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后辅导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后辅导
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描述的盛世景象是指(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 )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
【解析】:
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使中国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西汉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一统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曾经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的人物是( )
A、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
D、金城公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政权是( )
A、朝鲜
B、高丽
C、新罗
D、百济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唐太宗说的话与下列哪项举措最符合( )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B、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C、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D、“戒奢从俭”,节制自己的享受愿望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 )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 300多年的选官制度。

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③“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
A、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为( )
A、赞普
B、“天可汗”
C、“圣雄”
D、单于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唐玄宗时期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宰相是( )
A、房玄龄
B、张玄素
C、杜如晦
D、姚崇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毛泽东。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人的功绩。

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答案】:无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

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性,而科举制度提高了中国的行政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l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开始出现在哪个朝代?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科举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的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回顾历史,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国家是用什么制度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联系古今,请说说你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的国家,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他们回国后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
材料四中说“唐风洋溢奈良城”,你能试举一例来证明这一点吗?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解析】:
第22题【综合题】
唐朝时期名人辈出,请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人物。

“房谋杜断”——______、______;
敢于直言的谏臣______;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两位贤相______、______;
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______;
被誉为“画圣”的著名画家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23题【综合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时也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不断得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唐朝时有两位女性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你能说出她们分别是谁吗?
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请你列举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隋唐时期是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请你列举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绘画的杰出代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探究”课题报告中写下结论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历史”。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关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答案】:
【解析】:
第24题【综合题】
“繁盛一时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为何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在如图中填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皮日休是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你对他的评价有何看法。

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猜出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
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是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们称他“诗仙”,他是______;
他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