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省南宁市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西省南宁市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用灼烧法可鉴别羊毫与
尼龙毫的真伪
墨的主要成分是
碳单质
纸的主要成分属于
合成材料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
程是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假的羊毫是化学纤维,所以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选项正确;
B.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反应,所以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 选项正确;
C.纸的原料是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选项错误;
D.存在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正确;答案选C。
2.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属于烃的是()
A.汽油B.油脂C.蛋白质D.纤维素
【答案】A
【解析】A. 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故A正确;B.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B错误;C. 蛋白质中含有O、N等元素,不属于烃,故C错误;D. 纤维素中含有O元素,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类,注意把握常见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烃只含有C、H元素,汽油、煤油、柴油为烃类混合物。
3.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A不正确;
B. 点c处n(NH3)和n(H2)没有保持不变,此后仍在发生变化,故反应未达到平衡,B不正确;
C. 由图象可知,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相同,已达化学平衡状态,C不正确;
D. 点a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比点b的大,故点a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比点b的大,因此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D正确。
综上所述,D正确,本题选D。
4.pH=3的醋酸与同体积的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pH=3的醋酸,其浓度大于0.001mol/L,pH=11的氢氧化钠,其浓度等于0.001mol/L,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为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显酸性,混合液的pH<7,
答案选A。
5.已知X+、2Y+、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Y>X>Z>W B.离子半径:X+>Y2+>Z->W2-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D.还原性: X>Y>W2->Z-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Z、W的电子层比X、Y少一层,设原子序数
分别为a、b、c、d,则由a-1=b-2=c+1=d+2,则原子序数Y>X>Z>W,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详解】
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Z、W的电子层比X、Y少一层,设原子序数分别为a、b、c、d,则由a﹣1=b﹣2=c+1=d+2,则原子序数Y>X>Z>W,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原子序数:Y>X>Z>W,故A正确;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应该是W>Z>X>Y,故B错误;
C.根据离子所带电荷可知X、Y、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7、6,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 >Y>X,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 X>Y>W2->Z-,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相应失电子能力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即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故A正确;
B.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所以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裂化、裂解等过程是把大分子的烃转化为小分子烃,过程中有乙烯生成,所以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故C正确;
D.乙烯与溴加成生成CH2BrCH2Br,所以③是加成反应,CH2BrCH2Br的名称为1,2-二溴乙烷,故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式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氯化钠的电子式
D.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苯的分子式为C6H6,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氯化钠的电子式,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8.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Na2O:
B.CaBr2:
C.KF:
D.MgS: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Na2O的形成过程为,A错误;
B. CaBr2的形成过程为,B错误;
C. KF的形成过程为,C正确;
D. MgS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时,首先要判断构成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即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其次必须用“→”来连接左右两侧,而不是用“=”连接;再次箭头的左侧是构成物质元素原子的电子式,而右侧是具体物质的电子式;最后箭头的两侧也必须满足各种守恒关系。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由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有电子的得失,因而箭头左侧需要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
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表示方法同离子化合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共价键的形成因为没有电子得失,所以不要再画弯箭头。
9.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
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质量减少,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c>d>b B.a>b>c>d C.c>a>b>d D.b>d>c>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原电池中,如果两种金属作电极,一般情况下,都是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负极金属失电子成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负极质量减轻。
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H+在正极得电子生成H2。
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那么活动性a>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说明c的活动性大于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氢离子在c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那么a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c;
b、d 相连时,d极质量减少,说明d极金属失电子,d做负极,金属活动性d>b,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c>d>b。
故选A。
10.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D.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形成化合物QZ4
【答案】D
【解析】
【分析】
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x,根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Y、Q、Z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x+1,x-1,x+2,则x+x+1+x-1+x+2=22,x=5,因此Q、X、Y和Z分别为Si,N,O,Cl,据此解答。
【详解】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Y的原子半径比X的小,A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i<Cl,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酸性比高氯酸弱,B错误;
C. 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硝酸铵,C错误;
D. 硅具有半导体的性质,硅与氯可形成化合物SiCl4,D正确;
答案选D。
11.俄罗斯用“质子﹣M”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光线”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用的运载火箭使用的是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1)H2(g)=H2(l)△H1=﹣0.92kJ•mol﹣1
(2)O2(g)=O2(l)△H2=﹣6.84kJ•mol﹣1
(3)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 H2(g)与1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B.氢气的燃烧热为△H=﹣241.8 kJ•mol﹣1
C.火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l)+O2(l)═2H2O(g)△H=﹣474.92kJ•mol﹣1
