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汉字的字际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爲——为 頭——头
2.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简化后成了 一个字。復、複——复 3.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没有关系,简化后成了一 个字 。乾(燥)、幹(活)、(树)榦、干(戈)—— 干 •
变形字产生的原因
1.由于书写时所用笔画或线条的多少、长短、粗 细、轻重、曲直和交接、离合、穿插等因素的不同 而造成(如 “酉” )。 • 2.由于写字时构件的摆布不同而造成的(如: 裡—裏、峰—峯、够—夠、氈—氊、期—朞、雜— 襍)。 • 3.书写过程中将原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有意(出 于便写、美观、简化等目的)或无意(错讹)地加 以粘连、并合、分离、减省、增繁而形成(如:并— 並、吊—弔、霸—覇、遊—逰、朵—朶、久—乆、 叫—呌、聴—聼、世—丗—卋 )。 •
• 2.没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
• 说——悦 罷——疲 身——娠 赴——讣
繁简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录同一个词的几个字中,笔 画多的叫繁体字,繁体字简化后 笔画少的叫简体字。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
• 1. 保留轮廓:傘——伞 齊——齐 • 2.部件代整字:聲——声 開——开 • 3.改换偏旁:貓——猫 燈——灯 • 4.另造新字:驚——惊 塵——尘 • 5.草书楷化:書——书 東——东 • 6.同音借用:幾——几 後——后 • 7.采用古体:雲——云 從——从 • 8.符号代替:鷄——鸡 區——区
历时的 在不同历史时期 构形的传承和演 变关系。 包括:传承字。
什么是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本用职能是记录同一词位(或语素)而形体不同 的字。 (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 字。 ) 理想状态,很难实现 异写字 从异体字的形成来分,包括
异构字
一、异写字



异写字指结构属性相同而写法不同的字。 变体字 变形字
• (1)借用同音字分化职能 • (a)借用同音字承担本义:当假借义或引申义 成为一个字的常用义后,其本义就借用另一个同 音字来表示,如: • 何——荷 内——纳 • (b)借用同音字承担假借义或引申义:当本义 仍是本字的常用义时,则借用其他同音字来记录 假借义或引申义,如: • 女——汝 见——现

(一)变体字
变体字,指结构属性相同而书写体式或 风格不同的字。例如“鱼”字,甲骨文 写作“ ”,小篆写作“ ”,隶书写 作“魚”,宋体写作“魚”等。 • 这些形体的结构属性和记录职能都是 完全相同的,只是书写风格和体式不同 而已。

(二)变形字
• 变形字,指同一字体中结构属性相同而 形态样式不同的字。
(四)通假字的辨别
碰到按本义、引申义在句子中讲不通 的字,又不是六书的假借,就是通假字。 确定某字为通假字之后,从与之古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中,寻找哪一个字的意义放在 这里可以解释得通,这个字就可能是其本 字。
(五)确定通假字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 (2)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3)要有文献、文字的证明。
汉字的字际关系
汉字的字际关系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 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 的关系。
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 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 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汉字的构形关系
汉字的构形关系
共时的 在同一历史时期 同时使用的汉字 的形体关系。 包括:异写字和 异构字。
• 2.书写演变的同形 • 为几个词所造的字本来不同形,在形 体演变或书写的过程中变得同形了。如: • 胄(胤也,从肉,由声) •胄 • 胄(兜鍪也,从冃,由声)
第二节 汉字的使用关系
• 一、同音借用字 • 1.造字阶段的假借(本无其字类),如: •它 夫 难 汝 其 然 虽
• 2.使用阶段的借用(本有其字类),如: • 彊——强 颂——容 齭 黹虘——楚
古今字

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 间往往有前后。在前者就是后者的 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
(一)古今字的构成要素
• 1.时间上有先后关系
• 2.读音上相同或相近 • 3.意义上大部分有联系
(二)类 型
• 1.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
• 益——溢 • 贾——價 莫——暮 要——腰 然——燃 竟——境 责——债 禽——擒
异写字的弊端及规范
弊端:
1.增加汉字使用者的负担; 2.影响了印刷和汉字信息处理; 3.不利于汉字教学。
规范措施:
1.直接在异体字中找出一个标准体作正字。 2.对基础构件加以规范。
二、异构字
异构字,指为同一词项而造但构形属 性或理据不同的字。跟理据相关的构形 属性包括构件、构件数量、构件职能等。
二、职能分化字

