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转喻及其互动视角下的湖南形象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隐喻、转喻及其互动视角下的湖南形象建构
作者:***
来源:《新闻世界》2022年第08期
【摘要】本研究以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例,分析多模态语篇中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互动所建构的湖南形象。
通过研究发现,该宣传片运用多模态隐喻构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并存、有着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
还使用了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个体行为代总体态度、结果代原因类型的多模态转喻。
从多个方面构建了青春和谐的湖南形象。
多模态转喻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使得宣传片能更好地建构湖南形象,增强其宣传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多模态转喻;互动;湖南形象
近年来,转喻和隐喻的互动关系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
隐喻和转喻在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的认知机制,看起来似乎泾渭分明,然而在实际的语篇中它们两个却总在一起构建意义,[1]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
[2]这与人类的认知相对性有关,因为我们往往很难严格界定映射的两个概念是否属于同一个概念域。
[3]Goossens第一个撰文分析隐喻和转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互动,并创造了隐转喻(metaponymy)这一术语来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
[4]之后国内外学者从对具体的语言材料分析中不断展开对隐喻和转喻互动关系的研究, Urios-Aparisi在研究商业广告之后发现,转喻的作用不仅是指示性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或缩减隐喻映射,而隐喻则能通过传递诸如情感等附加意义而扩大转喻映射。
[5]潘艳艳、张辉通过对影视广告《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的研究,总结出了隐喻和转喻的四种互动关系。
[6]赵秀凤、冯德正通过对《经济学人》中涉华政治漫画语篇的认知分析,提出了附着式隐转喻意义构建和同体式隐转喻意义构建这两种不同的多模态隐转喻的互动形式。
[7]
形象宣传片作为多模态话语中的一种,是塑造形象和宣传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已经被各种机构和政府所使用作为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工具。
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制作的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从画面、字幕、背景音乐和旁白等多个模态全方面地呈现湖南形象。
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多模态转喻及两者之间互动的理论,以该湖南省形象宣
传片为例,来探究宣传片中所体现的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及其互动,并分析其建构的湖南形象,从而丰富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理论的实践。
一、湖南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建构
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全长7分04秒,共分为五大篇章,运用画面、音乐、文字和旁白等多个模态的表征形式声情并茂地建构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却又充满青春气息、蓬勃发展的湖南形象。
经过研究发现,该宣传片中的前三个章节,主要以多模态隐喻的方式建构湖南形象,下面将对这一建构的过程及其所建构的形象进行分析。
《青春湖南》第一篇章的中心隐喻为湖南是一幅春意盎然的画,这幅画是造物主所画下的神奇景象,也是能被青春少年照相机所记录下来的画面。
篇章的开头以清晨缓缓升起的太阳作为画面背景,伴随着小鸟欢乐的歌声,画面的中心是一个少年正在拍照,然后一张美丽的照片快速浮现。
接着通过字幕结合图像和背景音乐的形式,以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传统建筑与湖南人民悠然自得的日常生活画面交叉显现的形式,多模态地喻指湖南的整体形象就像一幅画一样美丽与和谐。
这一部分呈现了岳麓书院、湘西风雨桥、上甘棠古村等历史建筑和村落的景象,伴随着字幕以及声音“青春去看,湖南,是一幅青春盎然的画。
”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模态的配合,共同喻示湖南是一幅既有古典优雅,又有现代青春色彩的画,构建了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的湖南形象。
《青春湖南》第二篇章的主线隐喻为湖南是一首青春血性的诗,这首诗既有天生率真的浪漫、坚毅不屈的刚烈,更有青春赤子心、家国天下情。
该篇章以一个女孩背着书包进入岳麓书院学习的画面作为引入,配合壮烈的鼓声、字幕和旁白“青春去品,湖南,是一首青春血性的诗”喻示她要开始去学习和欣赏湖南这首诗。
接着,岳阳楼,天心阁,在汨罗江展开激烈的龙舟赛,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以及学子们热血沸腾地在宣讲的油画等一个个画面缓缓展开,配合壮烈的鼓声和悠扬的笛声,加上说明画面的字幕“有天生率真的浪漫,有坚毅不屈的刚烈,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更有青春赤子心,家国天下情”,共同完成了湖南是一首青春血性的诗这一核心隐喻,构建了一个热血青春的湖南形象。
