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玉米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类别:
指南代码: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科技计划—农业)
项目名称: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承担单位:
所在地区:
单位地址:邮编:
项目负责人:电话: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年月日
科学技术局
二零一一年制
一、立项依据
1、本项目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措施。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我国居民膳食硒的主要来源。

富硒玉米指通过生长过程自然富集而非人工添加硒,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制成的,可供直接食用的,含硒量在0.04mg/kg~0.30mg/kg之间的玉米(GB/T 22499-2008)。

富有机硒玉米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Se-Met)的形式存在,其硒含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硒营养状况。

本项目示范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植物对外源无机硒的有效转化,提高玉米硒含量和有机硒总量,从而为我国贫硒地区人群提供经济、安全、方便的补硒食品,以减小该人群因低硒摄入造成的有关疾病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本项目即针对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

该领域发展概况和趋势如下所述。

1.1 国内外硒在植物研究方面的发展概况
硒的植物转化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使无机硒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有机硒。

土壤施硒肥、叶面喷施硒溶液和用含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培养液培养富有机硒芽类植物。

新西兰、芬兰等国家及我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区的低硒土壤地区是通过对农作物叶面喷施硒酸钠或亚硒酸钠以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美国北佛罗里达通过给牧草施用24g/ha的硒, 使草料中硒含量能满足当地动物的需求。

国内外学者利用叶面喷施富有机硒技术研究的植物种类比较多,目前
常见的有大蒜、花椰菜、土豆、紫花首蓓、玉米、大豆、小麦、大麦、葛芭和洋葱等农作物。

1.2 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总体上看,国外技术处于领先,国内基本上是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为主。

通过根部施硒肥生产富有机硒玉米的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化和生产专业化将成为该项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1)富有机硒技术与集约化种植方式的结合
发达国家的种植业主要是由高度集约化的种植组成,这种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富有机硒技术需要集成到集约化种植方式中,形成稳定的规范和标准,以便推广。

2)环境友好型富有机硒生态种植技术研究
目前种植业过量施肥,农药用量加剧等引起诸多环境问题。

生态种植已经成为共识,富有机硒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也应该符合生态种植的标准,因此,如何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富有机硒生态种植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项目申请方苏州吴中区苏州玉米合作社,联合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硒谷科技),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有较好的科研积累,依托国内一流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其设立的苏州研究院重点科研平台(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紧密跟踪国内外硒研究前沿动态,攻
关国内外玉米纳米硒肥根施技术领域的空白,为吴中区苏州富有机硒玉米种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本项目示范推广的目的、意义
2.1 玉米种植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玉米是我国的传统种植业,然而目前玉米种植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玉米种植规模逐年缩减
苏州自古是“鱼米之乡”,但目前苏州的粮食种植面积只有140万亩,比1996年减少了210万亩。

2008年,全市粮食供需缺口高达51亿斤,自给率已不足30%,苏州已经从一个鱼米之乡转变为粮食的主销区。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呈逐年递
减趋势,苏州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确保100万亩永久性玉米种植面积,并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

2)由于玉米经济效益低,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相比葡萄、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玉米的效益要低2~3 倍。

每亩300~400元的效益,让很多农民放弃了玉米的种植。

2.2 示范推广的目的
玉米是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食,其含硒量的高低与人体硒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而广大的玉米产区多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开展硒在玉米中的应用对
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实施以健康营养、安全为基础,以富有机硒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示范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通过富有机硒化提高玉米的经济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2.3 示范推广的关键意义
1)打造富有机硒玉米产业示范典型案例,科技富农
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精神,帮助农村和农业建立、完善组织服务体系,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形成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保障示范推广的顺利运行。

但特色富有机硒农产品种植推广是否成功,取决于消费市场对特色富有机硒农产品的认可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我国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教训,抓好“营养健康”农产品基地的基础工作,在安全基础上实施以富有机硒技术为重点,多种先进技术综合吸纳、推广。

