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苏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苏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苏木又称苏方木、赤木、红柴、棕木,蒙药名扫门毛都,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产于缅甸、越南、印度、马来半岛及斯里兰卡,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
百色、隆重,云南景东、元江、马关、丽江及台湾、海南等地,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甾
醇类化合物,包括苏木黄素、苏木查尔酮、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等[1,2],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咸、辛、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功效[3]。
用于治疗妇人血气
心腹痛,闭经,产后瘀血胀痛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肝血旺盛,扑损瘀滞作痛等症[4]。
此外苏木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皮革及织物染色等,并做为细胞组织
切片的染色剂应用于病理实验中。
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对苏木水提取物体外抑瘤作用
的研究标志着对苏木药理作用研究的开始,通过几十年来国内外不断探索与研究,发现苏木
除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性、抗菌、抗炎、抗补体、降糖等功效。
在
临床上有人曾将苏木与其他中药组方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的治疗[4]。
传统蒙药
古日古木?朱苏木成方,也通过其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肝损伤,从而治疗肝炎[5]。
杨锋等研究发现,苏木水提取液对小鼠T细胞、B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其作用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并证实苏木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雷公藤[6]。
与环孢霉素
A(CSA)的对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并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7]。
虽然CSA等免疫抑制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为器官移植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纪元,但是目前
这些药物大多缺乏选择性及特异性,长期应用一方面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严重感染
及恶性肿瘤等;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剂本身对机体的毒性大、副作用多,严重者可造成体内
器官或植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是丧失功能。
因此,科研工作者们迫切期待能从中草药中寻找
出一种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从而达到替代或部分替代目前应用的西药免
疫抑制剂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1 苏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关于苏木化学成分的研究,以日本学者永井正博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报道居多,
国内极少研究,其研究返现苏木中起主要药效作用的部分为酚性成分,包括高异黄酮类及其
衍生物、巴西苏木素类(brazilines)、查耳酮类(chalcones)、原苏木素类(dibezoxocin derivatives)、原苏木素苷元类。
1.1高异黄酮类[8,9]
此类化合物也是苏木中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目前已被发现的成分包括:表苏木醇(episappanol)、苏木酮A(sappanone A)、3 - 去氧苏木酮 A、苏木酮B(sappanone B) 、3′- 去氧苏木酮B 、3 - 去氧苏木酮 B、苏木醇(sappanol)、3′-去氧苏木醇(3’-deoxysappanol)。
此外,舒诗
会等[10]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正相色谱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取出一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3,8-dihydroxy-4,10-dimethoxy -7-oxo[2]benzopyrano[4,3-b][1]benzopyran-7-(5H)-one.
1.2巴西苏木素类[11]
此类化合物的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巴西苏木素(brazilin),此外还包含苏木精、苏木红素(brazilein) 、3′- 甲基巴西苏木素(3′- O- methylbrazilin) 等。
1.3 查耳酮类[12]
包括苏木查耳酮(sappanchalcone) 、4 ,4′- 二羟基 - 2′- 甲氧基查耳酮(4 ,4′- dihydroxy- 2′- methoxychalcone)、2′- 甲氧基 - 3 ,3 ,4 - 三羟基苏木查尔酮(2′- methoxy- 3 ,3 ,4 - trihydroxychalcone) 。
1.4 原苏木素类[8]
此类化合物包括原苏木素A、B、C、D、E-1、E-2(protosap2panin A、B、C、D、E -1、E-2) 。
1.5 原苏木素苷元类[13]
包括 brazilin derivatives 1、brazilin derivatives 2和 brazilin derivatives 3。
1.6 其它成分[11]
如商陆精、槲皮素、鼠李亭。
此外还有芳香化合物如云实品J,甾醇,脂肪酸成分及氨基酸成分等。
2 苏木临床及药理研究
2.1 免疫抑制作用
2.1.1 在免疫细胞水平的抑制作用
T淋巴细胞既执行着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又对体液免疫应答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B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产生抗体的角色,其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
杨锋等[14,15,16]研究结果显示苏木可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及其诱生的IL-2活性,在小鼠的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实验中,苏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观察其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功能的实验中,证实苏木对SAC(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的刺激物)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金鹏等[17]的实验证实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强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实验中发现,苏木乙酸乙酯抑制T、B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明显强于橄榄油实验组,而与环孢素A组无明显差异。
于波等[18]研究结果显示,苏木水提取物大剂量组可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苏木纯提取物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可以影响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而苏木的纯提取物大剂量组可影响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提示对细胞及体液免疫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Ye M等[19]的研究发现苏木素及苏木乙醇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脂多糖激活下的B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现相关性。
此外,胡克杰等[20]最新的体外实验研究显示苏木精及其成分B C D E对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剂量相关性。