《青春湖南》第三篇章的主线隐喻为湖南是一支青春多彩的歌,这首歌既有天生率真的浪漫,有坚毅不屈的刚烈,更有青春赤子心,家国天下情。
该篇章以一众少数民族女孩在山上背着箩筐采集草药,唱着动听的山歌,而一个少年在山下竖起耳朵倾听的画面作为引入,配合字幕和旁白“青春去听,湖南,是一支青春多彩的歌”,喻示湖南是一支有着独特音色且动听的歌。
接着,姑娘们开心地采摘安化黑茶,旋转着的里耶秦简和四羊方尊等文物,戏剧演员在唱着岳阳巴陵戏,有着双面全异绣的湘绣,制作醴陵釉下五彩瓷等画面一一呈现,配合着悠扬的背景音乐,加上对画面进行讲解的字幕,共同完成了湖南是一支青春多彩的歌这个隐喻,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
总而言之,该宣传片的前三个篇章通过图像、语言、背景音乐和旁白等多种模态的合作来呈现了每个篇章不同的主题。
根据三个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分别凸显了湖南是一幅青春盎然的画,一首青春血性的诗和一支青春多彩的歌三个主线隐喻。
每个部分都从不同的方面构建了湖南形象,又统一展现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并存,有著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
二、湖南形象的多模态转喻建构
除了运用多模态隐喻来建构湖南的形象,《青春湖南》还使用了多个种类的多模态转喻来指代湖南在不同方面和角度的形象,从而展示湖南的良好形象。
参考Geetaerts 和 Peirsman (2006)对转喻类型的分类,并结合宣传片中的具体内容,作者总结出《青春湖南》主要通过空间部分代整体,个体行为代总体态度,成员代范畴和结果代原因这四种转喻类型来构建多方面的湖南形象。
宣传片中很常见的构建形象的转喻方式就是“空间部分代整体”,[8]也就是使用知名度高的部分地点或者地域来呈现这一地区的整体空间,通常是展现该城市或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自然景观的图像从而让观众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该地区。
如表1所示,本宣传片运用“空间部分代整体”这一转喻类型,构建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美丽自然风光、现代化发展景象的湖南省。
由表 1 还可以看出,通过“成员代范畴”这种转喻类型,可以描述出多个范畴不同的事物或事件,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建构湖南的形象。
高耸林立的大楼、车水马龙的公路,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汨罗江赛龙舟,表演岳阳巴陵戏,在长沙官窑制作陶器则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事件。
在整个宣传片中,这些事件的画面、文字和声音在宣传片中交替并且反复出现,再一次呈现了湖南现代化与历史感和谐共存的画面。
除此之外,“个体行为代表总体态度”的转喻方式也对构建湖南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该转喻类型能够在宣传片有限的时长内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9]如表1所示,通过这一转喻方式,宣传片以个体的行为,指代整个湖南省居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建构湖南居民安居乐业的整体形象。
最后,“结果代原因“的转喻类型也对湖南形象的建构起到了作用。
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学子们在热血沸腾地宣讲的油画,表现了湖南人坚毅不屈的刚烈和热血报国的精神。
而疾驶的高铁,茁壮生长的杂交水稻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都体现了湖南人敢于创新,勇争上游的精神。
纪录片中还有许多温馨的时刻,交警引导小朋友安全地过马路,志愿者给路人指路和老师在耐心地教导学生这些画面都体现了湖南人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
三、湖南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建构
国外的认知语言学家Ruiz de Mendoza提出了概念相互作用的模式,他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人类认知外界事物的基本模式,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10]根据杨波和张辉的研究,他们认为,比起隐喻,转喻更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對隐喻的概念结构起辅助性作用。
[11]转喻为隐喻提供依据并诱发隐喻的发生,对理解隐喻概念域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但同时隐喻也限定了转喻关系的激活路径。
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在本宣传片的第四篇
章和第五篇章中,主要有隐喻目标域中的转喻延伸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这两种互动模式建构湖南的形象,它们分别建构了一个科技世界领先和居民生活精彩多样的湖南形象。
(一)隐喻目标域的转喻延伸
《青春湖南》第四篇章的核心隐喻是湖南是一列青春涌动的高铁,湖南这列高铁不仅运行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技术也是世界领先。
本篇章以一列高铁疾驶而过作为画面的开端,然后画面转到高铁缓缓地驶入站里,伴随着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声,让观众立即意识到了湖南是一列速度很快的高铁这一隐喻。
