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普通心理学每日一讲(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2日
反射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如手碰到强烈刺激就立即缩回。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其结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如生下来的婴儿就会吃奶,就有唾液分泌,这是食物反射。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例如,婴儿见到常用的奶瓶就欢喜,并有唾液分泌。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为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在本质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物理性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人类和动物共有;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符号,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是人类特有的,比如“谈虎色变”。

4月3日
注意的分类
《心理学》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①无意注意的概念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②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
激物的强度,如一道强烈的光线;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如活动变化的霓虹灯、演讲者抑扬顿挫的声调;刺激物的新异性,如画廊中新张贴的广告等。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当时的需要,如食物易引起饥饿者的注意;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等。

2、有意注意
①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如:考试时对试题的思考。

②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

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

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织毛衣,骑自行车等。

4月4日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1、注意广度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对象越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某种规则,注意广度也就愈大;反之,注意广度则愈小
2、注意广度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如:编辑和校对工作的人因工作任务不同,注意广度不同。

3、注意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
1、注意对象的特点。

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
的时间就很短。

2、有无坚定目的。

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又能同各种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的人,注意就能持久。

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

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侧重活动的之间相关性,能够形成统一的组织。

如快板演员边打边唱)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1、原来注意的强度。

原来注意的强度越小,转移就越容易、迅速;反之亦然。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新的注意对象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转移就越容易、迅速;反之亦然。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

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月5日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心理学》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各不相同,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绝对感受性和个别差异,创设条件使那些视觉和听觉感受性差的学生能清晰地感知到板书的内容和讲课的声音。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又叫最小可觉差;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3、感受性的发展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

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熏陶,人们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变得特别灵敏,如茶博士的品茶功夫、熟练炼钢工的火眼金睛等。

此外,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