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水环境治理论文(全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区水环境治理论文(全文5篇)
第一篇:城区水环境治理论文
1城区河道防洪、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及措施
1.1满足河道行洪要求,保证城市防洪安全
石阡县城区河流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要使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单纯依靠修建防洪堤,河流水面高程将高于城区地面约1~2m,将造成河流与城区被人为阻隔,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水环境及城市形象。
要满足县城防洪及城市水景观要求,需采取堤防和上游水库蓄洪削峰结合的防洪治理方案,即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在沿河两岸修堤护城,并通过在石阡河干流上游修建木瓜溪水库,拦蓄上游洪峰水量,使城区河道达到五十年一遇防洪目标。
1.1.1防洪水库木瓜溪水库位于石阡县城上游约13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35km2,占县城以上集雨面积719km2的46.6%。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50m,非溢流坝坝顶高程557.41m,最大坝高61m,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2970万m3,有效库容2800万m3,为年调节水库。
1.1.2堤防护岸满足洪水期、枯水期不同水位时河流功能要求,适应城市景观、休闲、安全等需要。
考虑与周边景观及地区特点的协调,以生态型堤防护岸为主,创造出一种使得人们更觉亲近的水边空间,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构造亲水性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区水环境。
1.2完善城市排水体系,加强污水治理
根据城区排水规划,完善排水系统。
主要通过沿河两岸截污沟接纳县城污水输送至下游污水厂处理,并结合城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清除河道内污染。
1.2.1截污沟及污水处理厂工程沿龙川河两侧修建截污干管,接纳城区污水管排入污水,河西的污水最终通过倒虹管接入河西的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管敷设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新建污水厂位于城区排水系统下游,城区北面3.00km处的北塔
北—泉都矿泉水厂对岸处,修建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厂处理规模1.8万m3/d,占地2.54hm。
石阡县河东城区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城区污水管网收集后,采用DN700~DN400L=15.61km的截污管道重力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城市绿化、浇洒道路、农灌等用水,也可排入龙川河作为景观用水。
1.2.2底泥清淤工程由于县城区排水管网错综复杂,尚为合流制,且无垃圾填埋场,河道中漂浮物、沉积物较多,为满足河道水环境的景观要求,避免长期淤积的底泥形成二次污染源,需清除县城区河道内底泥。
底泥清淤工程结合防洪河漫滩清理一同开展。
1.3建设生态景观河流,增加水的流动性及城区水域面积
修建景观坝使县城区河道形成水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城区景观需水要求。
1.3.1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新建北塔橡胶坝与已成的泉都翻板坝在石阡县城中心区河段可形成水面面积23万m2。
在北塔桥下游约360m位置新建一橡胶坝,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水深,橡胶坝正常蓄水位为447m;另对原已建泉都拦河坝改建为橡胶坝,增加汛期过水断面。
橡胶坝均采用彩色橡胶坝袋,以增加城区河道景观色彩的多样化。
1.3.2沿河绿地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县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
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堤内以草皮为主(堤外以树为主),以种植较低灌木为辅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绿地中适当设置一些亭、廊、花架等园林建筑小品工作为游人休息场所。
绿化带内可采用鹅卵石等石材布置自然弯曲步道;堤内绿化带中也可以设置喷泉等以丰富园林绿化景观。
1.3.3滨水建筑北塔橡胶坝与下游规划北塔公园的水边设置联通的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如平台、亲水步道等),又有动态观景点(如人、车、水生动物等)。
动静景观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
1.4已建硬质防洪堤改造
对已建成的硬质防洪堤实施改造,变“铜墙铁壁”为绿化墙、景观墙。
如采用防洪堤顶设置种植槽,内种悬挂植物向下垂生,或利用堤脚河滩、种植槽,在下方种植攀爬植物,让其沿防洪堤顺势而上,逐步形成绿色表面;或借鉴岩石边坡绿化中常用的挂网喷播方法。
2结语
河流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承担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本文通过对石阡县城区河道治理的研究,提出了对于城区河流的治理需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增强河道的防洪治涝能力和改善水环境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整治的思路,以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供同行参考。
由于工作经验与认识水平有限,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二篇:新时期农村水环境治理思路论文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排放的废物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污染转移给农村的水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在2014年举行的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300×104t/d,但村庄的污水处理率只有约8%[1]。
