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亲历数据分析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改教研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生活离不开数据,人们需要根据问题收集数据,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

新课程标准理念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史宁中教授在修订课标时把“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就是为了让统计与大数据观更加接近。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一些简单的数据,让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分析数据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数据分析兴趣
学生要是没有感受到分析整理数据的必要性,那么对统计活动的态度将变得被动,统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可见,学生在有价值的问题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作先导,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的情感诱因。

让学生带着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带着明确的任务,发现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活动中去,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中,导入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看这是服装厂给我们学校设计的五种校服图片,如果请你是辅导员,你会怎样为同学们订购校服呢?你们觉得辅导员为同学们订购校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可能会说:①要调查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多。

②要知道每个身高段的人数。

③要知道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进行引导:是呀,首先要考虑选哪种颜色更合适?怎么才能知道呢?需要调查什么?怎么调查?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先要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方式、调查的目的……。

让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辨,必须收集一组数据,要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

这里要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分析问题”是学生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硬地把数据塞给学生的,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必要性。

二、设计灵活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统计内容的教学最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学会用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灵活的思考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如,在六年级上册《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可在练习中根据统计表设计如下的问题。

个人简介:刘拾娘,女,1972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优秀教师,龙岩市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龙岩市骨干教师,福建省省级小学骨干班主任。

现任上杭县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长。

积极参加课改研讨、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编写等活动,积极撰写教学经验总结,近三年来,十余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撰写的《让数学课因“课前阅读”而精彩》、《让阅读反思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习惯》和《指导有效实践操作,提高解题能力》分别在《教育实践与研究》和《教育艺术》CN 刊物上发表。

指导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多篇获奖并发表在《小学生学习报》上。

绿荫小学六(1)班学生2016年二~六月知识竞赛成绩统计表
月份
人数 等级
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优812101516良2018252215及格85326不及格
4
5
2
1
3
①想要清楚地看到二~六月份知识竞赛成绩达优的具体人数,应选择什么统计图?
②要直观地看到二~六月份知识竞赛成绩达优人数变化情况,应选择什么统计图?
③想要直观地看到二月份各等级占全班的百分比,应选择什么统计图?
④如果请你从上表中选择出一项你感兴趣的内容选制作统计图,你想统计什么内容?选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统计表中二~六月份知识竞赛成绩达优的具体人数的情况分析,知道了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不同的统计方法既有关联,又有独自功能,要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第4个问题更是灵活,形式和答案多样,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对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提高了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对比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数据分析思路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通过把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作出说明,更能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具有对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并在交流中不断优化,再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在2017年福建省首届‘明师之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沈克芬老师执教的《复式统计表》一课,出示了本班学生一、二、三年级时的身高统计表。

身高人数 年级 115-119
120-124
125-129
103-134
140-144
145以上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然后,让学生根据数据做分析和预测:①现在你们四年级的身高分布会是怎样的?②预测一下到了六年级身高分布会又会是怎样的呢?③如果到了中学呢?还用这张统计表吗?你认为这张表中哪些内容要修改?哪里不用修改?通过对这种对比性的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知道不同年级的身高数据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差异。

也让学生认识到,从一个数据总体中得到的信息有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推断。

使学生对数据分析观念有一个新的提升,懂得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未来做合情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拓宽学生数据分析的思路。

四、设计思考性的问题,改进学生的数据分析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除了根据统计数据回答提出的问题外,还要能体会到这些数据在生活中具有的合理性,并能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理和预测。

老师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加深了对统计数
巧设问题,亲历数据分析过程
■刘拾娘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364200)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面临着大量的数据,人们需要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

这就有必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亲历分析一些简单的数据,即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数据分析;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258-02
教改教研
据的理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从而活跃思维,并不
断改进数据分析策略。

观摩邵庆德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他出示了华为手机2011-2015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后,让学生分析:①猜测一下2016年华为手机的销售会是多少?②看到华为手机的销售情况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③为什么华为手机的销售量会一直上升呢?④现在你能帮老师做决策了吗?(买苹果手机还是华为手机?)这里老师为学生提供数据分析的数学材料,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数据分析的方法策略,进而分析、处理作出决策。

教学时通过以上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既加深了学生对统计数据分析的理解,又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达到自我感悟并形成方法。

