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做官先做人获倡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做官先做人获倡导
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两天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了《德法相依相辅而行》一文。

文章称,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

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

文章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有13亿人口,如果仅仅依靠法律治理,都退到了底线,那就会很危险。

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与此前的多篇“学思践悟”专栏文章一样,最新的这篇文章用语依旧辛辣不已。

比如,文章这样写道,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干部没了人形,根本问题都是出在“德”字上,缺德了!为政以德,正心修身。

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

来源:澎湃新闻
另据大公网报道,王岐山11月15日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11月18日晚间,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

这一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古迹为何引起注视?源于11月15日,也就是上周六,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此地。

文章称,“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

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其言其行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文章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吸收传统文化的充足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王岐山此次安庆之行颇为低调,从当地群众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陪同王岐山此行的还有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等。

而至于专门造访六尺巷背后的玄机,有当地官员猜测是通过六尺巷释放信号:让人三尺又何妨?告诫党内干部,为官当知进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