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熬鸡汤年轻人别怕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鸿祎熬鸡汤年轻人别怕重复
记得80年代初的一次高考作文是一幅画。
在图片中,一个人不得不挖一口井来找水。
他在地上挖了很多洞,深度不一,有些地方就要挖水了。
然而,他在任何一点都没有真正挖掘很长时间,结果,他没有找到任何水。
直到现在社会这个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企业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只有这样对于一个没有道理:任何民族伟大的事情发展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
要把事做成,就要在进行一个国家地方可以形成具有足够的压强,我们不能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么是坚持?简而言之,就是重复。
有本书叫《异类》我建议那些没读过的人买一本。
这本书提出了”一万小时规则”他分析了许多名人和成功人士,发现无论他们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球的泰德·伍兹,要成为大师级人物,要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专家,一万小时是最低限度的。
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到15万行以上的代码。
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
在学校里你写点几千行代码的课程设计、一万行代码的毕业设计,这都不算什么。
更别提运动员了。
不管是跆拳道还是网球,有很多动作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也许一天要重复几百次。
一些年轻的同事抱怨说,这项工作重复性强,枯燥乏味。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认为重复是不必要的,它只是简单的重复,那么你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来优化它。
如今,许多计算机软件都是为了解决重复工作的问题而设计的。
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比如你必须像打球一样重复才能找到直觉,那么你就要思考如何在这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用头脑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
武侠书上说武侠英雄被激怒了,打了一记猛拳,非常厉害。
但是如果你没有练习过“马步”或者“马步”或者“马步”或者“马步”,仅仅记住这些公式有用吗?还是没用。
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都是通过不断的重复获得的。
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中国故事,说的是1948年辽沈战役的时候,林彪以及每
天我们深夜都要求学生汇报自己每日军情,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重复着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没有多少、枪支、物资需要多少,还要通过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缴获尚能满足使用的汽车,也要发展分出不同大小和类别。
这很乏味,很累人,而且看起来毫无价值。
1948年10月,林彪发现长短枪比例、大小车比例、官兵比例等方面有些异常,从这些细微的人数变化中,他断定外军司令员廖耀祥的司令部就在附近。
以前我也在微博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助理辞职了》,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看过。
它说的是有个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
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工作既繁琐,重复,又没有意义。
但是助理创建了一个表格,按时间,金额,购买地点等记录所有的索赔。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这些商业活动背后的法律,总经理没有处理的工作可以很好。
事实上,她对重复的态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使她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贴邮票助理,实际上拓展了自己的事业。
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
“勤”里面就有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
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
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也不想自己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我们中国成为首富宗庆后的《非常重要营销》。
书里有一段,恰恰可以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进行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之后又一遍地讲重复使用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学生每个地区经销商和代理商。
我看完这些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国家城市。
我是个易受攻击的目标,但是当我编码的时候,我比任何人都易受攻击。
人们最多出去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抽根烟。
但我可以在那里坐上10个小时,一动不动,除了一些食物和水。
在编程时,如果有人在玩游戏,看电影,其他人会忍不住偷看一眼。
但是我完全可以忽略它。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如果你坚持,你可能会实现它。
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他对成功的积累。
七个馒头的比喻很贴切。
吃
了第七个馒头,终于饱了。
还有人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他们没看见你在你面前吃了六个馒头。
这六个馒头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个小时”的积累。
有一本管理经典著作叫《从优秀到卓越》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公司就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
我们每人推一两下,飞轮就不动了。
但他们坚持咬紧牙关不放弃。
突然有一天,能量积累到一定数量,飞轮慢慢向上移动。
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的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话重复一遍又一遍。
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也是一样,都是360推轮子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