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下载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以下设 乡里亭
加强管理, 增加中央 政府财政
迁徙贵 族豪强
加强基层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
颁行法律 稳定社会秩序
经济文化
◆作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 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②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2
修阿房宫 泰 山 封 禅 焚书坑儒
秦始皇
秦陵兵马俑 秦 朝 肉 刑
修建长城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 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 体表现有哪些?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
核心: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地方之权集于中央,又集中央之权于皇帝一个之手)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秦代里耶秦简告诉了我们,
哪些管理国家的措施?分别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 有何作用?
里 耶 “迁陵(县)以邮发洞庭(郡)” 秦 “迁陵(县)守丞律告启陵乡啬夫:以律令从事” 简
编订户籍 征收赋税
(相对于民主)表现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作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矣.
直属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②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
----《墨子》
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雍州 平原
易守难攻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④物质基础雄厚
(1)客观条件: 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经济基础: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 ②群众基础: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位置优势:“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④政治基础: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确立,实现局部统一;
“秦王为人,蜂准(高鼻 ),长目,挚 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中国历史上做 过突出历史贡献的杰出帝王)也。”
——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藏书》
一、大势所趋得天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 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划分标准
分封制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与中央关系
直属中央,官员由皇帝
诸侯具独立性,封位世袭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性质 影响
贵族政治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官僚政治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意义: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
咸阳
②群众基础: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统一度量衡
车同轨
交通
直道、驰道行万里
制度创建与政权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确立土地私有, 统一货币、度量衡、
车轨,建设交通
统一文字、加强思 想控制
巩固统一政权
消除分裂因素,强化边疆治理
丞相绾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
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
郡县制
材料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廷尉李斯
郡县制
郡 郡守、郡尉 、监御史
道县
乡 亭
里
中央垂直管理 长官皇帝任免
令为“诏”。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政治
家国一体
1.中央制度
御史大夫 (监察) 奉郎卫 常中尉
令
皇帝
丞相 (政务)
九卿
太 廷典 仆 尉客
丞 相 百官之首,全国政务
三 公
御史大夫
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副丞 相,位低权重)
太 尉 分担军务,虚有其位
奉 常 宗庙礼仪教化
加强治安,移风易俗
疆域的统一
外形的统一
制度及文化的统一
内在的统一
柳宗元: “周之失,失之于制;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贾谊《过秦论》 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思想家、政治家陆贾: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三、民心向背失天下
02 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 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皇 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郡守) 县(县令) 道
乡 里
最高统治者
专
制
主
义
中央政府
中
央
集
权
制
地方政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 (相对于民主)表现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 (相对于地方分权)指全国军政财大权全都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
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
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
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
属皆曰:“敬受命。”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
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楚汉战争
刘邦出身农家,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
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作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
统一文字、加强思想控制
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刘邦率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加强管理,增加中央政府财政
统一文字 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统一货币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太尉”
(军事)
九 卿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宫中警卫
宫门警卫 宫廷车马 司法、首都警卫 少数民族 皇室宗族
宗 正
治 粟 内
少 府
史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不同的声音……
3.地方制度
“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分封制
东
----《墨子》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材料:(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阅读教材p15,完成上方表格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统一文字、加强思想控制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秦王为人,蜂准(高鼻 ),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①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 ②群众基础: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墨子》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矣. 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副丞相,位低权重) ——《史记·陈涉世家》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周之失,失之于制; (地方之权集于中央,又集中央之权于皇帝一个之手) 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01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 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04
秦直道,令大将 蒙恬率数十万军 工、民工突击修
筑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被誉为人 类历史上最早的
高速公路。
03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秦始皇统治时期 全国总人口不过 2000万,其中成 年男丁大约450 万。为完成“四 大工程” ,每年 征调服徭役的男 丁不下三百万。
东灭六国,建秦朝 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 筑直道
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
秦统一的背景
材料:
①各地域经济发展, 要求打破政治分裂 所带来的的阻碍
材料:(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
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2)主观条件:
① 治国: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②商鞅变法 ③思想基础:法家理论 ④策略:远交近攻。
二、万象归一治天下
分类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具体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中央 地方
思想文化
阅读教材p15,完成上方表格
政治
1.皇帝制度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
刘项邦率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 喜羽,民心安定。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烧秦宫室,火三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灭。——《史记·项羽本纪》
四、功过是非天下评
千古一帝 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