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8年第15期 论坛·交流
上下级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隔阂,不利于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

且,对于教师而言,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在以班级为整体的网络群体中进行管理,不但促使了整个班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学习,而且能够促使各个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尤其是从虚拟空间上弱化了各个教师与各个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构建平等交流的角色关系基础上,保证了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从开放教育系统和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平等的交流系统的建立以及与教师在线交流共同平台的建立能够全天候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整体上而言,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翼娜.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 教育界, 2015(7):21-21.
[2] 陈抒忆.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 科教导刊, 2016, 31(27):51-53.
作者简介:陈凌亮(1989-),男,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建构游戏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周丽萍
(厦门市集美区杏滨中心幼儿园 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专注”是孩子今后学习、工作中需要的优秀品质,幼儿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期。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建构游戏中对幼儿专注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的专注力的支持策略。

以期为幼儿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 建构游戏 专注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49-02
中国心理学研究所调查显示,在我国600多个中大城市中,75%的儿童存在专注力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其中学习品质中的“专注力”培养对幼儿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建构游戏材料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以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极其专注才能完成。

因而我们不可否认建构游戏不可不为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建构游戏中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多种因素
1.“嘈杂纷乱”的游戏环境
案例1:中班建构室里有六组幼儿(每组5、6个幼儿)在进行自主建构活动。

10来名幼儿在教室里以跑动的方式搬运着各种建构材料的声音;A幼儿不小心把B幼儿手中的易拉罐碰掉到地板上,发出的乒乒乓乓声;C幼儿正在专注的搭建着自己想象中的高楼,D幼儿拿着一块长木板从他身边经过,把他的高楼弄倒了,而发生的大声争吵声······最后进行作品分享时,六组中只有极个别幼儿有完成自己的作品。

受幼儿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幼儿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远大于成人的,孩子的注意处于无意注意阶段,因而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到环境的干扰。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与空间,蒙台梭利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

” 建构室的环境需空旷、舒适、明洁,不易过于拥挤、嘈杂。

同时还需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秩序的游戏环境,幼儿对秩序很敏感,如环境有点嘈乱,就会有不稳定的情绪,甚至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到幼儿的专注力。

2.“喧宾夺主”的辅助材料
案例2:小班动物园主题建构游戏中,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牛奶箱、易拉罐、牙膏盒等。

活动中四名幼儿用这几样辅助材料很快就拼搭出三只大象,随之无所事事,一会儿趴在地板上做睡觉状,一会儿到篮筐里随意翻一翻,A幼儿发现两只大象的鼻子连接在一起有点像跨栏,于是从大象鼻子的一边跳的另一边,B和C幼儿看到也加入到跳跃的游戏中来,很快这“嘭嘭嘭"的双脚撞击地板的声音及“哈哈哈”的嬉笑声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力。

建构游戏中强调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比如:纸巾筒、易拉罐、纸皮、纸盒等等,这些材料容易塑性,没有具体玩法,幼儿可以自主探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但是大量投放简单未经改造的低结构材料,受小班的幼儿游戏水平的限制,在无法探究出更多玩法的情况下完成简单的拼搭后便无所事事。

很显然这些“原汁原味”的辅助材料激发不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注意力的持续性发展。

3.“事与愿违”的教师介入
案例3:安安和小荣在泡沫砖拼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围墙”,然后把各种形状颜色的泡沫砖投放到“围墙”内,教师见此立马阻止在“捣乱”的幼儿,并引导他们玩儿要先开动小脑筋想好玩法,玩具要分类摆放整齐。

俩孩子听了之后只好默默的按照教室的要求摆放好玩具,过一会儿当老师回头再看时,那俩孩子却早已离开了原地。

幼儿的游戏水平不一,游戏方式亦不同,教师在没有弄清原由而随意介入,老师的用心良苦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指南》中指出:“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

”国外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高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介入有可能是正面的引导,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影响。

在案例3中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打断了幼儿的注意力,限制了孩子的游戏探究行为,对幼儿的专注力进行了转移,教师这样的介入对幼儿游戏专注力的培养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4.“有名无实”的合作游戏
案例4:大班一位新教师为让建构水平不一的幼儿有“幼幼学习”的机会,于是与建构能力水平较高的聪聪、乐乐协商让可可加入他们这组一起拼着高架桥,聪聪和乐乐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在游戏中可可拿着宝石积塑过来往聪聪和乐乐已经搭好的“桥墩”上搭建路面,不小心把桥墩弄倒了,乐乐生气地说:“你干嘛啊?”可可看了一眼乐乐,继续搭建,乐乐更生气了:“你不要弄,你会把我们的桥墩都弄倒的。

”可可停了下来,一个人黯然伤神的到旁边随意摆弄玩具。

建构游戏中教师考虑到“幼幼学习”多形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交往特点,幼儿到了大班,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同伴间相互比较了解,有自己喜爱的好朋友,建立了牢固的友谊,由孩子自由选择同伴,从而共同承担游戏任务。

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不是简单机械的“被合作”发展过程,而是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基于自己与人相处的喜好,自主地寻找喜欢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

在“被合作”的合作游戏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而影响到游戏的注意力。

二、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的专注力的策略
1.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培养注意力
幼儿专注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有序取放游戏材料、合理利用游戏空间,从而让幼儿专注力得以持续。