辅助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为CD4+、CD8-, CD4抗原作为辅助T淋巴细胞的主要标志,Th细胞通常是识别并提呈抗原,具有辅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抑制性T淋巴细胞多表达CD8抗原,是CD4-、CD8+T细胞。
抑制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主要起抑制性调节作用,即抑制T和B细胞的功能而抑制免疫应答。
苏木醇提物及水提物可抑制大鼠心脏移植后外周血CD4+/CD8+的升高,对心脏移植后发生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1]。
此外,周亚滨等[22]研究发现苏木有可能影响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杨锋等[6]、于波等[18]的实验证实苏木对巨噬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
2.1.2 在免疫分子水平的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分化和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B细胞为例,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当与骨髓基质细胞发生作用后,膜表面表达IL-7R, 通过结合IL-7,进而分化为前体B细胞;当B细胞发育为表面表达IgM和IgD的成熟B细胞后,如有抗原结合到其表面的BCR,则产生第一信号,如TH细胞上的CD40L再给与第二信号的话,B细胞将会增殖活化,这一过程也需要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2、IL-4等的参与。
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大致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当外来物质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机体将会启动一系列的应答来对抗感染。
早期主要是先天性免疫的作用,而当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时,主要倾向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也是通过细胞因子来调控的。
有一类由TH1细胞产生的如IFN-γ、
IL-2、TNF-β等,促进细胞免疫的发展;而由TH2细胞产生的如IL-4、IL-5、IL-6、IL-10等,促
进体液免疫的发展。
机体在应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细胞因子都能增强免疫应答的能力,如当
病原进入机体后,首先受到先天性免疫中巨噬细胞的杀灭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同时自身得到
活化,分泌IL-12、TNF等,从而作用于NK和NKT细胞,而NK和NKT细胞受到该细胞因子
的作用后会分泌IFN-γ,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灭病原的能力。
另外也有些细胞因子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如TNF-β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殖 [23,24,25]。
侯静波等[26,27]观察研究了苏木水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动物实验,苏木组实验动
物外周血IL-2、IL-6、IL-10水平显著降低,从而证实了苏木水提物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IL -2、IL-6的含量,并能改善心脏移植所导致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提示苏木水提物在抗排斥
方面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IL-2、IL-6的分泌,进一步对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具有抑
制作用,从而影响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李春霞等[28]通过研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实验,证实了苏木水提取物对同种异位皮肤移
植小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IL-10、TGF-β1的水平具有上调作用,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胡克杰等[29]观研究了察大鼠膜性肾病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了苏木水提取物具有抑制IL-
18分泌的作用,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李涛等[30]将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并于环孢素A作为对照,探讨对小鼠外周血IL-1β活性的影响,均能明显抑制外周血IL-1β的活性,高、中、低剂量组
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环孢素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IL-1β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表
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通过抑制IL-1β活性也是苏木提取物发挥免疫抑制
作用的机制之一。
人体免疫反应的发生需要补体系统的参与,一方面协助免疫细胞完成免疫防御功能,另
一方面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参与人体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反应。
国外研究已发现,从苏木
中提取出具有抗补体系统作用的成分,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苏木所提取物质成分具有抗补体
作用,提示苏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补体系统的途径来实现的。
国外研究经体外
实验证实,自苏木中提取的甾醇、巴西苏木素、苏木红素、原苏木素具有抗补体作用,尤其
以甾醇的作用最强[31]。
2.2 抗肿瘤作用
徐建国等[32]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了中药苏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
体内实验,建立了小
鼠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将苏木提取液分别予静脉和腹腔给药,后通过小鼠的生存率来评估
提取液对肝癌H22腹水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静脉组和腹腔组分别与对照组在平均生
存时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体外实验,培养K562细胞,将不同药物浓度的苏木提取液加入细胞悬液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肿瘤细胞细胞质膜的变化并得出结果,对K562的杀伤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对
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
体内外和不同途径用药均表明中药苏木
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
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在药物
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2%的作用下,于3小时、6小时后对HL-60抑制率分别为20%和35%,随着苏木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33]。
高霞等[34]研究了苏木水提物对来源于血源性癌
细胞的正负调节作用,苏木水提物能抑制来源于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增殖和诱导人白
血病K562细胞凋亡作用,通过抑制p53基因、bcl-2基因、Caspase基因、p16基因的表达来
实现苏木的抗癌活性,而水提物所表现出来的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呈现正向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苏木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集中在苏木的粗提物水平,而对于诱导肿瘤发生
凋亡的具体成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现代药理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有苏
