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单元的关键工艺点及技术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硫单元的关键工艺点及技术管理要点
煤气所含的硫化氢和氰化氢都是有害物质,它们腐蚀化产回收设备及煤气贮量输送设施,同时还会污染厂区环境;用作城市煤气,硫化氢及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氰化氢及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均有毒,会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采用湿法脱硫主要由脱硫(吸收)和再生(解吸)两个部分构成。

脱影响硫脱氰的因素
1)煤气温度与循环液温度
煤气温度和循环液温度过高对脱硫效果不利,温度高使溶液面上气相中氨的分压增大,使得吸收过程中循环液中含氨量降低,脱硫效率下降;溶液的温度过低也不利于煤气中硫化氢脱除,溶液温度低影响再生效果。

一般约在35℃时,H.P.F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因此,再生产过程中煤气温度应保持在25—30℃,溶液的温度控制在35—40℃.
2)煤气中的硫氨比
循环液中游离氨的含量直接影响煤气脱硫效果,循环液中是靠吸收煤气中的氨来补充,因此煤气中的氨含量亦直接影响煤气脱硫效果,一般采用氨法脱硫时煤气中的氨硫比应大于0.7。

当煤气中的氨硫比大于0.7时,可以保证循环液中
含量达到4—5g/l,同时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

3)液气比
增加液气比,不仅可以增加循环液中的氨含量,同时可使传质面迅速更新,降低溶液中H2S的分压,增加气相与液相间H2S的吸收推动力,提高吸收H2S 速率.但是大的液气比增加了循环泵的动力消耗,并且液气比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液气比,脱硫效果不明显。

4)再生空气强度
理论上氧化1公斤硫化氢需要空气量不足2m3,因浮选泡沫的需要,再生空气用量一般为8—12m3/Kg·S,减少再生空气量,硫泡沫漂浮不起来;增大再生空气量,不但增加动力消耗,同时损失循环液中的氨含量。

5)脱硫液的组成
从上述的脱硫机理可以看出,脱硫液的组成为H.P.F(或PDS+栲胶)催化剂、游离氨、悬浮硫及盐类NH4CNS、(NH4)2S2O3和(NH4)2SO4。

由于反应过程的特殊性,在运行时脱硫托氰循环液中积累速度缓慢。

但长期这样运行,将影响脱硫效率,因此要对H.P.F脱硫托氰的废液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