接下来,纪录片以时间的顺序,从蔡伦的古法造纸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不断发展,到长泰机器人,铁建重工和三一重工,天仪研究院,再到商业卫星潇湘一号的成功发射,配合字幕和旁白“天工开物,传承工匠精神,中国智造,成就创新崛起,中国梦,只争朝夕,有速度,更有温度”,都体现了湖南的科技实现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就像一列快速运行的高铁。
这一核心隐喻又可以通过成员代范畴的转喻延伸,喻指湖南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和技术。
通过转喻和隐喻的合作,更好更全面地传达了意义。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隐转喻的互动也属于赵秀凤和冯德正提出的同体式转喻,[12]即杂交水稻、长泰机器人、天河二号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呈现为转喻和隐喻同体,自身作为独立的隐喻源域的同时,又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指称湖南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同体内部激活转喻和隐喻互动,更好地构建意义。
(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
多模态转喻中的图像模态对于隐喻源域的建构和表征有很大影响,原本比较抽象的源域通过多模态转喻呈现为具体可感的图像,极大增强了隐喻的可读性。
[13]所以,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转喻为隐喻提供必要的基础。
《青春湖南》第五篇章的主线隐喻是湖南是一部青春肆意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内容丰富多彩。
然而这一隐喻的源域并不明显,而是通过转喻体现出来的。
本篇章中出现了多个欢乐幸福的场面,包括在音乐会随着音乐而欢乐地摇摆跳跃的观众,在满足地吃着火锅的食客,在橘子洲头欣赏烟花表演的民众,在张家界进行紧张刺激的翼装飞行的参赛者等,这些画面通过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指代湖南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然后再通过隐喻,映射到目标域丰富多彩的电影中,完成了这一主线隐喻。
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互动,建构了一个拥有多样娱乐项目、过着精彩生活的湖南人民的形象,从而再次强化本宣传片主题。
结语
本文从多模态隐喻、转喻及两者间互动的视角,探讨了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所建构的湖南形象,揭示了多模态宣传语篇的认知机制,在实践中分析了多模态隐喻与多模态转喻的互动。
研究发现,该宣传片的五个篇章利用各种多模态形式如图像、旁白、字幕和背景音
乐等的互动整合,构建了五条主隐喻,其中最后两条隐喻体现了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分别是隐喻目标域的转喻延伸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而转喻则贯穿整个宣传片中,它们一起极大地增强了语篇意义的可解读性。
该宣传片建构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却又充满现代化文明,有着世界领先科学和技术的湖南省的形象,也展示了这里的人民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注释:
[1]Radden G. How Metonymic are Metaphors? [A].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2.
[2]陈奕芳. 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意义构建——以 China Daily 中美贸易摩擦漫画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宣传片中很常见的构建形象的转喻方式就是“空间部分代整体”,[8]也就是使用知名度高的部分地点或者地域来呈现这一地区的整体空间,通常是展现该城市或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自然景观的图像从而让观众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该地区。
如表1所示,本宣传片运用“空间部分代整体”这一转喻类型,构建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美丽自然风光、现代化发展景象的湖南省。
由表 1 还可以看出,通过“成员代范畴”这种转喻类型,可以描述出多个范畴不同的事物或事件,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建构湖南的形象。
高耸林立的大楼、车水马龙的公路,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汨罗江赛龙舟,表演岳阳巴陵戏,在长沙官窑制作陶器则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事件。
在整个宣传片中,这些事件的画面、文字和声音在宣传片中交替并且反复出现,再一次呈现了湖南现代化与历史感和谐共存的画面。
除此之外,“个体行为代表总体态度”的转喻方式也对构建湖南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该转喻类型能够在宣传片有限的时长内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9]如表1所示,通过这一转喻方式,宣传片以个体的行为,指代整个湖南省居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建构湖南居民安居乐业的整体形象。
最后,“结果代原因“的转喻类型也对湖南形象的建构起到了作用。
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学子们在热血沸腾地宣讲的油画,表现了湖南人坚毅不屈的刚烈和热血报国的精神。
