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上一句下一句-句
子_经典句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上一句下一句出自南北朝王维的《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原文翻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拼音版:zhōng suìpōhǎo dào ,wǎn jiānán shān chuí。
xìng lái měi d úwǎng ,shèng shìkōng zìzhī。
háng dào shuǐqióng chù,zuòkàn yún qǐshí。
ǒu rán zhílín sǒu ,tán xiào wúhái q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王维的诗词大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酬张少府》《送高適弟耽归临淮作(坐上作)》《送缙云苗太守》《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齐州送祖三》《过福禅师兰若》《洛阳女儿行》《上张令公》《辋川集。
木兰柴》《鹿柴》《阙题二首》《陇西行》《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听宫莺》《叹白发》《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送别(下马饮君酒)》《过太乙观贾生房》《辋川集。
宫槐陌》《过崔驸马山池》《韦给事山居》《送张五归山》《桃源行(渔舟逐
水爱山春)》《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时年十九)》《瓜园诗》《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田园乐七首(采菱渡头风急)》《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红牡丹》《白石滩》《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送严秀才还蜀》《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送元二使安西》《齐州送祖三/ 河上送赵仙舟/ 淇上别赵仙舟》《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横吹曲辞。
陇头吟》《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青雀歌(与卢象、崔兴宗、裴迪、弟缙同赋)》《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过李楫宅》《杂诗》《老将行》《春日上方即事》《送沈子福之江东》《李陵咏(时年十九)》《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渭川田家》《送张判官赴河西》《山居即事》《西施咏(西施宁久微)》《秋夜曲》《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早入荥阳界》《田园乐七首·其五》《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送康太守》《寄荆州张丞相》《宿郑州》《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相思》《杂曲歌辞。
苦热行》《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扶南曲歌词五首》《戏题辋川别业》《辛夷坞》《秋夜独坐》《游悟真寺(一作王缙
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鸬鹚堰》《积雨辋川庄作》《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遥)》《送方尊师归嵩山》《积雨辋川庄作/ 秋归辋川庄作》《山居秋暝》《早朝》《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送崔兴宗》《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画》《田园乐七首·其三》《赠裴迪》《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送康太守》《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田园乐七首·其七》《送崔三往密州觐省》《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春中田园作》《山居秋暝》《别辋川别业》《相和歌辞。
从军行》《送平澹然判官》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译文及注释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理。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旁边。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见。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创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
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
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终南别业/ 初至山中/ 入山寄城中故人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
的话(见《归去来辞》)。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
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
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
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
“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
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
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
任大乐丞。
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
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
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
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
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附: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
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
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
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
陷贼官三等定罪。
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
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
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
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
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
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
有《王右丞集》。
名句类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