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一)
冀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巧置换》教案
第1课巧置换
课型:设计.应用(图形创意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 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
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解题:
《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
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
2.作品赏析:
(1)欣赏《精神食粮》。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汉堡中的肉片置换成几本书?(作品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把里面的食品换成了书本,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 (2)欣赏《自然之风》。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置换呢?
(3)欣赏《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
(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使人忍俊不禁。
)
(4)欣赏《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
讨论:这张招贴画中,你们看见了什么?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否和主题一致?(这幅招贴画的主体是一片代表生命的绿叶,作者把叶子的边缘部分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
3.思维拓展:
《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是一个环保的主题,绿叶代表着生命,工厂代表着污染,想一想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
(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
三、创作表现: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幅置换作品。
要求:
1.要有一定的主题。
2.表现形式可以多样、自由发挥,手绘、实物照片或图片进行拼贴、电脑辅助都行。
3.可以参考书上的范例。
四、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1.辅导构思,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能完成的主题。
2.勾画草图。
3.深入刻划。
五、展示评价: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六、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二)
巧置换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
备课人学科美术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三)
下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
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 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观察与思考来明辨非的
能力
教学: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
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课时:1课时
课前
(学生)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可以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要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
(揭题:《漫画与生活》)
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上的特点?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的思想感受)
(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4)交流、说说了形象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的漫画
《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意图?
《画画》:告诉道理?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漫画的来?(生说说的想法)
(小结:独幅漫画)
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
(出示、四张):有不同结果吗?
(小结:四格漫画)
4.尝试创作
(1)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的结果你还能在的生活中找出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生活
(3)分层教学:
为有的学生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
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材料:《“理”在》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问:“您为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起我的刹车坏了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意外!”
《拔牙》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
5.作业展示
6.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png"漫画类型
身边的风景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
(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
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
第11课:搭座塔。
2009-12-28 16:16:24
问题提出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画制作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
(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
(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
(3)、教师板书:塔
(二)、新授:
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
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6、27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2)分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
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
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
5、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
(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线性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性材料搭座塔。
效果不错。
第14课:木版年画。
2009-12-28 12:49:36
问题提出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教学目的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
神画”。
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
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
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
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
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
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
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
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
总结反思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小学六年级巧置换教案美术(四)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九册教案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1课巧置换教材分析:
《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
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
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
属于设计.应用(图形创意练习)领域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 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计算机设备等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引导:
围绕教材《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1、作品表达了什么?
2、作品应用了什么方法?
3、你的感受是什么?
置换练习:
作品中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
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欣赏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课堂创作:
创作可独立完成,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以手绘为主,还可以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借助电脑进行创作。
在学生进行创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较好的想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
辅导中注意,不同事物,相同形象的置换;不同事物,性质相近的置换;利用借喻的手法置换。
总之,有趣而且有想法。
课堂辅导:
方法,技术,表达形式的辅导。
课堂评价:展示作品,引发思考。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反思与拓展:
查漏补缺,总结经验。
对于好的,引人深思的作品,开展主题讨论,进行升华和学生思维,思想,艺术表达的提
升。
第二课自画漫画像
教学目标: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2、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给自己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能对自己的脸形、五官、表情进行夸张变化。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约3分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收到漫画俱乐部寄来的一封信和一盒磁带,信封里装着一叠漫画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吧。
2、师放录音: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漫画俱乐部的学生,听说小朋友特
别聪明可爱,我们很愿意与你们交朋友,我们已把自己的漫画像寄给你们了,请你们也画好自己的漫画像寄给我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好吗?
3、师提问: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录音带里讲了什么事情?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跟漫画俱乐部的学生交朋友呢?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约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教师提供的漫画头像作品,让学生感知漫画头像的有趣、滑稽,从而初步了解漫画像的特点。
)
1、师谈话:让我们来看看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长得怎么样?谁能说说他们的脸部特征?
2、师出示漫画像作品,学生欣赏。
(出示贴有6幅漫画像的心形纸)
3、师问:看了这些人的自画漫画像,你们有什么想法?(古里古怪、滑稽、有趣、可笑等)
4、师设问: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画呢?等我们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就会知道了。
5、揭示课题: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寄来了自画像,要我们也寄自己的漫画像给他们。
那么,漫画像到底怎么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自画漫画像。
三、板演试画、再次感知(约14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三位学生板演试画,对脸型、五官、表情等进行夸张变化指导,让学生掌握漫画像的特点,学会画漫画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
1、师:我们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同学来画画看好不好?谁愿意上来当模特?(一生上台当模特)、观察模特脸部特征。
师设问:怎么画呢?马上可以画吗?(板书:观察)从那几方面去观察呢?(板书:五官、脸型、表情、发型)谁能将他的脸型、五官作一番适当的描绘或比喻?(如:方的脸,脸如一轮明月等)
3、师:谁能根据同学们找出的特征给这位同学画一幅漫画像?(一生板演试画)
4、画好后师提问:大家认为他画的头像有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谁来重
画?(一生再画一幅)
5、师设问:同学们觉得他画的有趣么?突出了台上同学的特征了么?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板书:夸张)谁能把他再加以夸张呢?(请一生再次板演一幅)
6、比较三幅漫画像,哪一幅最有趣?为什么?
7、小结:师:谁来说说画漫画像的全过程?(完善板书)教师概括:我们画漫画像就是要抓住一个人的面部特,并加以大胆的夸张,脸胖的让他更胖,瘦的更瘦,嘴小的让他更小,这样才有趣、滑稽。
8、回答刚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
四、学生练习、掌握技能(约15分钟)
1、学生对镜找脸部特征。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请学生说特征,讲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夸张,怎样夸张?
4、学生练习。
画好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的心型纸上,说明要把最有趣的作品寄给漫画俱乐部。
(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剪成心形的纸)
五、讲评作业、深化感知(约3分钟)
1、师提问:哪些作品画得最有趣?为什么?(好的作品贴到大的心形纸上)
2、师:下课后请同学们修改一下或重画一张,我们把最优秀的最有趣的漫画像寄给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
第三课漫画与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难点: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漫画图片:试添题目。
(漫画《画画》,学生看看想想,加上题目并说原因?)
(2)与我们平时的画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漫画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现状,用讽刺、幽默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揭题。
2.欣赏,进一步理解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到此一游》,想一想,给它加个题目并说理。
(2)出示漫画《苦恼的双休日》,仔细观察,体会其意。
2.交流、分析。
(1)你喜爱的漫画形象是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夸张他这一点?
(2)交流看法。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造型简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
)
(3)大家熟悉的三毛形象,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爷爷创作的。
大师的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
3.学习实践。
(1)出示儿童喜爱的“三毛”,观
察并考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画的表现目的?
(2)让学生也动笔试试,学画三毛,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来创作新时代的三毛形象。
4.作业反馈,小结创作心得。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刚才的创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夸张与变形都是为自己的要表现的思想服务。
5.寻找创作题材。
(1)漫画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哪些情节或感受可以用漫画形式表现呢?
(2)思考、交流,启发思维。
6.学生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分层教学)
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四格漫画的前一、两幅,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接着创作结果。
7.作业展示。
8.课外延伸。
1、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2、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第四课身边的风景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移步换景
通过学生熟悉的景色,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
打开另一番天地。
二、范画讲析
《山村新居》以及学生作品的讲析,使学生了解线的魅力,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以及线描的疏密美。
三、学生写生
四、教师指导
五、课堂总结
第五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