农村水污染问题诱发各种疾病,危及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当前,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主要有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城市污染转移等因素。
1.1农民生活污水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康居点数量增速明显,农村居民的聚居模式逐渐由原先的分散状态逐步发展为相对集中的生活方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排放直接倾倒入周边河流水体,致使农村很多地区的小溪和河流俨然成为了“黑河”,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极为脆弱的农村水体,威胁着饮用水源的安全。
1.2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农户加大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化肥农药生产、消费大国,年均农药的使用量约为32×104t左右,平均每公顷的农药施用量约为2.49kg。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提高农业产量、创造更多收益的同时,也对农村的水环境和农村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危害。
据统计:我国一般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而被有效利用,其余的80%~90%的农药流失进了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溉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流入了沟渠、江河等而污染农村水体和农村地下水。
1.3规模化畜禽养殖
近10年来,我国农村的畜禽养殖从农户的分散养殖逐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发展,无论是畜禽养殖的规模还是数量都呈不断增长态势。
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超过了16万家,单位土地畜禽量山东省最高,达到了1168头当量猪/km2[3]。
2013年,山东省畜禽养殖产生粪便1.89×108t,尿液9436×104t,有15个市的单位耕地面积粪尿负荷超过欧洲每公顷30t粪尿还田的限量值。
养殖粪便COD排放量占全省的68%,氨氮占37%。
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60%,污水处理利用率40%。
1.4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业工业化进程的产物,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小、经营模式粗放等特征,许多造纸、印染、电镀、化工等乡镇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沟,大量杂乱堆放
的工业固体废物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对农村周边的水体污染构成了严重威胁。
1.5城市污染转移
城市污染转移,又被称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外源污染,这也是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更多的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逐渐开始向农村转移,导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水体污染正逐渐向农村发展,尤其是在城郊结合部成为了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新时期农村水环境治理对策
农村水环境污染呈现来源复杂,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相比,农村污水治理难以集中收集,难以实现管网集中处理模式。
就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特点,应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增量,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结合农村居民经济实力和知识水平,发展适当地的治理技术,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现状。
2.1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
根据当地农村居住人口数量、居住集中程度以及污水的产生量合理的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
对于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和污水产生量大的中心村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立小型的污水治理厂,在周边村镇居民点附近埋设完善的管网系统,收集污水后集中处理,选择活性污泥法和SBR法治理污水。
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居住相对分散、人口数量小的区域,加强居民的环保教育,做到垃圾的统一堆放和分类管理,建议发展建设投资小、技术成熟、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的技术,并可利用现有坑塘、沟渠建设人工湿地公园,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强化处理和存储,取得污水资源化利用和美化乡村环境双重效果。
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教育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改善农业种植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大力发展滴灌技术,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实行科学施肥、定量施
