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防微杜渐。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__罪____、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_有__力__武__器_____。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 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刑__罚__。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犯罪的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__严__重__社会危害性、触犯了_刑__法___、应当受到 _刑__罚__处__罚__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__重__社__会__危__害__性___(最 本质特征)、_刑__事__违__法__性_____(法律标志)和 _应__受__刑__罚__处__罚__性___少年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被称为“世界三大公 害”。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已引起社 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A )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的“雷区” 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④多看一些暴力、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②③观点 正确,④观点错误,看暴力、凶杀的书籍不利于身 心健康,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故本题选A。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怎样避免或矫治青少年常见的不良行为? (1)社会: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 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 (3)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 行为等。
为。( √ ) 4.中学生有吸烟、旷课、逃学和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必
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 ) 5.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 )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2甘肃天水)被告人纪某(16周岁)入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 民币16 000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 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 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三千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B )
A.娜娜: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陇陇: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 C.星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 D.蓉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纪某 的行为是犯罪行为,A、C两项错误;我们要预防犯罪, 要学法、懂法、守法,B项正确;D项错误,未成年人 犯罪也需负刑事责任。
(4)青少年: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 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 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患于未然等。
厘清正误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 2.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 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远离不良行
3.刑罚。 (1)含义:犯罪的__法__律__后__果____是刑罚。刑罚又 称为__刑__事__处__罚____,是指__审__判__机__关_依法对_犯__罪__分__子__ 适用的最严厉的_强__制__性____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 剥夺犯罪人__权__益__为主要内容。
(2)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___主__刑_和__附__加__刑___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_拘__役___、 有期徒刑、_无__期__徒__刑__、死刑;附加刑包括_罚__金___、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 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 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 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 的管制器具;
(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二、非选择题 11.(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2023年4月23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冯 某某等16人涉黑案进行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 持原判。此前,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黑 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敲诈勒 索罪,行贿罪,非法采矿罪,开设赌场罪,
寻衅滋事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数罪并罚, 判处冯某某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 595万元;其余1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至2年6个月,并处罚金。 (1)材料中的冯某某及其余15名被告人受到的是什么 处罚?分别属于哪个类型?(6分)
4.202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白皮书(2022)》,白皮书显示,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
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更加集中。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绝大
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其中吸烟、
旷课、逃学、不良交友和夜不归宿的比例很高,这警示我们
(B)
①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②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6.(2022湖北武汉)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 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这告诉我们 ( B )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事违法行为的正确认识。A项 观点错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项观点正确,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C项观点错 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项观点 错误,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不良习气 ③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④要增强自控
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预防违法犯罪的理解和把握。
③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B。
5.观察右边漫画,从本质上看,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 行为( C ) A.触犯了民事法律法规 B.应受到刑罚处罚 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具有刑事违法性
难点详解
1.理清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关系。 (1)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2)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 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 成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 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 八条规定: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 变化轨迹。据此完成2~3题。
2.(2022广西桂林)对于陈某的上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D )
A.旷课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偷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持刀抢劫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3.(2022广西桂林)对于陈某的变化轨迹,下列认识正 确的是( B ) A.陈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朋友”的责任 B.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 处罚 D.法律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我们年龄小违法犯罪 也没关系
刑罚处罚。(2分) 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2分)没收 财产、罚金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2分)
(2)说说上述案例给你带来的警示。(8分)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 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 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 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每点2分,共8分)
9.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D )
10.吕某因盗窃共享单车被判定犯盗窃罪,依法被判处 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 是( D ) A.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法律是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行为规范 C.触犯刑法是该行为的最本质特征 D.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7.2023年4月18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 审理被告人温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法院 认为,被告人温庆运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 其严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故依法对其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温某某 的法律依据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剥夺政治权利、没__收__财__产___、驱逐出境。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_犯__罪__危__害__,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_陷__阱___。尽管法
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 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 不要紧。
2.如何预防犯罪? (1)预防犯罪,需要我们_杜__绝__不__良__行__为__。我国 _预__防__未__成__年__人__犯__罪__法____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 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法__治___观念, _依__法__自__律__,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_不__良__习__气____,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 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 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 教等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 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 条规定: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依据:1.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 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 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2.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 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具体课程目标: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依法自律,知 道犯罪的危害性,逐步形成自控能力,杜绝不良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