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师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训练】3.1 分子和原子-1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
2.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有4种分子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3.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4.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解释
A 气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
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
C 物体热涨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
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5.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汽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6.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7.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B.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不同的粒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原子M,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m﹣n
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9.5月30日,中国邵阳﹣﹣第三届国际乡土文化节暨首届油菜花节在邵东县某油菜基地举行.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10.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11.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个数增多D.分子间隔增大
12.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
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1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15.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16.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17.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
在焙制糕点时常需加入一种名为“泡打粉”的膨松剂,其主要成分是NaHCO3,俗称.(3)淀粉发酵后可生产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4)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填化学式).
(5)在轿车的车箱内放入几包活性炭便可减少其中的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在农村广泛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既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请写出沼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在焊接钢管时,工人师傅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1.5.1假期,小明和父母到华蓥山革命老区参观游览,感受大自然的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他们进入景区大门,场地上各种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花香的原
因,他们看到员工正在给花草施用化肥硝酸钾,小明给父母解释施用的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他们在山顶进行了简单的午餐,下面的食品主要补充维生素的是
A.面包B.香肠C.苹果D.高钙牛奶
(3)返回下山途中,小明拾取了一些不文明游客乱扔的物品,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矿泉水瓶B.易拉罐C.塑料袋D.门票及导游图
(4)小明用空瓶装了一瓶山泉水带回实验室,与同学们分享.检验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择的物质是
A.氧化钠B.盐酸C.肥皂水D.明矾
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过滤B.蒸馏C.沉淀D.吸附.
22.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是.(4)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淀粉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5)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搽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坏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问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
25.自然界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如图1: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等.
上图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属于碱的是,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操作是.
(3)如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26.(1)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原子b.分子c.离子
①硝酸钾:②氮气: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表示微粒的数目b.表示元素的化合价c.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①Al3+:②3H2O:③Na O2:.
【章节训练】3.1 分子和原子-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解答:解: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故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原子,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要善于从题干中发现有用的解题信息并且做出解答.
2.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有4种分子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解答:解: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3.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是因为栀子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栀子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解释
A 气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
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
C 物体热涨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
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体热涨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汽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故选项错误.
B、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错误.
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故选项正确.
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从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方面分析判断即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解答: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在理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时,要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都不能被分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8.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B.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不同的粒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原子M,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m﹣n
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物质的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元素的种类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关,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答,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即可.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
B、这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都是12,属于镁元素的镁原子和镁离子,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m﹣n,正确;
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是硫原子,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5月30日,中国邵阳﹣﹣第三届国际乡土文化节暨首届油菜花节在邵东县某油菜基地举行.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油菜基地花香四溢,是因为油菜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油菜花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油菜基地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均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个数增多D.分子间隔增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B、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
D、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