通过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改善玉米的营养品质,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增加农户收益,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2)打造玉米中的营养健康米品牌,同时实现人人补得起硒,安全补硒硒谷科技凭借在硒科技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强大的产学研平台,并结合富有机硒种植经验,通过根施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种植技术,生产天然富有机
硒玉米。

硒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学特性,被誉为“抗癌之王”。

其在人体健康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人体的低硒状态及缺硒与克山病等40余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1992年我国完成的总膳食调查发现,每天硒的摄入量是推荐供给量的85%-90%平均为48.4μg,比1990年膳食调查结果的日硒平均摄入量42.3μg有所提高, 但距离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参考摄入量DRIs中的推荐摄入量RNI(50μg/d)仍有一定距离。

周鑫斌等于2007年对太湖流域苏南20个自然村,1万多村镇居民硒膳食日摄入总量研究表明,太湖流域苏南居民硒日摄入总量仅为34.7μg/d。

富有机硒玉米的开发,不仅能打造玉米营养健康的知名品牌,又能实现人人补得起硒,安全补硒,有效降低膳食硒低水平摄入对人体潜在的健康威胁。

3、本项目示范推广现有起点科技水平及已存在的知识产权情况
3.1 纳米硒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硒谷科技的富有机硒技术已通过了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的新技术鉴定(详见附件第5页)。

2009年2月26日,省经贸委主持召开硒谷科技“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新技术鉴定会,鉴定会专家组由7位知名学者组成,组长为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

专家组认为: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项目技术先进,构思巧妙,利用专利技术使农副产品有机硒含量稳定可控的提高。

经科技查新,上述技术填补了国内利用根施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种植技术生产富有机硒农
产品的空白。

(详见附件第12页)。

3.2 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硒谷科技针对苏州吴中区苏州优质玉米进行富有机硒试验,根据对稻苗
监测,随着施硒肥量的增加,玉米根、茎、叶的硒含量以及分蘖数逐渐增加。

富有机硒效果已初现,富有机硒处理区稻苗地上部硒含量是对照区稻苗地上
部硒含量的1~2倍。

3.3 玉米种植基础
苏州街道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的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示范开发区河道交错,水源丰富,通过东太湖整治后,水质优良,平原地区以黄泥土为主,灌溉水源以太湖为主,极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目前已通过土地整理,使路、渠、沟、田、电配套,具有良好的玉米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4 项目已有知识产权情况(详见附件第8页)
硒谷科技已就该技术申请国内发明和国际PCT专利2项(见表3.4-1)。

表3.4-1 硒谷相关专利技术
序号专利名称申请号
1 纳米长效硒肥添加剂及其制作方法200810007499.3
2 A nano particle selenium additions in fertilizer PCT/CN2009/070757
4、本项目国内外竞争情况及产业化前景
4.1 本项目国内外竞争情况
目前,从主营业务来看,南京远望主要是富有机硒玉米的生产和销售,湖
南亲硒元超市主要对富有机硒地区的农产品(含富有机硒玉米)进行收购后销售, 四川、浙江及山东的三家单位以政府推动为主体,开发富有机硒植物性农产品及蛋类产品。

尽管国内外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一些富有机硒种植技术,但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将纳米硒植物营养剂通过根施技术应用于玉米的种植,在国内尚属首例。

4.2 产业化前景
4.2.1 投入产出比高
根据对苏州地区玉米价格的市场调研结果统计,市售普通玉米的价格约为1.5元/斤~3元/斤,富有机硒玉米的价格差别较大,一般为5元/斤~15元/斤不等。

