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声像图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声像图特点分析
赵艳春;包中涛;李建卫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BCL)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ADBCL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并与增强CT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8例ADBCL患者中,单侧4例,双侧14例,共32个病灶.肿块最大直径3.7~13.8 cm,平均7.9 cm.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性肿块,81.3%(26/32)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典型的分叶状;87.5%(28/32)肿块内部回声均匀;75%(24/32)肿块边界清晰,部分有包膜;所有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增强CT肿块显示为软组织密度影,内未见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 ADBCL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5(017)006
【总页数】3页(P395-397)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赵艳春;包中涛;李建卫
【作者单位】350001 福州市,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350001 福州市,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声像图特点分析
赵艳春包中涛李建卫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BCL)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ADBCL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
其声像图特点,并与增强CT结果对照。
结果本组18例ADBCL患者中,单侧
4例,双侧14例,共32个病灶。
肿块最大直径3.7~13.8 cm,平均7.9 cm。
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性肿块,81.3%(26/32)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典型的分叶状;87.5%(28/32)肿块内部回声均匀;75%(24/32)肿块边界清晰,部
分有包膜;所有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增强CT肿块显示为软组织密度影,内未见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结论ADBCL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中图法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350001福州市,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赵艳春、李建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包中涛)
通信作者:李建卫,Email:*******************.cn
Sonographic feature of adre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Zhao Yanchun,Bao Zhongtao,Li Jianwei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sonographicfeatureofadrenaldiffuselarge B-
celllymphoma(ADBCL).Methods The ultrasonic appearance and clin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ADBCL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onographic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with enhanced CT. Results Among 18 patients with ADBCL, 4 cases were in unilateral adrenal gland and 14 cases were bilateral adrenal gland. A total of 32 lesions were detected.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se tumors was 7.9 cm(3.7~13.8 cm).All les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ypoechoic substantial mass. 81.3%(26/32)masses had irregular shape and showed typically lobulated. Internal echo of 87.5%(28/32)masses were homogeneous.75%(24/32)masses had clear boundary and partly masses had envelope. Blood signal were not found in all lesions. Enhanced CT showed that masses displayed as soft tissue dens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ment or slight improvement were not found. Conclusion It is of important value for ultrasonography to diagnose ADBCL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 ultrasonic appearance.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Adrenal;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re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DBCL)是一种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误诊。
因ADBCL患者对化疗敏感而无需手术治疗
[1],故正确的诊断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现有的临床、影像学、病理文献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ADBCL病例,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与增强CT结果对比,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DBCL的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发病年龄38~79岁,平均(58.6±10.2)岁。
临床表现为8
例有乏力、体质量下降及发热等全身症状,7例有腰痛症状,3例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时发现。
二、仪器与方法
1.超声探查:使用西门子Sequoia 512、GE Logiq 5及百胜DU 8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0 MHz。
患者空腹,仰卧位或侧卧位,多切面扫查肾上腺区,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周围脏器、大血管的毗邻关系、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2.CT扫描:采用西门子单排、64排螺旋CT。