木的单体化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做为抗肿瘤研究的对象,陶黎阳等[35]从苏木水提物中进一步
提取了氧化苏木素,研究了氧化苏木素对人乳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氧化
苏木素对人乳癌MCF-7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阐述了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MCF-7细胞凋亡和下调survivin蛋白诱导细胞凋亡。
2.3 抗氧化性
Shrishailappa等[36]研究了苏木不同的提取物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体外试验中,甲醇、苏木乙酸乙酯和水提取物表现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作用与抗坏血酸相当或较弱。
体内试验中,苏木甲醇和水提取物能明显的增加动物肝肾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水平,并能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土酸反应底物水平。
这些研究证实了苏木提取物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该实验又进一步对苏木进行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出2种抗氧化性化合物,从实验证实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能清除超氧负离子和羟基,其抗氧化活性分别与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活性成分均强于三者。
2.4 抗菌作用
苏木浸剂和煎剂在体外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同样具有抑制作用。
苏木中的巴西苏木素成分对耐抗生素的细菌,如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RE),具有多重耐药性的Burkholderia cepacia及其他菌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4-32ug/ml[37]。
2.5 抗炎作用
任连生等[38]在对苏木抗炎机理的研究中发现,由苏木中分离出的巴西苏木素为能单独起到抗炎作用。
Makiko等[39]实验发现原苏木素D和E能减少NO和PGE2的产生,并能抑制IL-6、TNF-α、COX-2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发展的多个环节,从而发挥抗炎效应。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就存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炎症细胞与介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网络反应,其中TNFα是发挥重要作用的炎性因子。
郑佳新[40]于动物实验中将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应用于系膜增生性肾小肾炎模型动物中,并与雷公藤作对比分析,病理结果示雷公藤组较苏木乙酸乙酯组有明显的炎性浸润的表现,而肾组织内TNFαmRNA的表达,两者均有明显的减少,且没有统计学差异,推测其具有抗炎的作用,而这种抗炎作用可能是与抑制TNFαmRNA等多种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另外Chien-Ming Hu等[41]的实验研究发现巴西苏木素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胆红素及HO-1产物CO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2.6 降糖作用
从苏木中分离提取出的巴西苏木素、苏木茶尔酮等酚性物质可以较强的抑制糖尿病合并症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其中以苏木查尔酮的作用最明显。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在高糖的生理环境下,醛糖还原酶被激活导致山梨醇的聚积,使肌醇进入细胞内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大量前瞻性的研究证实,长期糖尿病并发症如眼部、神经及肾脏病变等,均与山梨醇和半乳糖醇的蓄积有关[42]。
这就意味着苏木的活性成分有可能作为新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用于治疗糖尿病。
2.7 其他药理作用
据研究表明[43],苏木还具有收缩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中枢,抗高血脂等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苏木的临床和药理研究发现苏木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关于苏木应用于临床还需解决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苏木的有效药效成分、作用途径、机制以及苏木应用于人体后可以明确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需要大量的实验及临床工作去研究和探索。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苏木将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写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05.
[2]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6-527.
[3]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第一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402-403.
[4] 陈可冀.血瘀证与治血化瘀研究[M].第一版.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0.19-21.
[5] 柳占彪,王鼎,哈斯,等. 古日古木?朱苏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2):41-43.
[6] 杨锋,樊良卿,沈翔,等.苏木与雷公藤对小鼠免疫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J] .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7 ,9(2):52 55.
[7] 侯静波,于波,吕航,等.苏木水提物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 ,22(3) :125 126.(5) :456 458.
[8] Tamotsu Saitoh, Shigemi Sakashita , Hiroyuki Nakata , et al. 3 -benzylchroman derivatives related to Brazilin from Sappan Lignum[J] .Chem PharmBull ,1986 ,34(6) :2506 - 2511.
[9] Masahiro Nagai ,Seiji Nagumo. ProtosappaninsB ,a new dibenzoxocin derivative from SappanLignum[J] . Heterocycles,1986 ,24 (3) :601 - 605.
[10] 舒诗会,韩景兰,杜冠华,秦海林,等.苏木心材中一个新黄酮类化合物[J].中国中
药杂志,2008,33(8):903-905.
[11] Michio Namikosh,Hiroyuki Nakata ,Hiroyuki Yamada ,et al. Homoisoflavono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Isolation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of 3 ,4- Dihydioxyted homoisoflavans and Brazilins from Ceasalpinia Sappan L[J] . Chem PharmBull ,1987 ,37 (7) :2761 - 2733.
[12] 永井正博,南云清二,江口郁代,等.苏木中巴西苏木素的生物合成前体苏查耳酮分离[J] . 药学杂志(日) ,1984 ,104(9) :935 -938.
[13] Masahiro Nagai ,Seiji Nagumo. Protosappanins E- 1 and E- 2 ,Stereoi2someric Dibenzoxocins combined with Brazilin from Sappan Lignum[J] .Chem PharmBull ,1990 ,38(6) :1490.\
[14] 杨锋,沈翔,胡利平,等.活血化瘀中药对免疫活性细胞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
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3,5(1):37.
