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王振亮:经方治疑难,妙用半夏泻心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王振亮:经方治疑难,妙用半夏泻心汤
起源于《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的得意之方,此方单用可以调和肝脾、散结消痞,是后世众医家争相借鉴的名方。
现如今,环境气候复杂,病症变化多样,再加上许多药材已不如过去“地道”,单用一方已经很难如过去一般立竿见影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小师妹用心整理的,河南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王振亮教授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疑难病症解析。
希望通过王振亮教授的医案,可以给大家的组方运用带来更多的思路!
王振亮,
河南中医学院仲景医药研究所所长,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任,
伤寒教研室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近30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较系统的治疗疑难病症的思路和辨治体系。
首先提出“少阳枢机不利,太少合病”是胃溃疡的中医学发病机理的观点。
从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角度,探讨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消化性溃疡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病例
孙XX ,女27岁。
主诉:面部皮疹瘙痒半年余。
眼睑红肿,曾按过敏性皮炎治疗未效。
流眼泪遇风加重,
常感冒,口苦,喜冷饮,
胃部有热感,纳差,
大便粘腻,小便可,梦多,
受凉则右后背酸痛,浑身疼,
稍活动则短气,手脚发凉。
舌淡红苔白,脉滑。
病机:湿热阻于中焦
方药: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厚朴9g 陈皮9g 苍术15g
法半夏9g 黄连9g 黄芩9g
干姜5g 荆芥9g 防风12g
火麻仁15g 炒当归 15g
知母9g 雷公藤9g
二诊:诸症均减,
刻诊:口干,
胸部有热感,尤其午休后,
口咽部发热而渴,喜冷饮,
小便正常,大便溏,日一次,
脱发明显,心烦郁闷,
纳一般,时有恶心,
月经期腰痛,眠可,梦多,偶有咳嗽,舌淡红,苔白稍厚,脉弦滑。
病机:郁热扰胸,寒热错杂于中焦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
炒栀子9g 淡豆豉15g黄连6g
黄芩9g 姜半夏9g干姜8g
蒲公英12g 香附12g 山慈菇9g
三诊:皮疹未再犯。
口渴、口干而苦、
喜冷饮、胃部有热感等均减轻,
但食后觉胀,纳差,
大便粘腻,一日一次,
饮水不解,心胸烦闷偶发,
眠可,梦多。
守上方,加大黄9g
按
中医辨证讲究抓主症,
何谓主症,主诉也。
本病人以面部皮疹瘙痒为最不适之证。
将其兼症分类可见“流眼泪遇风加重,常感冒,受凉则右后背酸痛,浑身疼,稍活动则短气,手脚发凉”此皆与卫气有关。
“口苦,喜冷饮,胃部有热感,纳差,大便粘腻,小便可”,此皆中焦脾胃之证,结合“舌淡红苔白,脉滑”可见本病当以中焦病为主,兼有表卫阳虚之症。
故而当先调中焦,中焦正常有利于卫气的化生,故给予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
二诊:诸病均减,仍有无形之热留于胸膈,守上方加栀子豉汤。
三诊:诸症均减,守方继进,加大黄以利胃肠湿热。
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
病例
李XX,女34岁。
患者情绪低落半年余。
晨起手麻,左侧面部麻木,
气短,纳差,食后则胀,
失眠,小腿酸软,
夜间明显,心烦欲哭,
脚心酸痛,脚趾夜间发热,
大便溏,日一次,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白黄腻,脉沉细。
病机:脾胃阳虚,湿热郁滞,兼有郁热上扰方药: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
黄芩9g 黄连6 g 姜半夏15 g
党参12g 干姜9g 炒栀子9g
淡豆豉15g 伸筋草30g
淫羊藿15g 香附15g
二诊:右肩关节好转,
晨起手已不僵,
脸麻,失眠,大便溏,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守上方,去伸筋草淫羊藿,
加肉桂5g 磁石30g 百合25g
按
本病虽有百合病之表现,
但以胃肠道症状为甚,
且“苔白黄腻”,若是百合病,舌苔必少,
此当先治其中焦,兼以舒肝理气。
“小腿酸软,夜间明显,
脚心酸痛,脚趾夜间发热”
此非肾阴虚,因为苔白黄腻,当为湿热下注所致。
二诊:加肉桂5g 磁石30g,
因为病人失眠,加百合25g者,因为心烦欲哭,如神灵所做。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疾病的变化也愈发繁多,
我们中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层出不穷的疑难杂症
我们不但要研读经典,辨证论治,更要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中医受益,做最善良的中医人!
医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