如案例1,教师需与幼儿共同讨论、建立游戏规则:通过数字、图画实物照片等隐性的提示取放材料的规则,取放的材料与建构的场地有一定的距离以此方便其他组
249
· ·
论坛·交流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8年第15期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以《战狼2》为例
居 萍 吴琼琼 李雪珂 尹亚文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态度是一个长期存在并继续被社会心理学重视的核心概念,态度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态度是对某一对象的评价,是一个人对其他人物、事件、制度等的内在体验,也包括人的行为倾向。

态度的形成是个体对信息主动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经历了顺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

态度形成后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能够发生变化。

当个体面临新的情境时,其原有的态度可能无法解释,这时个体对某一态度对象原有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正向的有负向的。

本文基于2017年7月27日在国内上映的《战狼2》中卓奕凡这个角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态度改变 战狼2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0-02
一、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或者他人了解到的信息。

费斯廷格自我评价的理论认为个人具有评价自我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标准时,会将他人作为标准与自身比较从而评估自己的态度、能力等。

原本与外部存在的不同态度存在的差异会引起心内冲突,为缩小差异,减少压力,个体的恢复心理协调能力接受信息传播者态度或形象,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或行为。

1.权威性。

传播者的权威性愈高,愈容易引起自我态度的改变。

《战狼2》中卓亦凡渴望独立,渴望战争,敬佩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

冷锋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护大家周全多次以身犯险,影响了卓亦凡,使卓亦凡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走向成熟。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被影响人感受到的信息传播者是否公正和客观,若被影响者感受到信息传播者的动机是出于私利或存在偏见,则其影响力就会下降。

若传播者是为了帮助他人或出于某种高尚目的或具有公正性,就会愈加信服。

《战狼2》中,冷锋表示“非洲人和中国人都是一样的”,卓亦凡被冷锋平等的态度折服,在战斗中信任冷锋,和冷锋并肩作战。

3.可信性。

可信性是指信息传播者的外貌、表达等方面第一印象引起被影响者接受的信赖。

凯尔曼曾认为人们对信息传播者的喜欢更能引起态度变化。

二、作用对象
从个体的元认知角度来讲,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元认知因素分为态度确定性、态度重要性和态度矛盾性三个方面。

态度确定性反映了人们是否相信自己的态度是正确的,以及对自己态度正确性的相信程度。

当个人认为自己获取的信息较为完整,或对态度对象有直接的亲身经历时态度确定性会较强。

态度重要性指个体认为所持态度的重要程度,当态度的对象涉及个体的利益得失和价值信念,或个体对某一群体认同时,态度的重要性会提升,个体抵御外界说服的倾向更加强烈。

在《战狼2》中,从卓亦凡千里迢迢来到非洲以及炫耀自己的武器装备等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态度确定性和态度重要性均较强。

但他同时又对Pasha父亲的死表现出悲伤,进而产生对Pasha 的愧疚,对武器的双重态度之间的矛盾在此时激剧增强,卓亦凡态度的转变正是建立在这个隐性矛盾的基础上。

三、信息
从信息层面上来讲,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信息匹配和信息的传递结构。

信息匹配指引起个人态度改变的信息与个人特征的匹配程度,其中个人特征包括人格、认同等。

信息影响着态度转变的路径。

信息与个人的关联性越强,人们越倾向于采用中心路径,如果信息与个人的关联性很弱,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周路径,此时对个人的态度转变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传递者本身的权威。

四、情景因素
当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不一致时,会出现态度的改变,在态度改变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到个体所处的情景影响和制约。

不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还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都认为刺激情景要与个体相联合,一定的情景作用下,个体会发生态度的改变,被改变的态度则可能影响随后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行为。

考虑到情境敏感性与态度稳定性的经验证据,我们就电影《战狼2》进行进一步分析。

卓亦凡态度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受情境因素的影响,他之前所处环境较为单一,信息来源
人员拿去材料;与幼儿共同讨论拿材料的人数和盛物:一组协商一人用小篮筐装材料避免材料掉地,小心行走,不要撞到、推到他人建筑物;与幼儿讨论小组建构的场地分布:小组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可用地垫划分自己的区域避免相互干扰等。

一个有秩序相对安静的环境助力幼儿注意力的坚持。

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提高注意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建构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期各方面的能力。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数量及种类皆会影响到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材料的投放种类不能单一,高结构材料过多或者低结构材料过多皆不可取。

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本班幼儿在建构游戏的水平有深入了解,拓展低结构材料的玩法,能一物多玩,创造条件引发幼儿将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相互结合使用。

案例2中,低结构材料的玩法太过简单,幼儿很快失去兴趣,由此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力,教师针对此情况可将低结构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造,比如纸巾筒、纸盒割成插槽式,幼儿可以进行拼插、围合,让幼儿发散思维,使得造型更丰富更具想象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教师指导有效化,提升注意力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才能有准确的指导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来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案例3、4皆为老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到位,以至于老师一厢情愿、盲目指导。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作为“大朋友”参与到幼儿游戏中来,随时观察孩子并根据孩子的不同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引导,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使之保持游戏兴趣与注意力。

其次,让孩子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伙伴。

幼儿与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游戏,会在交往中适当妥协,以维持游戏,有协作,合作效率提高了,游戏质量提高了,游戏的专注力自然持久。

参考文献:
[1]叶丽. 游戏,开启幼儿心灵的一把钥匙——浅谈教师的观察与指导[J]. 新课程(小学),2015
[2]曹中平,龙珊. 关于建构游戏价值的分析[J]. 幼儿教育,2012
[3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周丽萍(1984-),女,土家族,湖南怀化,二级教师,本科,厦门市集美区杏滨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25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