而疾駛的高铁,茁壮生长的杂交水稻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都体现了湖南人敢于创新,勇争上游的精神。
纪录片中还有许多温馨的时刻,交警引导小朋友安全地过马路,志愿者给路人指路和老师在耐心地教导学生这些画面都体现了湖南人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
三、湖南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建构
国外的认知语言学家Ruiz de Mendoza提出了概念相互作用的模式,他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人类认知外界事物的基本模式,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10]根据杨波和张辉的研究,他们认为,比起隐喻,转喻更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隐喻的概念结构起辅助性作用。
[11]转喻为隐喻提供依据并诱发隐喻的发生,对理解隐喻概念域起到辅助性的
作用,但同时隐喻也限定了转喻关系的激活路径。
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在本宣传片的第四篇章和第五篇章中,主要有隐喻目标域中的转喻延伸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这两种互动模式建构湖南的形象,它们分别建构了一个科技世界领先和居民生活精彩多样的湖南形象。
(一)隐喻目标域的转喻延伸
《青春湖南》第四篇章的核心隐喻是湖南是一列青春涌动的高铁,湖南这列高铁不仅运行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技术也是世界领先。
本篇章以一列高铁疾驶而过作为画面的开端,然后画面转到高铁缓缓地驶入站里,伴随着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声,让观众立即意识到了湖南是一列速度很快的高铁这一隐喻。
接下来,纪录片以时间的顺序,从蔡伦的古法造纸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不断发展,到长泰机器人,铁建重工和三一重工,天仪研究院,再到商业卫星潇湘一号的成功发射,配合字幕和旁白“天工开物,传承工匠精神,中国智造,成就创新崛起,中国梦,只争朝夕,有速度,更有温度”,都体现了湖南的科技实现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就像一列快速运行的高铁。
这一核心隐喻又可以通过成员代范畴的转喻延伸,喻指湖南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和技术。
通过转喻和隐喻的合作,更好更全面地传达了意义。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隐转喻的互动也属于赵秀凤和冯德正提出的同体式转喻,[12]即杂交水稻、长泰机器人、天河二号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呈现为转喻和隐喻同体,自身作为独立的隐喻源域的同时,又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指称湖南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同体内部激活转喻和隐喻互动,更好地构建意义。
(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
多模态转喻中的图像模态对于隐喻源域的建构和表征有很大影响,原本比较抽象的源域通过多模态转喻呈现为具体可感的图像,极大增强了隐喻的可读性。
[13]所以,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转喻为隐喻提供必要的基础。
《青春湖南》第五篇章的主线隐喻是湖南是一部青春肆意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内容丰富多彩。
然而这一隐喻的源域并不明显,而是通过转喻体现出来的。
本篇章中出现了多个欢乐幸福的场面,包括在音乐会随着音乐而欢乐地摇摆跳跃的观众,在满足地吃着火锅的食客,在橘子洲头欣赏烟花表演的民众,在张家界进行紧张刺激的翼装飞行的参赛者等,这些画面通过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指代湖南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然后再通过隐喻,映射到目标域丰富多彩的电影中,完成了这一主线隐喻。
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互动,建构了一个拥有多样娱乐项目、过着精彩生活的湖南人民的形象,从而再次强化本宣传片主题。
结语
本文从多模态隐喻、转喻及两者间互动的视角,探讨了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所建构的湖南形象,揭示了多模态宣传语篇的认知机制,在实践中分析了多模态隐喻与多模态转
喻的互动。
研究发现,该宣传片的五个篇章利用各种多模态形式如图像、旁白、字幕和背景音乐等的互动整合,构建了五条主隐喻,其中最后两条隐喻体现了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分别是隐喻目标域的转喻延伸和隐喻源域的转喻延伸,而转喻则贯穿整个宣传片中,它们一起极大地增强了语篇意义的可解读性。
该宣传片建构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却又充满现代化文明,有着世界领先科学和技术的湖南省的形象,也展示了这里的人民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注释:
[1]Radden G. How Metonymic are Metaphors? [A].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2.
[2]陈奕芳. 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意义构建——以 China Daily 中美贸易摩擦漫画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