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多媒体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图现文,巧解难点
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比较抽象难懂,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即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是“如坐雾里”,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而计算机的模拟程序,就可以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它逼真形象的演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展示图文声像,把学生带进美的欣赏境界,更具备了强大的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它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真实地模拟出来,从而真正激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由静变动,启发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促使学生领悟含义。
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地放了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再现情景,丰富想象
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的优势,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时空的局限,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
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片段及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的多媒体课件投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年抗美援朝时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想象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的内心表现,体会到英雄思想境界的高大。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和角色,改变了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旧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生动活泼的氛围,从多种渠道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就是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的一片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