根据目前市场的销售情况及产品的实际富有机硒价值,对苏州种植基地的富有机硒玉米的价格做了一个保守的预计,上市价格预定为5元/斤以上。

根据小试
试验结果测算,种植户平均每亩增加1000元用于富有机硒玉米开发技术的投入,形成的富有机硒效果等可带来约2700元的经济收益,投入产出比近1:3。

扣除富有机硒成本1000元、销售成本(包装费、广告费、宣传活动费等)约700元,种植户可获得约1000元/亩的净收益。

预计规模化推广后,技术投入成本会更低,相应的投入产出比将更为丰厚。

4.2.2 产业化前景广阔
2008年,苏州的玉米种植面积约137万亩,社会粮食消费量超过了360万吨,其中口粮约260万吨。

2009年,江苏省大力提倡提高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展玉米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条件成熟后,将在全省推广。

因此,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前景极其广阔。

硒谷科技2009年
已在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建立自有基地80亩,进行本技术示范。

二、示范推广内容
1、具体示范推广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1 示范推广内容
1.1.1 富有机硒玉米的示范推广
依据苏南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高,对农产品品质、商品性要求较高的特点,及苏州气候条件和现代化设施小气候等特点,在综合分析玉米开发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筛选、示范推广富有机硒玉米优质品种3个,示范推广面积在1000亩以上。

1.1.2 土壤改良和硒配方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通过施硒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如发酵秸秆等)、减少化肥用量等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恢复土壤肥力;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茬口安排,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对营养需求的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对土壤起到养护和修复作用,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
能力,通过优化品种、加强营养以及间套轮种等技术,建成能够有效防控玉米重金属污染的种植体系。

1.1.3 构建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技术革新为契机,引导种植户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实现种植业增效、种植户增收。

在基地的带动下,引导种植户进行玉米富有机硒技术标准化生产。

同时成立富有机硒玉米种植综合办公室,聘请具有农业栽培、土肥营养、植保、新技术、新品种、产品贮存、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专家技术服务咨询团队,定期指导种植技术,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种植的积极性,帮助建立市场营
销网络,改善交易环境,促进产品销售。

1.2 关键技术问题
(1)富有机硒配方施肥技术条件优化。

(2)富有机硒配方肥投放时机和投放量控制优化。

(3)富有机硒玉米效果和营养品质改善结合评价。

2、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自然富有机硒、安全: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肥料采用玉米根部施肥,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转化、调节肥料施用量提高和控制玉米产品含硒量,使之符合玉米的硒强化标准,保证其安全性和功能性。

(2)标准化:通过总硒含量和硒形态两个因素形成富有机硒玉米标准,直接接轨国际标准,有助于构筑更高的技术门槛。

(3)契合中央政策:根据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富有机硒农产品示范推广有序、规范、健康的发展。

同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经济效益
3.1 技术指标:
(1)富有机硒效果:玉米总硒含量符合GB/T 22499-2008,其中氨基酸有机硒含量达到70%以上;
(2)富有机硒玉米种植示范推广技术规范制定;
(3)进一步完善现有富有机硒玉米试验基地80亩;
3.2 经济指标:实现辐射吴中区苏州玉米富有机硒种植面积1000亩,增加净收益约100万元。

3.3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优质、高产、高效的富有机
硒示范基地,成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重要宣传窗口,为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富有机硒玉米满足了人们“要品牌、要档次,最好还有点特殊功能”的追求,将成为一种养生食品,具备独特的市场卖点。

项目负责方计划2010年带动辐射苏州1000亩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种植户500户左右,培育富有机硒玉米特色品牌,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1倍以上,促进科技致富。

三、技术示范推广方法和技术路线
1、技术示范方法
1.1 应用基础示范技术开展
1)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配方肥的配制:针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时期配制不同富有机硒肥料;
2)富有机硒配方肥投放时机和投放量控制优化、玉米吸收效果的试验动态监测;
3)种植环节土壤及水环境因素的分析,掌握及优化,构建立体生态的种植环境;
4)制定一套优质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规范。

