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啮(liè)啃坍圮(pǐ)黛(dài )色夙(sù)兴夜寐
B . 媲(pì )美阴鸷(zhì)弄(lóng)堂载笑载(zài)奔
C . 干瘪(biě)窈窕(tiáo)租赁(lìn)差(chà)强人意
D . 圭臬(niè)消弭(mǐ)彳(cì)亍殒身不恤(xù)
2. (2分) (2017高一下·安徽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 窈陷黏液以身作责咎由自取
B . 缔造商榷义愤填膺无计于事
C . 砥砺切搓沸反盈天潦草塞责
D . 吞噬坚韧坚忍不拔责无旁贷
3. (2分)下列对加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原形,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B . 如果一旦恢复维纳斯的原型,势必破坏现在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C . 两条胳膊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换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D . 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媒介,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唱片。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他像疯子一样到处寻找墨尔基阿德斯,想让他来揭示一下这场神话般的噩梦中的无穷。
B . 贝克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远离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条创作道路。
C . 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
孩童时期产生的。
D . 小说所叙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故事,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5. (2分) (2019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唯大王命之戍卒叫,函谷举
B . 屈心而抑志兮使工以药淬之
C . 匪来贸丝骊山北构而西折
D . 犹可说也箱帘六七十
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稍稍宾客其父⑤攀援而登,箕踞而遨⑥吾从而师之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⑧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⑨追亡逐北
A . 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 . ①⑧/②④/③/⑤⑦/⑥⑨
C . ①④/②⑥/③⑦/⑤⑧/⑨
D . 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8. (2分) (2017高一上·天水开学考)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军函陵军:军队
B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
C .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 .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9. (2分)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 函梁君臣之首
D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0. (2分)从文言句式的角度,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⑥而彼且奚适也
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 . ①③ / ②⑧ / ④⑦ / ⑤⑥
B . ①⑦ / ②③ / ④⑥ / ⑤⑧
C . ①⑦ / ②⑧ / ③④ / ⑤⑥
D . ①③ / ②⑥ / ④⑦ / ⑤⑧
11. (2分) (2019高二上·济南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作不良计大人故嫌迟
B . 叶叶相交通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 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D . 适莽苍者适得府君书
12. (2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 . 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这里代指时间
C .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 .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13.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B .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
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
14.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 .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 .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 . “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D .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5. (15分) (2017高三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
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
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
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这对某种
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
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
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
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
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
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
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
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
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
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
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
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
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
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
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
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
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
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
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1)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
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
(3)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6. (20分)(2017·德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半份礼物
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
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
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
好的是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
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
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
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
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
”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
”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
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
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
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
此后的几天里,①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
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
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我们各自准备。
”尼克说。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
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
”他说。
“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
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
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
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
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
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
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
“一只清洗桶。
”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
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下去。
他在哭着。
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
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
”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
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
我们又上了楼。
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
是这样吗,尼克?”“是的,啊,是的。
”尼克声调不高却热切地说。
母亲不安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
“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
”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
尼克这时满面通红。
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②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
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
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
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我大声说。
(1)
小说中母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综观全文加以概括。
(2)
阅读文中划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①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②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
父亲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7. (11分) (2016高三上·厦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
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
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
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
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
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
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
”巡抚哂之。
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
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
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
”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
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
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
”察狱讼,曰:“悉劝平之。
”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
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
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
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
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
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
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
②窭(jù):贫穷。
③醵(jù):凑钱,集资。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宜若可恃恃:担心
B . 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比:等到
C . 与父老商搉利病搉:研讨
D . 以书徧抵同官徧:同“遍”,遍及
(2)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B .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C .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D .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梦登为人正直,不通官场世故。
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 . 李梦登廉政清明,亲近百姓。
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
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
C . 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
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
D . 李梦登不迎合,也不攀附上司。
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其实过于耿直,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
②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18. (10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月考)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 , ________。
④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志趣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桃花源记》通过描写老人小孩来表现桃花源人们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9.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7-1、
17-2、
17-3、
17-4、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18-1、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