[15] 杨锋,樊良卿,沈翔,等.八味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7,9(1):49-52.
[16] 杨锋,戴关海,沈翔,等.苏木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 上海免疫学杂
志,1997 ,17(4) :2122215.
[17] 金鹏,周亚滨,宋琦等. 苏木有效成分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药材.2007,2:196-200.
[18] 于波,侯静波,吕航,等.苏木有效成分对大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187-189.
[19] Ye M,Xie WD,Lei F,et al.Brazilein,an important immunosuppressive component from Caesalpinia sappan L.Int Immunopharmacol,2006;6(3):426-432.
[20] 胡克杰,赵学谦,孔凡武,周丽丽,李岩,等.中药苏木免疫活性成分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信息,2013,30(2):92-95.
[21] 于波,侯静波等.苏木提取物对心脏移植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抑制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539-542.
[22] 周亚滨,李天发,张烁,等.苏木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颗粒酶B mRNA表达的影响.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110-112.
[23] 钱旻.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9-56.
[24] Fearon DT, Carroll MC. Regulation of B lymphocyte responses to foreign and self-antigens by the CD19/CD21 complex. Ann Rev Immunol, 2000,18:393-422.
[25] 阮侠,朱立平,张伟.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436-439.
[26] 侯静波,于波,吕航,等苏木水提物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2的实验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2 ,22(3) :125 126.(5) :456-458.
[27] 崔丽丽,于波.苏木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26-1127.
[28] 李春霞,张慧,戴军,马群,李志华,杨艳丽,司传平,等.苏木水提物对皮肤移植小鼠CD4+ CD25+ T细胞及IL-10 TGF-β1的影响.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6):381-383.
[29] 胡克杰,赵学谦,宋成收,等.苏木治疗大鼠膜性肾病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1):108-111.
[30] 李涛,李妹花,徐春杰等.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活性的影响.吉林中医药.2009,29:77-78.
[31] Oh SR,Kim DS,Lee LS,et al.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of constituents
from heartwood of Caesalpina sappan[J].Planta Med,1998,64(5):456-458.
[32] 徐建国,郭素堂,乔丽娟等.苏木提取液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 [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11):726-727.
[33] 任连生.苏木水提物抗癌机制的研究[J].三西医药杂志,2002,29(13):201-203.
[34] 高霞.中药苏木和新合成的化学药对血源性细胞的诱导作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
学.2008.
[35] 陶黎阳,黎渐英,张建业等.氧化苏木素诱导人乳癌MCF一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2007,32(4):449-453.
[36] Shrishailappa B , Sudheer M , Rammanoharsingh RS , et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aesalpinia sappan heartwood.BiolPharm Bull ,2003 ,26 (11) :1534~1537.
[37] Niranjan Reddy V L,Ravikanth V Jansi Lakshmi,et al.Inhibitory activity of homoisoflavonoids from Caesalpinia sappsan against Beauveria bassiana.Fitoterapia,2003,74(6):600-602.
[38] 任连生,张蕻.洋苏木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1994,23(3):169.
[39] Washiyama M,Sasaki Y,Hosokawa T,et al.Anti-inflammatory constituents of Sappan Lignum.Biol PharmBull,2009;32(5):941-944.
[40] 郑佳新,周亚滨,刘颖哲等.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MsPGN模型大鼠肾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影响[J]. 现代免疫学,2008,5:100-101.
[41] Hu CM, Liu YH, Cheah KP, et al. Heme oxygenase-1 mediates the inhibitory actions of brazilin in RAW264.7 macrophages stimulat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J]. Ethnopharmacol. 2009;121(1):79-85.
[42] Drel VR,Pacher Stevens MJ,et al.Aldose reductase inhibition counteracts nitrosative stress and poly(ADP-ribose)polymerase activation in diabetic ratkidney and high-glucose-exposed human mesangiial cells[J].Free Radic Biol Med,2006;40(8):1454.
[43] Wang J,Xu R ,Jin R, et al.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Tripterygium wilfordii. I.Prolongation of rat cardiac and renal allograft survival by the PG27 extract and Immunosuppressive synergy i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yclosporine[J].Transplantation,2000,70(3):447-55.
[44] Kim NH,Jung HH , Cha DR, 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response to high glucose in rat mesangial cells[J]. Endocrinol, 2000 , 165(3):617-624.
[45] Eremina V , Sood M , Haigh J, et al. Glomerular-specific alterations of VEGF-A ex pression lead to distinct cogenital and acquired renal diseases. J Clin Invest, 2003 , 111( 5):7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