增强扫描用碘对比剂90~100 ml
肘部静脉注射,常规注射后行25~30 s动脉期、55~60 s门脉期及3 min延时期
的三期扫描。
结果
18例ADBCL患者,发生于单侧肾上腺4例(左、右侧各2例),双侧肾上腺14例,共计32个病灶。
病灶最大径3.7~13.8 cm,平均7.9 cm。
18例患者中12
例伴有脾肿大,8例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患者肿瘤仅局限于肾上腺,其他部位未发现淋巴瘤病灶。
1.ADBCL声像图表现:①18例患者32个病灶体积均较大(平均7.9 cm),超声均表现为肾上腺低回声实质性肿块;②仅6个较小病灶(平均4.3 cm),呈类圆
或椭圆形;余形态均不规则、呈分叶状(图1A、1B);③肿块内部回声较均匀,32个病灶中仅4个较大病灶(平均12.8 cm),内部回声稍欠均;④24个肿块边界清晰,较大肿块可对周边脏器或血管产生挤压、包绕;⑤CDFI检查全部病灶内
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 C)。
2.CT增强检查:肾上腺形态失常,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影,密度欠均,平扫CT 值约14~30 Hu,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图1 D)。
图1 ADBCL影像图(ST:胃;PAN:胰腺;M:肿块;LK:左肾)
A:超声检查左肾上腺低回声实质性占位,境界清晰,形态不规则,上端伸出一伪足包绕左肾上极(箭头所示);B:左肾上腺肿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箭头所示);C:左肾上腺占位,CDFI示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D:增强CT示双侧肾上腺肿块未见明显增强
3.病理结果:大体所见肿块多不规则或类圆形,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易碎。
镜下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肿瘤细胞,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可见核仁,核异形明显,核分裂相多见,有较多的核内空泡形成,瘤细胞间散在分布薄壁的小血管。
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图2)。
图2 ADBCL病理图(HE染色,×100)
讨论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而ADBCL就是NHL
中最常见类型。
根据修正性欧美淋巴瘤分类法将ADBCL分为四类:大裂生发中心
细胞淋巴瘤、大无裂生发中心细胞淋巴瘤、B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B-间变性大细
胞淋巴瘤,这四种肿瘤在病理组织形态学上相似,因此临床治疗也无区别
[2]。
但肾上腺无淋巴组织,且多认为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起源于肾
上腺内的造血组织
[3]。
ADBCL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较多见,根据肿瘤仅局限于肾上腺、无其他脏器转移、血液骨髓中无同类型白血病的标准
[4],本研究18例患者中4例符合原发性ADBCL。
另14例患者伴
有脾肿大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考虑继发性ADBCL。
本研究资料另提示ADBCL双
侧肾上腺多发,且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ADBCL超声声像图上具有一些特征:①肿块体积大:本组病灶平均7.9 cm,原因可能为ADBCL位于腹膜后,早期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发现时肿块已较大,另外ADBCL为恶性肿瘤,生长也较迅速;②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本研究81.3%的病灶表现为此特点,肿块最大直径为6.9~13.8 cm,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缘向周边
伸出结节样、触角样的突起,考虑原因为肿块质地较软,体积大时,对周边的组织、脏器产生挤压、包绕,充填肿块周边的腔隙形成不规则形状;③均匀低回声:32
个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84.5%的病灶内部回声较均匀,原因可能为肿块内部肿瘤细胞相对单一,多为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且弥漫性均匀分布,肿瘤细胞间多散在分布的薄壁小血管,不易发生出血、坏死,CT图像上密度也较均匀。
本研究仅4个病灶(平均直径为12.8 cm)内部回声欠均,超声及CT增强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坏死区,原因可能肿块较大,病灶内组织不均匀受压界面产生增多;④边界清晰:75.0%的病灶有此表现,ADBCL虽为恶性肿瘤,但多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声阻抗
差较大,界限清晰;⑤无血流:CDFI检查时,肿块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
号,考虑原因可能为ADBCL为乏血供或少血供肿瘤,少见较粗大的血管组织,多为肿瘤细胞间散在分布的薄壁微小血管,这与CT增强多数肿块轻度增强或无明显增强一致。
双侧ADBCL需与其他双侧发生的肾上腺肿瘤相鉴别
[5-6]:①肾上腺转移瘤:声像图为双侧肾上腺低回声占位,形态多
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
较大的转移瘤多伴有局部的液化、坏死,超声易于鉴别。
②皮质增生结节:肾上腺皮质增生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瘤样病变,往往多发,结节体积较小,多数位于肾上腺中央部,这是与ADBCL的鉴别点。
③双侧皮质腺瘤:皮质腺瘤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临床上女性多见,声像图表现为单个境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体积一般较小,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较大时多伴有囊性变。
单侧ADBCL需与肾上腺皮质腺癌、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
皮质腺癌和嗜铬细胞瘤形态多成圆形或椭圆形,彩色多普勒检查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而ADBCL由于质软呈触角式生长,形态多不规则,且肿块内多无血流,可与之鉴别。
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外形呈圆形常有包膜,内部易发生出血、坏死、钙化,实性部分血流信号一般丰富。
总之,掌握ADBCL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其准确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范婵娟,翟莉莉,等.17例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姑息
化疗临床研究.临床内科杂志,2012,29(11):763-764.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54.
[3]Xu A,Xiao X,Ye L,et al . Primary adrenal lymphoma . Leuk Lymphoma,2003,44(4):739-740.
[4]徐宏亮,吕晓勇,庞伟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
杂志,2011,22(11):818-820.
[5]王东侠,程姚儿,韩志江.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3):209-211.
[6]周伟,朱樱,周建桥,等.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4(10):765-767.
(收稿日期:2014-08-24)
·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