职能分化是指原来一个字记录的词或义,为了 区别,分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记录。用来 分担职能的新造字,就称为职能分化字。原来职 能未分的字叫母字或源字。分化字与母字相对 (如:臭)。
• 1.分化的原因 • 文字记录词分工精密化的要求。 • 节省与辨别是一对矛盾。
2.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 (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 • 异体字是形体冗余现象,利用异体字的 不同形体分担不同的职能,使几个形体各 施其职。如: • 箸——著——着
• 亨——享
• (3)用新造字来分化职能 • 有些字在有了常用的假借义或专用的引申义后,会另 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大量的分化字是这样产生的。 • (A)分化本义与借义 • 分化本义:孰——熟 然——燃 莫——暮 • 分化借义:舍——捨 象——像 • (B)分化本义与引申义 • (a)引申义分化出新字 • 坐——座 齐——剂 尉——熨 • (b)本义分化出新字 • 要——腰 止——趾
三、同源通用字

同源通用字是指具有同源关系的字, 即源字与分化字或分化字与分化字,由 于音近义通,在记词时互相通用。


• (1)风——讽
• • • • •
《诗经· 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2)正——政 《左传·文公六年》:“弃时正也。” (3)取——娶 《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 母。” • (4)说——悦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村——邨 碗——盌
• (4)同属会义合成字,但表义构件不同。
• 灾——災 尘——塵
三、传承字

传承字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传承关系的汉字, 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构形系统的同一个字。 汉字的历时认同:确定字与字之间的历史传承 关系。 汉字的职能相同是进行认同工作的前提。
• • • •
历时汉字的传承
例(2)
• (a)借“裁”代“才”。 • 《促织》:“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 则又超乎而跃。” • 《说文· 才部》:“才,草木之初也。” 引 申 “刚才”。
• (b)借“涂”代“途”。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六书假借是“本无其字”,长期借 用;通假是本有其字,临时、个别 地方借用(有的沿用成习)。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 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 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 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 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 也自然易写“别字”。
(三)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 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 (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 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3)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 借和互借之别。所谓单借,是指甲能借乙,乙却 不能借甲。 (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 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 但也有不少的字可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借用, 形成一对几的关系。

1.汉字经过发展,总的形制发生变化,笔法有所 不同,但是直观上可以断定是同一个字(如:果)。
2.汉字经过发展,结构要素、构形模式和构形的 层次与分布都没有改变,只是形素的样式发生了变 化,直观上不像一个字,但是经过构形分析,将变 化的形素认同,就可以判断为一个字(如:受)。 3.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构形元素或构形属 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对构意进行新的解释, 但是在形体上总能找到演变的轨迹(如:射)。
例(1):
• (a)“健康”之“康”,本字应是“犺”。 • 《说文· 犬部》:“犺,健犬也。” 引申 “健康”。 • “康”本义“谷皮”,后借为“健康”之义,“康” 行“犺”废。
• (b)“新旧”之“旧(舊)” ,本字应是“肍” 。 • 《说文· 肉部》“肍,熟肉酱也,从肉九声,读若旧。” • “舊”本义“鸱舊”,后借为“陈旧”之义,“舊” 行“肍”废。

异构字的类型
• 1.构形模式不同。
• 泪——淚 岳——嶽 野——埜
• 2.构形模式相同而构件不同。 • (1)同属音义合成字,而示音构件不同。
• 线——缐 裤——袴 俯——俛
• (2)同属义音合成字,而表义构件不同。
• 鷄——雞 嘆——歎 咏——詠
• (3)同属义音合成字,但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均不同。


四、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记录不同词的相同字形,并 且几个词的词义没有引申或假借关系。 异写字、异构字和传承字——认同 同形字——别异
• •
同形字的分类
1 2
造字 同形
书写 演变 同形
1.造字的同形:分别为不同的词 造字,而形体偶然相同。
• • 杷 • • • 腊 • 耙(收麦器) 把(把手) 腊(xī 干肉) 臘(là 冬至后三戌 臘祭百神,从肉, 巤声) • 幾(微也,殆也) • 几 • 几(茶几) • 泊(bó 无忧也。 从心,白声) • 怕 • 怕(pà 惧怕)
2.使用阶段的假借(本有其字类)
• (1)借字通行,本字废除。 • 本字的职务转移到借字身上后,由于借字 的长期沿用,约定俗成,借字反而变成承担这 个意义的通行字并为用字者和阅读者所承认。 • (2)临时借用,借字、本字同时通行。 • 本有其字且本字通行,但有时不写本字, 临时用其它同音字代替(通假)。 • 这种临时代用字使形义关系脱离,往往影 响对文意的理解。
同源通用字与同音借用字的比较
• 1.相同:都不写本字而写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 • 2.不同: • 同源通用——音同,义通,同源词共形 • 同音借用——音同,义不同,同音词共形 • 同源通用:是文字的演变受语言制约的表现,是 语词分化孳乳的过渡阶段界限模糊地表现,它不但 是文字现象,而且反映词汇现象。 • 同音借用:单纯的文字使用现象,不涉及语言, 反映文字的表音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