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上化学 8.1碳的单质 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的单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具备适应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接受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六个方面:1.宏观辨识、微观辨析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证据推理模型认知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5.实验探讨6.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基于化学学科的六个核心素养为依托,主要表达1.宏观辨识微观辨析:通过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用途,原子排列方式,体现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
2.证据推理模型认知,通过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建立学习的结构模型;3。
实验探讨,能通过对铅笔导电性,做润滑剂,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本中资料卡片,得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4.科学精神、社会责任:通过对新的碳单质:C60、碳纳米管等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化学与科技的融合,展现出化学独特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章是本章是继第二、四章学习的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章节。
与之前单一物质学习不同的是,这次学习物质的过程是以一个元素及其一系列物质进行学习,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章节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章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本课题一共包括两个部分:碳的单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而本节课内容选取了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其目的就是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本质关系,通过微观模型的对比及学习认识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所在。
通过对C60相关知识的学习,知道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意在提升从微观认识物质的能力,构建物质的性质反映结构,用途体现性质的观念。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质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碳的物质,比如:石墨、二氧化碳、酒精、活性炭、木炭。
学生已经从物理的角度上知道了铅笔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
学生大都见过钻石,知道钻石可以做饰品,但是对钻石作为玻璃刀硬度大认识的不够科学。
并且知道了活性炭是具有吸附性的,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吸附性的简单应用。
(2)学生已有的实验技能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学生具备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的技能,具有独立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物质的性质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
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视角去认识问题。
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课氧气的助燃行可以用作气焊,因为氧气能够
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以做于潜水和航天,性质决定用途。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确定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从碳元素的视角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碳单质的原子排列结构示意图的展示,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不同的本质。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学习,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
质体现用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对铅笔导电性,做润滑剂,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观察实验和
阅读资料卡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感受化学世界奇妙与和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
以“碳”元素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以金刚石、石墨、C60为例渗透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