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 第2章第7课 地球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必修Ⅰ
宇宙中的地球
第7课 地球的结构
考点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地震波及其特性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 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 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概念 性质
分类
地震波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 A)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思维过程】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 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 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 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 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 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 于地理环境。
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
【真题2】(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 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 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能量波
地球内能以波动的方式向
四周传播
弹性波
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岩石弹
性震动
横波(S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P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续表)
项目 传播
地震波
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
特性
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
过固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
共性 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 向和折射现象
规律技巧总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 圈层,其关系图如下:
(山西2011~201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诊断 考试)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 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B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作用
干氧
维 持 生 命 活 动 的 氧和氮是

必需物质
大气的主要组
空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成成分
气 二氧
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
化碳 起保温作用
臭氧
植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固、液、气三相的相互转变产生 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2.水圈
概念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由液态
陆地约33千米,海洋
约6千米。变化规律 是:地球大范围固体
2800多千米
表面的海拔越高,地
壳越厚;反之越薄
3400多千米
物质 状态
固态
固态
外核为液体内 核为固态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主要 成分
氧、硅、铝、 主要由含铁、
铁、钙、钠、钾、镁的硅酸盐类矿
极高温度和
镁等,硅酸盐类 物组成,由上而 高压状态下的铁
( C)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解析】 第1题,岩浆一般位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主要 又存在于地幔上部,故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 于②圈层。 第2题,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厚,无论是横 波还是纵波都能通过地幔物质,地核的外核因横 波不能通过,可能呈液态,内核的温度、压力和 密度都比较大。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 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核
地幔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约10亿吨的大 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 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 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 变化的主要是___横___波。
考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 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 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 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 在此范围内。
他在地下耗时最长的圈层是 ( D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解析】 第5题,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的位置即为 开心超人位置的对趾点(30°S,60°W),再结 合四幅图的情况,只有④符合要求。 第6题,开心超人始终保持匀速“遁地”前行, 并穿越地心,地球内部圈层中地核的厚度最厚, 所用时间最长。
(4)图中未表现出来,横波在5000米以下由纵 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这说明内核为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 是地球内部介 从 古 登 堡 面 到
概念 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 于地壳和地核 地 球 核 心 的 内

之间的圈层 核部分
厚度
平 均 厚 度 17 千 米 ,
矿物在地壳中分 下铁镁的含量逐 和镍
布最广
渐增加
其他 特征
温度很高,
厚度不均;
岩石圈下面 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壳上层为硅铝
有软流层,一般 外核物质相对于
层,不连续分布;
认为是岩浆的主 地壳的“流动”,
下层为硅镁层,
要源地
可能是地球磁场
连续分布
产生的原因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272022/1/272022/1/271/2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272022/1/27January 2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272022/1/272022/1/272022/1/27

续上表:
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
使地球表
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意 义
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水溶解岩石、土壤中的 营养物 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动力:水循环不仅调节气
候,交换
大气,而且几乎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了
地球环境
的发展和变化
3.生物圈
(2010·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北京时间2008年5月 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下 图为这次地震震中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经过 震中 EF 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3~4 题。
3.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此次地震是由板块张裂引起的 B.震级大是本次地震损失大的唯一原因 C.因山高谷深,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 D.汶川县城就在震中,所以破坏特别严重
假如开心超人住所的地理位置是(30°N,120°E)。 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甜心超人, 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 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完成5~6题。
5.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D)
A.① C.③
B.② D.④
6.若开心超人始终保持匀速“遁地”前行,则
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即水圈
空间
按照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
分布 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
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
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 成淡
淡水仅占3%,其中又有2/3储藏在南极
水 水 和北极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一小部
质 咸 分水,基本上以水汽形态存在
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
内部圈层;研究地震的能量和划分
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 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 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 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球 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 分为三个圈层。如图所示: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 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震在海洋中发生往往会 引起海啸。 第(2)题,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 识,此题较为简单。 第(3)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穿 过固、液、气体,而横波只能穿过固体。
7.(2007·上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 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 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1) 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 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 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_印__度__洋__板块与 __太__平__洋__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 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 以防__海__啸__(灾害)侵袭。
【真题1】(2011·全国卷)读下图, 完成下题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 物直接来自 (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思维过程】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 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规律技巧总结
夯实基础,确保容易题不丢分 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总有约30%的容易题, 这类试题只要考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即可确保得 分。一般需要识记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数据等。如2011年新课标 卷36题第(1)问中的“简述该国(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即属容易试题。
4.关于图中所示地区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旱涝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 B.夏季台风损失大 C.春季沙尘暴危害大 D.冬季常受寒潮侵袭
【解析】 第3题,汶川地震处于板块的碰撞处,震级大是 本次地震损失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图中可以看 出汶川县城不在本次地震的震中,而因山高谷深, 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 第4题,四川盆地受台风、沙尘暴和寒潮影响小, 但旱涝灾害对农业威胁较大。
(1)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由里到外依次 为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 面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
(2)纵波在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3)纵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 突然下降,横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 速度突然减小至0,即横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 纵、横波在古登堡面的变化说明了外核的物质状 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