肥;增加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积极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油剂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药技术和方法,鼓励企业研发并推广多效抗虫害农业,减少从源头上农药的使用量,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因农药的使用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2.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集约化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的农牧一体化发展之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加强监控,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对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处理模式,对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大力发展沼液、沼渣的就地有机肥转化,实现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的掌握,即养殖场的数量、养殖场的规模,结合农村实际,合理布局,控制畜禽养殖发展规模,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作用,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做好畜禽排泄物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2.4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鼓励乡镇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模式,坚决治理和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乡镇企业,对于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预期治理目标不能实现的,要坚决予以关、停、转,坚决防治已有乡镇企业的水环境污染,条件允许的区域,应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实现污染的集中防控。
帮助企业做好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技术。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从源头做好把控,在招商引资时,要大力引进绿色、环保型产业进驻。
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
2.5加强环保监察力度
环保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环境现状的监察力度,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环保监察,坚决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现象的发生。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向村民讲述环
保的重要性,提升村民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拓宽环境污染线索举报途径,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村民对违法乱排污染行为的举报,充分群众的力量,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
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既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也需要企业、养殖大户增强环保意识,还需要村民积极的参与进来,发挥多方积极性,共同做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又名吴泄江,古称松江。
源于东太湖瓜径口,为湖源型平原感潮河流,全长 125km,于育浦县赵屯附近进入上海境内,上海市境内河长54km,河道婉蜒曲折,在外白汉桥附近汇入黄浦江。
古苏州河是太湖流域和江苏通向上海的重要航道,河宽水深,水流清彻,水源充足,历史上曾是太湖水入海水迈三江之一。
也是上海员早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上海城市经济繁荣作出过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开发与保护的意识,从二十年代末起,随着两岸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质开始变坏,特别是1958年以后,水质日趋恶化。
由于排入苏州河的污水受潮汐影响,不能迅速排出河口,往往要上溯到华槽以上,所以形成了26km常年黑奥带,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奥水沃。
以后因为东太湖淤积严重,上游清水来量大减,河道逐年淤钱,目前苏州河的自净功能几乎丧失殆尽。
因此,苏州河水环境问题已影响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井制约了两岸市政改造和经济发展。
苏洲河的治理已关系到进一步改革开放中上海这个国际大城市的形象。
一、目前苏州河水环境存柱的主要问题
1.污水量超负荷。
目前直接排入苏州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每天在120万m’ 以上,而其上游来水量仅有80万m;,清水与污水的比例是2比3,清水流量不足,丧失了苏州河本身的自净能力,
造成苏州河水质超标,长期黑奥。
2.底泥污染严量。
据初步框算,仅黄渡以下市区河段污泥沉积量达120万m’以
上,淤积厚度约1一L 5m,台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3.支流污染严量。
苏州河支流众多,蕴藻沃西闸以下约有大小姐条,严重影响苏州河水质的支流主要是市区段的桃浦河、木续港、新径港、彭越浦、真如港。
根据统计,仅新径港、木洼港、真如港和鼓越浦四条文流每年污水排放总量约3500万m3,尤以木渎港和彭越浦港二支沉,约占80%以上。
4.河道弯曲,两岸防汛设施失露失摄。
苏州河古有“五汇二十四湾”之称。
仅自北新
经至外白渡桥的市区范围内就有9处弯道。
.
使得水流不畅,流速减缓,加剧泥沙淤积,造
成河床变浅,搀水能力降低。
苏州河两岸防汛
直驳岸标高一般只有4.8—5.8m,由于连续
