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诗文填空
(1)俱往矣,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子在川上曰:“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4)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_____,______这种农村雨夜蛙声四起的景象现在已难得见闻了,令人感慨。

(赵师秀《约客》)(6)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诀.别(jué)坎坷.(kē)炮.制(páo)脍.炙人口(kuài)
B. 惩.罚(chéng)附和.(hè)粗糙.(cāo)忍俊不禁.(jīn)
C. 发酵.(xiào)干瘪.(biě)蕴藻.(zǎo)根深蒂.固(dì)
D. 栈.桥(zhàn)窒.息(zhì)逮.捕(dǎi)重蹈覆.辙(f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风骚琐屑心无旁骛前扑后继
B. 宽恕嬉闹根深蒂固因地制宜
C. 睿智拮据味同嚼蜡温声细雨
D. 震憾赃物不言而喻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带领着她的团队攻坚克难
....,面对失败不退缩,胜利完成了科研任务。

B. 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边无垠
....的海洋。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知识渊博。

D. 我们在为谷歌人工智能技术感到叹服时,也无须得意忘形
....,多少要对我国技术人员的智慧留有信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研讨会,大家就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 语文考研会上,几个学校的教师将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推广。

D.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奇美好的世界,使人类对未来充满________。

②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艾草,植物的草香________着艾叶的芬芳,萦绕在五月乡村
的上空。

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毕节有着________的资源优势。

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________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了观
众一致好评。

A. 憧憬融合独一无二扣人心弦
B. 幻想融合得天独厚触目惊心
C. 憧憬混合得天独厚扣人心弦
D. 幻想混合独一无二触目惊心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
雨凝结而成的。

D.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D.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________
①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
更有收获。

②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

③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④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
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用朴实的文字,与追忆的形式写成的怀念母亲的文章。

B. 《孟子》是孟子极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柯,春秋时期政治家,
教育家。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以
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的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D. 《威尼斯商人》和《变色龙》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和法国作家契科夫的
作品。

11.下面对名著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
农。

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

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B. 《水浒传》中,鲁提辖替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蒋门神,又机智脱身。

C. 祥子来到北平,苦干三年,买了一辆新车,不久就被大兵捉了,且失去车。


天夜里祥子趁机逃出军营,并顺手牵走三匹骆驼,于是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D. 鲁滨孙被冲到孤岛后,为了防止受到野人或野兽的袭击,建造了房子;为了方
便自己的生活,制作了很多器具;为了放松精神,常读《圣经》。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2.社区是我们的家园。

关注社区,建设社区,是每个居民应尽的义务。

九年级(5)
班正在开展以“文明社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社区内设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______
(2)你申请了社区“低碳环保小卫士”岗位,请你为社区提出两条节能、环保建议。

(3)为促进文化交流,社区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本期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巴基斯坦”,请你邀请在社区居住多年的巴基斯坦客商费尔作一次讲座。

你会对他怎么说?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古诗赏析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4.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______;而吕蒙由“吴下阿蒙”
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仲永毁于父亲之手,而吕蒙成于孙权之劝。

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5.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杨凡①毫无疑问,电脑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但它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②科学家们在“神经塑性”的课题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并
非是因遗传就确定了个性和智力。

相反的,神经是可塑的。

③脑科学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大脑扫描。

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

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

第6天,他们
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这说明总共5天的互联网使用就重塑了他们的大脑回路。

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减少深度思考的频率。

④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或长篇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

伦敦大学用5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

报告说:“很明显,用户们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用户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⑤网络的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

即使我们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

上网使我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

虽然扫描和浏览的能力与认真阅读和思考同样重要,但是问题在于,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阅读的主导模式。

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⑥电脑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阅读一些信息,他们告诉一半受试者,过一会儿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找到这些信息,同时告诉另一半受试者,这些信息将会被删除。

接着,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记住这些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以为信息会遭删除的受试者记得更牢,以为信息会存储在电脑中的受试者对储存信息的文件夹名记得更清楚。

实验表明,受试者不是记住信息本身,而是更倾向于记住信息的存储地。

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有了问题就“百度”或“谷歌”一下,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

⑦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

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⑧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当我们适应新的文化现象,包括使用一个新的媒介,最后我们就会有个不同的大脑。

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互联网正从哪几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大脑?请
简要概括。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联系第④⑤两段的画线句,指出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
..一模一样。

(4)你赞同下面哪一个人物的做法?结合本文介绍的知识谈谈理由。

A.文俊在长时间、反复地玩游戏后,高兴地喊道:“我终于摸清了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律啦!”
B.自从在姐姐家接触了“百度”之后,安琪一有问题就求助于网络。

C.子云喜欢阅读网络小说,但他更喜欢阅读纸质小说。

D.为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郑康决定每天花一定时间上网阅读。

16.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等待槐花开
锦墨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

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

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丫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

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

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

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地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地向下游冲去。

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地望着河的对岸。

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

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她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

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地打在脸颊上。

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起的水花一个个狂野的笑。

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

越是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

“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

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

他们蹚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

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地走出了他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

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

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的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

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

到处都一树树乳白的槐花。

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

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

远远地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

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

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

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

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地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镐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的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

他的墓地就在一片玉米地里。

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

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
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

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丫。

一年年,树长大。

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选自《情感读本•十年精美散文选》,有改动)
(1)整体感知:文章为什么以“等待槐花开”为题?
(2)内容探究: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
(3)语言品味:任选角度,品味下面句子。

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

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

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

(4)写法探究: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0分)
17.话题作文
远山呼唤落日,树林呼唤归鸟,战争呼唤和平,游子呼唤故乡,你呼唤什么呢?
请以“呼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8.半命题作文
请以“我与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晓镜但愁云鬓改;逝者如斯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
答案: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重点字:还)
(2)晓镜但愁云鬓改(重点字:鬓)
(3)逝者如斯夫(重点字:逝)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字:没)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重点字:蛙)
(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重点字:箸)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首先要背熟课文,理解句意,认真书写;对于理解性的题目,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理解以后认真填写。

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
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2.【答案】B
【解析】
A项,“坎坷”的“坷”应读作“kě”;
B项,正确;
C项,“发酵”的“酵”应读作“jiào”;
D项,“逮捕”的“逮”应读作“dài”。

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3.【答案】B
【解析】
【解析】
A项“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
B项正确;
C项“温声细雨”应为“温声细语”;
D项“震憾”应为“震撼”。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4.【答案】D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形,形态。

意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忘乎所以。

此处应用“妄自菲薄“。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
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
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
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
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
否恰当。

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5.【答案】D
【解析】
A.语序不当,“广泛”是用来修饰“交换”的,应为“广泛交换了意见”;
B.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
C.表意不明,“几个学校的教师”产生歧义,应改为“几所学校的教师”或“学校的几位教师”;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
加以巩固。

6.【答案】C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

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第(1)句“憧憬”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幻想”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是贬义词,根据句意,应该是“憧憬”锁定AC,第(2)句“融合”意思是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混合”意思是搀合,合在一起,根据句意,在这里选“混合”。

第(3)句“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显然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

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

注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7.【答案】B
【解析】
A.正确;
B.这是一个选择问,问号放在最后,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用问号;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
【解析】
A.排比;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拟人;
D.反语。

“标致”本意是漂亮,这里是说反话,意思是丑陋的意思。

故选: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它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文章过程中要注意恰当运用。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9.【答案】D
【解析】
根据“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明确这是讲述的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然后类比论证到人的一生也是这个规律②,然后具体解释为什么“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①④,最后反面论证③.所以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