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双减”分层作业设计(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双减”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背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继续在上册传统优秀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熏陶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及审美与创造等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双减”要求减量不减质,作业的量要控制,但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的教育效果要最大化。

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进一步优化整合,体现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基础巩固性及思考提升性等作业类型,体现分层性,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阅读理解单元,单元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语文要素有两个方面,包含三层目标:一是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二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也就是能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搜集资料;能把搜集到的资料从动、静态的角度介绍一个地方这三个目标。

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口语交际”、“习作”及“学习园地”等板块内容。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段的学生,在三、四年级的阅读单元中已学过多篇介绍异国风光的文章,基本上都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和
感受得到作者笔下风景美与人文美。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同时通过搜集资料,从动、静态的角度介绍一个地方。

强调训练学生懂得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与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的能力。

四、课时作业设计意图
鉴于整个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在课时作业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理念。

要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分层性,内容上要丰富,形式上要多样,既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又考虑探究性和综合性等作业类型。

因此,本单元的课时作业,我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及学情,从易到难设计了四至五道题的作业量。

其中,一至三大题为基础巩固性必做题,此类题较简单易懂,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旨在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四至五大题为能力提升题,属于选择性作业,具有一定的激励和挑战性,旨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综合能力。

这类题的题目后面标注有★,答对一题奖励一颗★,由此激励学生不断自我挑战,走向深远。

下面,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双减”分层作业设计:
18.《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课时,用时:25分钟)
一、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说说威尼斯的白天与夜晚都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3.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二、作业设计内容
A基础性作业(必做)
(一)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意图:梳理文脉,理解文意。


(二)根据句意写词语。

1.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 )
2.高声喧哗谈笑。

( )
3.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4.手忙乱,脚也忙乱。

形容做事慌忙。

( )
(意图:由意到词,由词到句,积累词语的同时加强语
用训练。


(三)阅读课文5-6自然,完成表格填写。

(意图:感受威尼斯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静谧,进一步体会动、静态描写表达的效果。


B拓展性作业(选做一题或全做)
(四)阅读理解。

★★★
《荷塘》片断
荷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像美丽的少女羞涩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静静地,静静地,唯恐让别人发现。

鸣叫的青蛙不见了踪影,估计已经进入了梦乡。

飞舞的蜻蜓也不见了,可能去参加另一场舞会去了吧。

忽然,一阵风吹来,朵朵荷花迎风起舞,溅起了晶莹的水珠。

满塘的荷叶起起伏伏,呼应着,煞是好看。

1.解释词语。

亭亭玉立:
起起伏伏:
2.请用“”线画出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3.青蛙和蜻蜓本是大自然热闹的主角,但作者在描写荷塘的静时却写到了它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荷塘?
4.风起的荷花和荷叶煞是好看,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荷塘?
(意图:强化主题、迁移理解。


(五)小练笔。

★★★★
你一定去过或了解过不少地方吧,请通过网络或图书等途径搜集资料,介绍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注意要通过动、静态描写把这个地方的主要特色介绍清楚。

(意图:仿写练笔,迁移运用。


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一)参考答案
第一题:奇特、驾驶、生活密切、赞美、喜爱
第二题:祷告、哗笑、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第三题:
第四题:
1.(亭亭玉立)形容体态修长的美女或挺拔秀丽的花木。

(起起伏伏)指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2.荷塘里的荷花……进入了梦乡。

; 忽然,……煞是好看。

3.这样写的好处是更能突出静,我感受到了荷塘的寂静。

4.我感受到了荷塘中的荷花在风的召唤下如少女般婀
娜多姿,十分迷人。

(答案不唯一,能表达出类似意思即可)第五题:不固定答案,只要能运用动、静态描写来具体介绍某个地方的风光特色,并表达出自己相应的感情即可。

(二)评价标准:
学生任选四道(或全部)题完成,个别题后面标注有星星★,评分标准按A、B、C、D四个等级打分,学生做全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考虑加星。

四、作业时间要求:20-25分钟
五、作业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在此次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回顾课文完成填空与根据句意写词语,大部分学生应都能答对,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不能全答对。

第四、五题拓展性作业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放弃,原因是平时阅读量较少及缺乏阅读能力的训练。

六、提升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次作业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我的整改措施为:一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学困生要多从基础上进行有序训练;二是多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篇目,由一篇到整本书,由整本书到同一类或优秀书籍的阅读,以此丰富学生对好词好句及优秀篇章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加强阅读理解的指导和训练。

七、本人对本课时作业设计的见解和主张
本单元为阅读理解单元,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的作业。

对于拼读、辨字及写字等基础性的知识已在第一课时的作业完成训练,因此第二课时应紧扣单元要素及课时目标,在设计上围绕阅读理解进行布局。

从第一题开始,就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让词语回归到具体语段,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操题,即第二题
由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词语,实现由词到句再由句概括出词的深度理解,为第三至第五题的理解与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第三题是课内阅读理解,要求重点深入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然后完成表达填写。

此题最大的亮点是设计了简洁明了的表格,体现威尼斯白天与夜晚人们的活动,由此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威尼斯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静谧,进一步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从而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及本课时的重难点目标,即“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

第四题为课外阅读题,此题既是对第一、二、三题的回归与检验,同时又是迁移与运用。

分别设计了结合语境进行词语理解(第一、二题的回归与迁移),动、静态的理解与感悟(第三题的回归与迁移)。

第五题则是内化迁移与运用,设计了运用本课所学动、静态描写的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

在小练笔中,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将自觉运用由第一、二题学会的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境,同时还可借助第三、四题中的如何选景进行动、静态的描写与表达。

此举在于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并形成能力,从而真实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及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

纵观整个作业设计的题型及思路,一是结合“双减”理念及学情;二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时目标;三是在题型及内容上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双减”背景下分层作业的理念,最终达到减量、提质及增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