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读书心得15篇
《论语》读书心得15篇
《论语》读书心得1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论语》故事。
给我印象较深化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就是说:假设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做老师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
而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就说说我们班上吧。
在这49人的集体里,就有游泳猛将、绘画能手、书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钢琴弹得非常棒,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跑步飞快,还有的阅读才能超强……
我们就应该向身边的这些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才能不断进步自己。
这样,我们就像是万绿丛中的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润下,不停地吸收着大地丰富的养分,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高山,是一块块的小石头堆积起来的。
大海,是一点一滴的水珠会聚起来的。
你假设想要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那么,就要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论语》读书心得2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那么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那么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
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存,慎重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存疑问,慎重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懊悔。
说话少出错,做事少懊悔,官职俸禄的时机就在其中了。
”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
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
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才能,有时候抱怨自己不会处事。
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
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擅长倾听和观察。
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应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考虑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应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p 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懊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擅长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擅长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懊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论语》读书心得3 司马牛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可以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承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的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遗憾。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来自一个报刊的记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非常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
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他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事惊人的一幕:他的妈妈竟然死在了雅克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
也许他没有想到要看心理一道横,也许他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它可以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
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有一天被压痛折磨的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他,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
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技术这件事情是用来玩这样一句话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一个人的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你们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时,假如用一个测量仪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中而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防止,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论语》读书心得4 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光阴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辉,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拓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考虑的道路,使我开场探究世界的奥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场复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可以使我进步自己的知识才能,“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做人要老实,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耻下问,否那么只会贻笑大方。
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也曾拜过师,而他的经历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我从中学到了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改变自身的缺点。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将来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开展的重任。
虽然前方的路荆棘遍布,但是我们要学会披荆斩棘;虽然前方雷电交加,但是我们要勇往直前,中国的将来由我们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
”历史在吟唱:读《论语》吧!
《论语》读书心得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如今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目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慎重,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屡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慎重。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屡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慎重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方案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根底,所以第一次考虑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考虑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一样。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慎重,但是不
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慎重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慎重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论语》读书心得6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似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子曰:“鱼失水那么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假设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开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理论了这一点,他后
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急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表达,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读书心得7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
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此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
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本来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
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
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
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如今想来,是非常惭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送的高档营养品。
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粗浅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
”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
快乐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艰辛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
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忧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伤心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忧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伤心哭
泣。
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假如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快乐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考虑,让老婆婆喜笑颜开。
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
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
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
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假如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
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论语》读书心得8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
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明白,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读书,而不考虑,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谓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
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展必须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展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考虑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反思性的老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考虑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那么盲,知性无感性那么空。
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管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那么往往是一致的。
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考虑,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考虑,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考虑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考虑,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学习在考虑,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考虑而考虑,缺少必要的学习。
只是一味地考虑,没有必须的学习指导,结果考虑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因学习而考虑,而感到充实。
因考虑而学习,而感到明智。
可见,学习与考虑严密结合,缺一不可。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考虑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读书心得9 光阴飘啊飘啊,它把我带到了20xx 年9月1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早晨,我来到坦坦教育国学课堂,每一位同学的书桌上都放着一本书—《论语》。
我开场学《论语》了!初学时,我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完全不知道老师在叽哩呱啦的讲些什么?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明白了《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承下来的儒家思想智慧,《论语》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录。
儒家把《论语》《中庸》《孟子》和《大学》合称为四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的世界,听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吧!
《论语》的主人公孔子,外貌略丑,一头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两只如同铃铛一样大的眼睛看着每个人,鼻子嘴巴大的不得了,都能和苹果相比了,但最有特点的是它那尖尖的耳朵,一般人还认为他在扮演小丑。
虽然孔子的外貌一点也不帅气,但他的知识可渊博了。
他的经典语录都被他的弟子们整理并流传了下来,但有一些话却被人们误解了。
比方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被一直误解成了父母在,儿女不能出去,必需要待在家里,不可以去其他地方。
而正确的意思是:父母健在,不要远离家门,假如非远行不可,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去的方向位置,以便听候父母的随时招呼。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像君子一样,堂堂正正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还有区别君子和小人为人处世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它的意思是:君子讲求遵循道的根底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小人讲求无原那么的盲目随从附和而不是和谐。
君子可以广交朋友,但绝不会交让自己去干坏事的那种朋友。
比方有一次,有一位生疏人想和我交朋友,我问了问他为什么想要和我做朋友,他说想和我一起玩“蓝鲸”,我想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于是我温和地对他说:“谢谢你,我不能和你玩,再见。
”
又比方说期中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想起了孔子的话: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的话告诉我,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
当别人夸我考得好时,我谦虚地对他说:“英语还考得不够好,语文也是,请让我冷静一会儿。
”
《论语》了我要像君子那样坦荡荡,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一定要老实,要怀着道德之心做人。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军人,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国有道。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坚持诵读《论语》,每天练习《论语》中的智慧,更加勤奋努力。
《论语》读书心得10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读论语有感于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真正能理
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考虑,疑惑甚至苦闷,会用各种方式去排解这些苦恼烦闷,但往往适得其反,却不知学才是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他方的经历,理解人世间不同人的经历,渐渐的你就会感到你打破了一层层迷雾,发现一个新自我的诞生,人们总是在不断打破自我中成长的!而学习就是我们从此岸渡到此岸的桥梁。
《论语》读书心得11 我第一次知道《论语》是在初中课本上,我们学习的是简单但很有哲理的论语十那么。
当时我刚开场学习古文,还不是很能理解难懂的古句,但论语让我对文言文开场感兴趣。
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们的才华所吸引。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化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
我最欣赏论语的是它的许多句子语句虽然简单,但哲理深蕴,发人深省。
不仅在做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