善教者必善问,问题提的好,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过程中也一样,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亲近数据、运用数据,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金成梁,刘久成.南京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富秀英,陈启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前,人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阶段,并且由于计算机网络的
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出适应
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现在的教学方式是趋于
多样化和完整化。

并且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提高了教学质
量和教学效率。

因此,对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有
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热情,是教学效
果和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

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一些化学
实践内容的相关视频影像,增加学生的兴趣感。

利用网络计算机的极大
整合性特点,对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进行搜集整
理,从中挑选最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素材加以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还
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PPT 形式,进行幻灯片的播放,老师把讲解的内
容和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在PPT 上,声情并茂的展示出来。

学生在对新鲜
感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教学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
效果。

2.弥补化学实验实践操作上的缺陷
化学反应具有客观存在性,化学规律是科学的象征。

在高中的教学
课堂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室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让同学
们亲眼感观化学反应,对化学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心底得到肯定。

有些学
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学生每节课都有做实验的机会,这时多媒体课
件就会弥补这一缺憾。

老师可在课堂上播放化学实验过程的视频,结合
书本知识边实践变理论。

对于学生在观看化学实验视频时,产生的疑问
和不懂之处老师可以及时的为学生解答,叫学生在记忆掌握枯燥的理论
知识学习中,有画面感的填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流程。

3.对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优化作用
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成正比,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当老师的板
书,老师把子啊黑板上书写知识点的时间节省下来,为课堂知识扩展提
供了空间。

尤其是有些化学老师的板书比较潦草,书写化学公式是数字
符号不标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老师书写不
规范带来的教学问题,可以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节奏。

利用多媒体课
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展现些简单易懂的、对动手能力要求较低的化
学实验操作,以免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操作。

多媒体技术信息的呈
现形式丰富,存储的信息可以随时点击出来进行复习巩固。

尤其是复习
一些化学反应关系流程图,利用幻灯片就可以按照步骤逐一点击,呈现
在学生面前,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能够对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演示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补充。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演示课堂教学中不能演示的宏观、以及微观化学变化过程,能够把静态表象动态化。

此外,也有很多实验过程耗时较长,
或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就能够弥补这一
点。

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在当堂很好地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这些实验,这样使高中生既能够生动直观观察实验,又能够提高实验的实效。

2.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直观、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优美逼真的影像,常常能够诱发高中生认知的内趋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能动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都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之上,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有利于调动高中生各感官高效合作,能够让高中生高效地理解与接受课堂新知。

3.巧用多媒体辅助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课堂习题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巩固课堂新知、培养能力、提高智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高效地组织化学习题教学,对提高高中生知识的理解,培养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有着重大意义。

多媒体教学平台提供了高效的交互功能,利用这一功能编制习题,并加以训练,使我们能够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以便我们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矫正。

对于巩固性检测,我们可以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编制习题,尽量采取竞争回答并及时出示答案,可以设置声音和动画,以提高其趣味性。

我们利用多媒体讲解习题,通过大屏幕投影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它比以前黑板出题更加直观清晰,而且我们在分析讲解时是动态可变的,故能大大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因而大大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实效。

4.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如果要提升学生的效率,就要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由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人们植入骨髓的传统思想。

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面临着较大课业压力和学业负担,并且在思想正在发育的阶段,要面临
着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

这在一方程度上使得我们国家的高中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甚至出现厌恶学习的现象。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老师在讲台上面不停间接复杂的知识,而学生们在下面似懂非懂的点着头,整个课堂除了老师没有别的声音。

试问在这样的课堂中,哪个孩子能够好几十分中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

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的图像、趣味的故事、精彩的视频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整体的积极性。

提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辅助性作用。

多媒体课件相当于教师的角色扮演,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对于多媒体课件存在的教学弊端,要求老师要有合理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待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1.刘晓新.媒体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J].考试周刊,(25).
2.赵丹萍,梁国明,林长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魅力中国,2011(5).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李金源 (黑龙江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理论、定理等都是通过反复实验得到的。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考虑学科特点和科学性,不能改变知识的结构和实验的真实性。

该做实验时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做分组实验,该做演示实验时走进教室做演示实验,真正做到合理利用多媒体。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25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