儿在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来源于自身驱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去实施行动的行为品质,关乎幼儿“想不想学”和“想怎么学”。
在开展主题活动进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较为依赖教师,满足于“我知道”,鲜少主动表达自己的“不知道”,探索自己的“想知道”;当面对未知的问题或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时,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引发话题讨论、进行交流分享、大胆表达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合作、主动表达。
例如,在新园搬迁背景下的主题活动“快乐搬家”就彰显了幼儿的主动性:伴随着新园建设日程的推进,幼儿经历了制订搬家计划——
—整理打包物品——
—实施搬家行动——
—创设新家环境——
—筹划搬迁仪式——
—参加搬迁庆典——
—探索新园环境——
—适应新园生活等根植于幼儿当下生活的系列体验性活动,主动构建和整合了多领域经验。
在此过程中,幼儿主动性的学习品质不仅表现在能持续保有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乐于探索未知事物,勇于挑战任务和困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表达表现,而且有效促使主题活动循着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和轨迹逐步开启、推进、拓展、提升。
当今社会,学习品质已经成为各国学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我国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为我国幼教工作者指出了未来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开展对学习品质的本质、内涵、结构,特别是路径、机制、支持策略和培养模式的研究很有价值,亟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实施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中不断学习、持续探索、深入研究。
注:本文为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第二批专项课题“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GZS191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