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凤凰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凤凰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参考答案:
B
2. 图6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

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参考答案:
B
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
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

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

3.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参考答案:
C
4.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昀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参考答案:
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材料论述的是商业流通是政治的经济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是自由和平
等的现实基础”说明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由商业发展确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海外贸易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5. 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

“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参考答案:
C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富有阶层的捐献制度除了有荣誉之外,而且有时会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这个回报最相符的就是政治影响了,所以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富人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政治特权,因此D项错误。

当然也不能消除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所以A选项也是错误的。

公民的自由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富有阶层之间,从材料中看不出穷人的情况,所以B项错误。

6. 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参考答案:
C
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后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

7. 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至会成为许多荒谬可笑的误解的牺牲品。

”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A.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 B.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工商业者
C.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 D.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答案:
B
从“1922年11月”的时间信息判断,当时正处于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时期,从“经济力量”来看,“耐普曼”应该指通过新经济政策提供的发展机遇迅速实现了经济实力崛起的一些工商业者,但这批有钱人却遇到当时俄国国内有些不理解或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批判,列宁说这番话显然是为这批人正名,以更好地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选B。

8. 曹魏时马钧改进的翻车是用于()
A,交通运输B.耕地播种C.鼓风冶炼D.农业灌溉
参考答案:
D
9.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C
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减弱了外交的意识形态因素,加强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和交往。

10. 下列宣传画和图片反映了我国农村建设历史进程的是
①②
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
D
11.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

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说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快速增长,尽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的实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华经济侵略的收益,所以B项说法正确。

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

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故C项错误。

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影响
12.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参考答案:
C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说明“大一统”民族心理对实现国家统一和避免长期分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强调文化心理的认同作用不符, 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意时间特征不符。

13. 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诉为恭亲王。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新,这种做法() A.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符合宗法制的原则
参考答案:
D

14.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D
15. 如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
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为内容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考查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考查学生识图、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依据题干图片中“人民公社好”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污蔑”、“诽谤”其实反映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故A项正确.
作者认为“挡不住的阳光”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显然他不会认为“阳光”是错误,故B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进行了正确决策,但未能坚持,与材料中“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不符,故C 项错误.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与材料中“人民公社”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时政漫画会反映一定的现实,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图中的关键信息、分析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需要掌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6.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
D
丞相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较低。

明代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所以清代不可能再有丞相了。

所以D正确。

17. 下图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据此判断此漫画的主题是
A 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地位
B 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C 日本地位上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D 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参考答案:
B(3分) C D(1分) A(0分)
18.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

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
B.家国同构
C.神化王权
D.忠孝同义
参考答案:
B
西周时期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B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错误;C是商朝政治特征;D不符合西周政治特征。

排除。

19.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清末随着近代企业创办,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改变。

题干材料出台的大背景是:20世纪初,清朝统治集团的许多高官大吏及最高统治者意识到振兴工商为国家富强之根基,在中国近代掀起一股重商社会思潮。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获侯爵,李鸿章获伯爵,其余的不少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竟连男爵都没有得到,现在一些创办实业的工商人士却获得了子、男等爵位。

尽管获得这些殊荣者大多是工业巨子和富商大贾,但对扫除千百年来的贱商意识,改变商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故选择B 项。

20. 古希腊一个城市及郊区就是一个国家,城邦太小,无力建造神秘的王宫;人口太少,彼此相熟,都是凡夫俗子,说君权神佑,贵族就不相信。

这造成的影响是
A.阻碍了君主专制的发展
B.形成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观念
C.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D.王权不断强化势必导致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指的是雅典城邦的小国寡民状态。

题干说明古希腊的城邦体制阻碍了君主专制的发展,故A正确。

B、C也是阻碍了君主专制的发展原因。

D项与题干无关。

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1.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
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参考答案:
C

22.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这段话()
A.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
B.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
C.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故作者主张市场与计划相结合,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项说的只是宏观调控的部分;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故选C。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理论·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3. 《晋书食货志》云:“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

”出现这钟现象的原因是()
A.货币流通领域混乱
B.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C. 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
C
24. 2012年9月1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派出特使警告以色列不要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

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议会成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25.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
B
26.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27.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

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
参考答案:
C
结合材料可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秩序亦处于转型阶段,故选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王室权威荡然无存与材料无关,排除;诸侯争战民生困苦是诸侯争霸的影响,排除;故选C。

28.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参考答案:
A
29.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 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参考答案:
D
30. “GATT死了,GATT万岁!”这是WTO出版物对关贸总协定(GATT)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史上的地位所作的定论。

对这一定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作为国际组织存在的GATT在1994年正式终止
B.GATT和WTO都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WTO所体现的精神和传统是GATT的力量来源
D.作为国际贸易协定的GATT融入了WTO的体系
参考答案:
D
作为国际组织存在的GATT在1994年正式终止,只能解析GATT死了,解析不了GATT万岁!,故A项错误;此题要求回答GATT和WTO之间的关系,GATT和WTO都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CATT的成立要早于WTO,故C项错误;据材料“这是WTO出版物对关贸总协定(GATT)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史上的地位所作的定论”得出作为国际贸易协定的GATT融入了WTO的体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

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

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

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

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8分)
(3)材料三反映中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参考答案:
(1)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

(4分)
(2)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

(4分)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

(4分)
(3)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

(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分)
试题解析:
(1)材料一译文大意是: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

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

交赋税的时候,有粮食的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子孙来还债的事情。

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赋税、徭役、人情往来、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政策的不稳定。

(2)根据特点时可从区域特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收入状态等角度分析说明;分析影响时可着重就对抑商政策的冲击、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倭寇对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使得商业资本异常活跃等信息加以分析说明。

(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近代的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归纳。

回答时应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把握。

32. 有形疆界与无形疆界
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

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8~l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问题: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
清王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阻碍了中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