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公开课课件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诗文鉴赏
• 人教版2011新课标 • 七年级语文下册 •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原文赏析
诗文共赏
伍 鉴赏技巧
第一部分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 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 “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 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他个性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虽为官多年,却 始终未得大用,但他淡泊名利,不曾患得患失,开禧 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享年八十。 他一生创作诗词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多首, 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年轻时也是一腔热血,写下许多 豪情壮志的爱国诗篇,在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 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诚斋体讲究“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 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 杨万里著有《诚斋集》,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二字,故后世学着称其为“诚斋先生”
第二部分 写作背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 (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 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 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 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组 诗。这组诗共六首,全是写春日山行情景。其中第五 首也就这一首流传最广。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 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第三部分 诵读诗文、理解诗 意
莫 言 / 下 岭 / 便 错 喜欢 。 政 入 / 万 山 / 围 一 山拦 。
无 难 ,赚 得 / 行 人 / 子 里 ,一 山 / 放 出 /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③ 赚得:骗得。 ④ 错喜欢:白白的喜欢。
②莫言:不要说。⑤拦:阻拦来自阻挡。第五部分 诗文共赏
诚斋体讲究“活法”,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 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共同欣赏我们 耳熟能详的杨万里的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鉴赏:杨万里化无情为有情,他让泉眼有了情感。泉眼很爱惜泉水, 舍不得让水一下子流出,只能让它慢慢细流。作者再将树阴拟人化了, 因为绿树喜爱那样恰到好处的柔光,所以才让水倒影着自己,生出怡 人的晴光。树阴照水,看着颇惬意。那荷花和蜻蜓应该都在那块树阴 底下的,杨万里真会捕捉瞬间的画面,一幅蜻蜓立荷的清新图片就出 来了。感受一下泉眼与泉水的情、树阴与晴柔的情,蜻蜓与荷尖的情。
第三部分 诵读诗文、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第四部分 整体感悟、 小组探究:
莫言下岭便无难,如何理解“莫言”?
“莫言下岭便无难”,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 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 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 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 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四部分 整体感悟、 小组探究:
试从炼字,修辞及写作手法等方面 来鉴赏本诗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 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 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 “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 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 来。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 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 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 邃的意境。
赚得行人错喜欢。“赚”用的精巧,简要分析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 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 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 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 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第四部分 整体感悟、 小组探究:
第五部分 诗文共赏 之走进诗人
杨万里这样一个率性天真,个性刚正的人,遇事敢言 虽然四朝为官,却始终不得大用。 不过没关系,做不了高官,刚好有空吟诗作赋。他热 爱生活,善于捕捉自然中的小小情趣,平日里司空见惯 的事物到了他的眼中,全是诗情画意。诚斋先生淡泊名 利不管生活出现怎样的波澜,他自用心包容,从无得失 忧患。他真可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真名士自风流!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设想行人此刻的心情?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 解释。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 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 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 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 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第四部分 整体感悟、 小组探究:
本诗寄寓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诗人借助景 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1.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 的成功所陶醉。 2. 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 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作业
学以致用,鉴赏练习,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第六部分 鉴赏技巧(第一步)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古诗词的鉴 赏要点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 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 效地帮助解题。 “炼字”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 意境。我们熟知的例子是贾岛的“僧敲(推)月下门”。 “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 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托物寓 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