3次加高,其墙基巳不胜负担,目前两岸防汛
增高度和强度都不能抵御历史高潮水位。
5l缺乏统一管理。
沿岸码头林立,据现
场勘交,苏州河黄汉以下有装卸码头27只,这些码头结构简单,设备简陋,装卸野蛮,水
泥、砂石等一类建树无不散落河中。
沿线9个垃圾堆场,无人管理,任水冲蚀,腐臭不堪。
河
上航行船只多达干腔以上,水面油污染十分
严重。
两岸居民、单位任意向河中倾倒垃圾污
物。
近几年随着两岸开发建设,施工单位又违
章向河中排放泥浆,据勘查期间统计约有30
多处以上。
这些现象说明:一方面是人们的环
境意识差,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
和监督管理。
二、苏州河水文、水环境评价
水文特征。
苏州河是一条中等感潮河流,肩浅海河口正规半日期。
苏州河潮界在黄渡
以上,潮区界在赵屯附近。
苏州河比降十分平
绥,黄渡至河口河底只有万分之o.85。
河口
(黄浦公园)多年平均高潮位3.12m,低潮位
1.26m,多年平均潮差1.86m。
历史最高潮位
出现在1981年9月1日,高潮位为5.22m。
上游北新泾多年平均高潮位2.78m,低潮位
2.oom,多年平均潮差o.72m,历史最高潮泣
出现在1991年8月7日,高潮位为4.09m。
苏州河上游太湖瓜泾口多年平均流量为
19m’/B,但流经上海境内黄渡站多年平均流
量只有6m’/s,减少了68.4%,黄渡以下,由
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支流水量的大量汇
入,特别是苏州河市区段每天排入约70万t的工业废水和46.7万t的生活污水(合流量
13.59m’/a),约占苏州河水量62%,使河口
(浙江路桥)多年平均流量增至22mg/a,比黄
渡增加72.7%。
夏季上游农田用水高峰期,上游来水减少,若遇大潮汛,污水上溯加剧。
苏州河仅在1977年8月一次全流域降暴雨
时,最大净泄流量达130mg/B,水质明显好
转,接近地面水标准。
为了减轻对苏州河两岸
防汛压力,1991年在河口吴湘路附近建档潮
闸控制高潮位。
当潮位超过4.70m时,关闸
2—3小时挡潮。
此期间,将会改变水文恫势。
水质污染评价。
苏州河在黄渡以下形成一个长达约30km的污水团,污水团的中心
在北新泾至凯旋路一带,随潮水作用常年在苏州河中、下游回荡。
污水排出苏州河的时
间*北新泾段约15—20天,曹畅路段约1.5
‘5.5天,浙江路段约0.2一o.4天。
苏州河水质一直处在劣于v类水质标准
(GB3838—88)状态,其代表性污染物质为
DOD。
、DO、NH8一N和酚。
苏州河下游段(北
新泾以下至河口)水质污染最严重,全部劣于
v类水质,以武宁路桥河段为污染中心6中游
段(黄渡至北新泾)大部为v类水质,华潜以
下也可能出现劣于v类水质;上游段(黄渡以
上)为V类水质。
根据1991年、1992年和1993年与截流
后的1994年资料比较分析,U94年苏州河
水质好于U93年,但劣于1991年、1992年。
截流后苏州河市区段水质目前仍劣于v类
标准,并无实质性好转。
底泥污染评价。
苏州河现有污泥淤积厚
度约1.o—1.5m,底泥淤积量较大的河段主
要在黄渡以下,长约31.5km,核计污泥量约
120万m。
苏州河底泥表层粘性淤泥,颖粒
较细,含少量:“砾份”,其他各层大部肩粉土
范围。
苏州河底泥中汛染成分比较复杂,主要
污染物为重金肩和有机污染物等,无放射性
污染。
苏州河市区段干流和支流的底泥污染
严重。
如西藏路桥附近底泥中H8、CM和Zn的含量分别超过农业土壤含量的16倍、23
倍和27倍。
BOD,、凹D、KTN、油等指标,黄
渡至天源化工厂段末受污染,至市区西康路
桥段已受污染,西藏路桥段则已达重污染程
度。
苏州河支流的底泥,近郊、远郊支流绝大
多数均为重污染。
据计算,目前苏州河底泥的污染物释放置COD01.8万m’/天,BOD,O.3
万t/天,NH;一NO.2万m’/天,油0.0U万
t/天,截流工程实施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
置还将增加。
因此,尽快清除苏州河的底泥,防止苏州河的二次污染,是当务之急。
三、苏州河整治思路
苏州河是一条市区河道,它的水环境如
此恶劣,不能认为仅仅是一个水质污染问题,更不能设想只靠一、二项工程措施就能改变
其面貌。
苏州河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必须采取“裁
污、猪底、引猪、裁弯、法治”等综合措施才能
奏效。
1.藏污。
为改善苏州河水质状况,市政
府投资16亿元于1993年先期建成了上海市
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可以截
流苏州河北岸雨水污水量Uo万:,目前,合流污水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投入
运行,但与其配套的市政工程尚未跟上,霄要
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加快完善支管的敷设和
接管,使其尽早发挥一期工程效益。
同时还要
进一步研究延伸扩大截流范围的可能性,尽
量减少宜排苏州河的污水量。
支流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的治理。
控制
支沥污染源对改善苏州河有其重要作用。
苏
州河的支流繁多,严重影响苏州河水质的支
流主要是市区段的桃浦河、木滨港、新径港、彭越浦;真如港。
挑浦河虽然不直接与苏州河
连接,但因木读港尚未建闸控制,桃浦河的污
水一直可以贯通到苏州河。
支流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当然严重污染的底泥,对水质的影响也不可
忽视。
支流的主要整治措施是:
(1)加快裁流。
进一步研究延伸和扩大支
流污水裁流入管的可行性,削减支流污水量。
(2)一些污染工厂,无法将污水接入合流
污水管的,应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达标
后排放河道。
像天原化工厂、上海树脂厂等污
染大户,污水经处理后再徘放,就大大减轻了
河道污染,桃浦工业区的污水应在桃浦污水
处理厂建成后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3)结合市区徘水规划和地区防汛需要,进行支流河道清障和疏浚,恢复防汛排水功
(4)引清调话。
利用现有水闸工程进行合理的调度,引来“源头活水”是维护支流措,促
进河网水系进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2.疆底。
苏州河历史上曾水流清沏、鱼
虾回游。
由于近代城市的蟹荣、工业的发展,而伴随督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苏州河污染愈来愈严重,水体呈现黑奥状态。
水体中有毒重金屑及有机污染物通过吸附、凝聚、重力沉降等作用逐渐积氟于底泥中,日
积月冕,河底淤积形成了靡靡一层底泥,这层
庇泥不仅使河道淤塞,航运水探减少,河道调
蕾能力降低,而影响通航和防汛徘水,并且还
严重影响列苏州河的水质,所以庇泥的清除
是苏州河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苏州河横
贯本市建筑密集的中心地区,为了不影响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