D.H2O(g)变成H2O(l)的过程中,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像可知2mol H2(g)与1mol O2(g)反应生成2mol H2O(g),放出483.6kJ 的热量,故2mol H2(g)与1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mol 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高,A错误;B.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为(483.6+88)kJ/mol÷2=285.8kJ/mol,B错误;C.由图像可知2H2(g)+O2(g)═H2O(l)△H1=-483.6kJ•mol-1①,H2(g)=H2(l)△H1=-0.92kJ•mol-1②,O2(g)=O2(l)△H2=-6.84kJ•mol-1③,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①-②×2-③×2
可得2H2(l)+O2(l)═2H2O(g)△H=-474.92kJ•mol-1,C正确;D.H2O(g)生成H2O(l)为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
12.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
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B.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我国从四千余年前开始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高温时,金属钠可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故A项正确;
B. 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B项错误;
C. 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故C项错误;
D. 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而不是石灰石,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1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l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B.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14N18O、13C18O等体积,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气体分子数目相等,则14N18O、13C18O分子数目相等,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根据n=nM可知,二者质量不相等,14N18O、13C18O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中子数都是17,二者含有原子数目、中子数相等,14N18O、13C18O分子中质子数分别为15、14,中性分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二者互为电子数不相同,综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下列各组内的物质属于同系物的()
A.CH3CH3与CH3CH2CH2CH2CH3
B.CH3CH3与CH2=CHCH3
C.CH3CH2CH2CH2CH3 与CH3CH(CH3)CH2CH3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即互为同系物的化合物的官能团的种类、个数必须相同,据此分析。
详解:A、CH3CH3、CH3CH2CH2CH2CH3均为烷烃,故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CH3-CH3是烷烃,而CH2═CH-CH3为烯烃,故CH3-CH3和CH2═CH-CH3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C、CH3CH2CH2CH2CH3 与CH3CH(CH3)CH2CH3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
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的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和判断,应注意互为同系物的不只是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还必须结构相似。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保鲜膜成分为聚氯乙烯
B.甲醛可作为海产品的防腐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医疗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其体积分数为9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保鲜膜,错误;B项甲醛为致癌物,不能用作海产品的防腐剂,错误;D项医疗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其体积分数为75%,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6.某有机物的结构为:HO–CH2–CH=CHCH2–COOH,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水解B.酯化C.加成D.氧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该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OH;—COOH及碳碳双键,—OH、—COOH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因此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答案选A。
17.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
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
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答案】B
【解析】分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
B、碘遇淀粉显蓝色;
C、葡萄糖含有醛基;
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A、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乙烯,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A正确;
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单质变蓝,B错误;
C、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硝酸可以使带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因此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尤其要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检验有机物时注意抓住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醛基的氧化反应、酚羟基的显色反应等。
注意选项D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以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18.关于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铵态氮肥B.属于共价化合物
C.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D.受热分解产生氨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氯化铵可用作化肥,因含有氮元素,故属于铵态氮肥,A项正确;
B. 氯化铵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
C. 氯化铵中有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离子键,铵根离子内部N与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C项正确;
D. 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与氯化氢,D项正确;
答案选B。
19.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是
A.乙醇与乙酸B.苯和溴苯
C.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D.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能够溶解在乙醇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获得,错误。
B.溴苯容易容易苯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
C.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
D.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液是互溶的物质,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
考点:考查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判断的知识。
20.反应2H2(g)+02(g)=2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1<0B.∆H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C.∆H3为氢气的燃烧热D.∆H1=∆H3-∆H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断裂2molH2(g)和1molO2(g)中化学键生成4molH和2molO需要吸收能量,ΔH1>0,A项错误;
B项,根据图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3,B项错误;
C项,ΔH3指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l)的反应热,燃烧热指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项错误;
D项,根据图像,断裂2molH2(g)和1molO2(g)中化学键生成4molH和2molO需要吸收能量,ΔH1>0,4molH和2molO形成2molH2O(l)中化学键释放能量,ΔH2<0,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 (l)释放能量,ΔH3<0,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拆开反应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则ΔH3=ΔH1+ΔH2,则ΔH1=ΔH3-ΔH2,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3 g A与 4.4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 g,碱石灰增重4.4 g。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机物A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请写出有机物A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答案】C3H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