1.2 技术示范推广
1)按照边示范推广、边改进的方法,首先根据当地土壤及水自然资源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新技术品种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富有机硒技术的示范推广,并对新技术不同环节进行组装、集成,形成富有机硒健康生态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2)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现场观摩、实地指导、发表论文、学
术交流等方法,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项目已有成熟技术全面示范辐射于基地和种植户实际生产中,使成果在推广中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富有机硒及生态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促进苏南地区种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技术路线
3、技术规程
四、工作基础和条件
1、承担单位概况
苏州市吴中区苏州玉米专业合作社为新路村与邻近的新齐村于2009成立的苏州玉米专业合作社,由450多户农民和2个集体入股组成,玉米示范基地总面积1557亩,中心区域面积1000亩用于种植高效玉米。

此外,苏州玉米专业合作社拥有玉米种植管理的专业人员多名,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2、合作单位概况
本项目合作单位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5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万元,是独墅湖高教区培育的首批科教创新型企业之一,为中科大苏州研究院产学研项目,依托平台主要为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生产和技术推广能力。

硒谷科技为苏州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及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并拥有一支由15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详见附件第29页)。

3、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是在苏州市政府支持筹建的中科大-香港城大环境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分支研究机构,专业开展富有机硒技术研发和人体健康改善研究。

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所依托平台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经过三年多(2006-2008)的建设,目前已拥有总价值达1500万元的大中型化学分析仪器50余台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尹雪斌博士为主任的高级研究人员5人,研究生15人。

目前实验室为院级重点建设的实验室(详见附件第27页),也是中国高校第一家
专门开展硒技术研究的实验室。

4、本项目现有的示范推广工作基础
本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新路村与邻近的新齐村2009成立的苏州玉米专业合作社,450多户农民入股,种植积极性高。

此外,苏州玉米专业合作社不仅从玉米品种上把关,精挑细选了最适合沿太湖地区气候和土壤的玉米品种,同时,合作社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打品牌,“太湖苏州”牌玉米目前已获批。

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尹雪斌博士等从2009年4月至今,选择苏州市吴中区苏州玉米种植基地进行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小规模试验,试验证明随着硒肥添加浓度的提高,玉米根、茎、叶的硒含量以及分蘖数逐渐增加。

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富有机硒效果为对照组的1~2倍。

项目合作单位硒谷科技拥有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专利技术,已于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新技术鉴定。

5、项目负责人以往承担国家、省级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主要负责人尹雪斌博士(详见附件第16页),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裁,目前,在硒技术方面已作为第一发明人自主研发申请12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主持承担的项目有:
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玉米体内硒汞交互作用机理与稻米质量安全关系研究-No.40601088,2007.1-2009.12,主持(详见附件第26页)。

⑵国家科技部淮河水专项:水环境污染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2009.1- 2011.12,子课题主持。

⑶江苏省太湖水专项:利用氮、氧同位素识别太湖氮、磷营养盐来源研究BK2007736,2007.9-2009.6,主持(详见附件第31页)。

6、项目实施具备的人才队伍、经费配套投入能力及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包括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在内15人,重点开展硒技术研发工作,研发平台依托硒谷科技企业技术中心和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

项目主要参加人之一顾根元为玉米种植能手,具备从秧苗种植到玉米收割整个环节的管理能力,另有专门的营销队伍5人,具备良好的优质玉米营销能力和渠道。

7、本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预防治理方案
本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为生态种植过程,与传统种植相比,在施肥量、方式控制上更加严格,并依托中科大-香港城大环境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平台,定期对玉米种植区域土壤及水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五、项目示范推广预期成果及效益
1、预期成果:
1)、制定出一套富有机硒玉米种植技术规范;
2)、进一步完善现有富有机硒玉米试验基地80亩;
2、经济和社会效益:计划2010年辐射苏州1000亩富有机硒玉米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种植户500户左右,增加净收益约100万元,培育富有机硒玉米特色品牌,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科技致富。

六、计划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七、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八、经费概算及来源
1、经费筹集情况(经费单位:万元)
2、新增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九、承担单位审查及承诺意见、盖章
承担单位参加单位一(法人签字)(法人签字)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参加单位二
(法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