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5诗词五首蒹葭教案2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1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净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精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美丽的意境。

3.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尝赏析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歌纯净真挚健康的情感。

2.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本诗在《关雎》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诗经》的有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肯定的诗歌领悟实力和观赏实力,但爱情诗的定位可能会束缚孩子的思维,老师要擅长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子公的形象精确、显明而可感。

3重点难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美丽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4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的品尝诗意。

2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及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3 研讨法:在研讨练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合作探究,共享合作的乐趣,感受胜利的喜悦。

5教学过程
5.1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干净。

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讲授】发挥老师引导启发作用,注意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人物形象,诗歌思想意义。

(二)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观赏朗读录音;2学生练读;3齐读;4指名朗读;5体会诗歌结构特点;6齐读;7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一会提出共同解决;8共同释疑:9哪位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
(三)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

白露为霜。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早晨(拂晓)白露未唏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6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秋霜秋水晨雾河畔道路水中沙洲
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早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㈣把握形象,拓展延长
1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子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子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子公的着急,急迫
③“宛”字,似乎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悲观怅惘苦痛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孤独
2你感觉主子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情憧憬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3让主子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肯定已有了伊人
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①漂亮
②“伊人”肯定是漂亮的,然而诗歌没有干脆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

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子公炙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子公的“伊人”肯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漂亮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③“伊人”是漂亮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子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距离产生美。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是距离产生美的极好例证。

(大屏幕配乐显示以下内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和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④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也采纳泰戈尔诗的形式仿写几句。

(配乐屏显):(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二)世界上最美的距离
不是——————不是生和死
而是——————而是———————
—————————————————
⑤“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憧憬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事业亲情友情志向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凡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五)激情朗读,总结提升
1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朗诵这诗。

2下面我们共同来观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是台湾作家琼瑶依据《蒹葭》改编的,伴随着宛转悠扬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蒹葭》的余音绕梁之美。

结束语:邓丽君宛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

吟诵这些简朴而美丽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恒久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绚烂的明珠装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

【活动】反复朗读的品尝诗意,主动思索,合作探究,共享合作。

(一)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观赏朗读录音;
2学生练读;齐读;指名朗读;
3体会诗歌结构特点;
4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
5共同释疑;
6概括诗歌内容。

(二)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学生依据内容分析时间,景物,体会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分析主子公的心情和形象。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伊人的形象和魅力产生缘由以及更多内涵。

(三)再次朗读,观赏歌曲
1在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次朗读。

2观赏歌曲《在水一方》
【练习】训练,巩固
1释义:
⑴所谓⑵伊人⑶溯洄⑷溯游⑸跻
⑹右⑺宛⑻坻⑼湄
2读诗理解:
⑴概括诗歌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⑵结合诗句分析主子公的形象。

⑶详细说说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伊人的形象?
⑷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作业】复习巩固
背诵默写本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