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知识· 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 利之门的。 2.学习目标 (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如何走 向胜利的。 (2)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主要国际会议,分析它们的 重要影响。 (3)探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预习交流 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指什么?
提示: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根据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 约》,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2.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 会议,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 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3.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的“霸王 行动”的两栖登陆战役成功。从此,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 面中,加速走向灭亡。8月,巴黎光复。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 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为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并由他负责安排受降仪式。 对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愤愤不平。他认为,海军从瓜岛一 直打到冲绳岛,是赢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主角,现在却让陆军代表接 受日本投降,这不公平。他向杜鲁门总统表示,如不能体现海军在太 平洋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他将不出席受降仪式。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1)背景:1945年初,美军先后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盟军大规 模轰炸使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发表: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以 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 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 性打击;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 订投降书,大战结束。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三国的关系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 总统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做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 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1942年1月《华盛顿共同宣言》 材料二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 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 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 塔举行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 的和平与安全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西线的进攻:1945年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 歼了西线德军主力;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3.攻克柏林: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签 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这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很为难。后来,由海军部长福雷斯 特尔从中调解,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司令的身 份代表盟军各国,尼米兹则代表美国,分别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签 字仪式由麦克阿瑟主持,签字地点则定在海军的军舰上。
日本投降对中国来说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提示: 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 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 复兴的转折点。
新知预习 一、盟军的反攻 1.瓜岛战役:1942年8月美日双方为争夺制海权,对瓜达尔卡 纳尔岛展开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日军被迫从瓜岛撤退,美军从此牢 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北非登陆: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 炬”的两栖登陆,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1943年5月德意 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面对共同的敌人,它们共 同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协调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这 时,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
思维导图
【图示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推动因素:盟军的反攻、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后期召开的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 (2)表现:三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先后投降。 (3)结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 国的胜利而告终。
判断说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 事行动是西西里岛登陆。( × )
【解析】 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是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之 后,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重大军事行动是1944年6 月开始的诺曼底 登陆。
2.在开罗会议上就已经决定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了。( × )
【解析】 决定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1943年召开的德 黑兰会议。
材料三 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 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 诺。” 材料四 1942年8月,斯大林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 “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 早已经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 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 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丘吉尔》
3.意大利投降:1943年5月,盟军在 西西里岛登陆。政变后上 台的意大利新政府率先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4.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苏德双方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 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连续发动 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上收复了全部国土。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 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 中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 或公告,这说明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 × )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之所以和中国共同发表重要 宣言或公告,主要是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并不能说明中国和 它们取得了平等的国际地位。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以合作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