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 365 页)
投稿邮箱:sjzxyx8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48 期
建立 Excel 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 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 SPSS21.0 软件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 诊 断 的 敏 感 度 、特 异 度 以 及 准 确 度 方 面 ,动 态 心 电 图 监 测 所 得 数 据 均 显 著 优 于 常 规 心 电 图,差 异 存 在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详情见表 1。
0 引言
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隐性心肌缺血,此类患者虽然有 客 观 的 心 肌 缺 血 证 据 诸 如 心 肌 血 流 灌 注、冠 状 动 脉 病 变、左 室功能以及心电活动异常等相关表现 [1],但却没有典型症状 如胸痛或者和心肌缺血相关表现。隐性心肌缺血在老年人 群体中相对更为常见,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 断深入导致隐性心肌缺血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老 年人自身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同时身体敏感程度下降不 能感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隐性心肌缺血常由于自身缺乏典 型 临 床 表 现 加 上 其 他 因 素 的 掩 盖,临 床 发 生 误 诊、漏 诊 概 率 偏高 [3]。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可归类为高危人群,当前主要 通过心电图监测从而判断病情发展,其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 心 电 图 是 较 为 常 用 的 方 案 ,相 对 于 常 规 心 电 图,动 态 心 电 图 的临床价值更为突出,为深入了解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动态 心电图监测过程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临床价值,对近年 此类患者资料整理后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所在医院 2018 年间收治无症状心肌缺血 110 例
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 68 例,女性 42 例;年龄 在 63~89 岁,平均为(76.4±2.1)岁。
排除标准:①接受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左室 / 右室肥厚 情况;②发现神经系统有病变;③心房颤动或者心房扑动;④ 由于伪差或者体位导致出现心电图 ST 段波发生异常。 1.2 检查方法
36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8
·综合医学·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比较
郑素梅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所在医院 2018 年 间收治无症状心肌缺血 110 例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应用常规心电图监测后再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对两种心电图检 查诊断数据进行比较并归纳其临床推广意义。结果 在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 常规心电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其病情状 态以及发展程度,让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同时其灵活性以及便携性也更有利于保障患者受监测期间的舒适程度和依从性,确 保监测质量以及所得数据的引导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R540.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250 本文引用格式 :郑素梅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48):362,365.
表 1 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案各项情况比较(%)
检验方法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常规心电图
72.5
57.7
67.3
动态心电图
85.7
76.9
82.7
3 讨论
隐形心肌缺血在临床并不少见,由于患者并不存在典型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被患者、医生所忽略,但随着病情恶化 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出现的原因可能和以下 因素存在联系:①出现缺血状态时并未达到老年人痛阈 [5];② 老年人对于疼痛的阈值相对偏高导致疼痛感觉功能存在异 常,心 绞 痛 预 警 系 统 存 在 障 碍 ;③ 传 导 疼 痛 的 相 关 通 道 存 在 异常 [6]。特别是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冠状动脉硬化的 恶 化 程 度 也 对 应 严 重,老 年 人 器 官 功 能 逐 渐 衰 退,各 种 因 素 影响下使得其痛阈异常升高,掩盖了心肌缺血症状。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方式检查,让 本院 2 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检查医生进行分析后做出判断。 本次常规心电图型号为 MAC-1200 型号的 12 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监测所用仪器产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型号为 CT-086 心电图检测仪器。
动态心电图规格选择为 CM1、CM3 以及 CM5 导联方式, 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告知并指导患者如何对日常生活情况以 及自觉症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如下:心理状态变化、生活作 息 内 容、相 关 症 状 发 生 情 况、应 用 特 殊 类 型 药 物 的 时 间。 对
于存在心肌缺血情况的患者对其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记 录,特别是在 ST 段出现缺血性变化过程中的频率以及幅度, 同时还有发生具体时间,在发病过程中心率状态。 1.3 诊断标准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如下:① ST 段呈现 水平状态或者斜型下降且幅度超过 0.1mV,或者原来 ST 段 已 经 存 在 压 低 变 化 的 患 者 再 次 压 低,幅 度 在 0.1mV 或 者 以 上,时间保持超过 30s,ST 段下移程度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水 平标准;②发作时间持续超过 1min;③连续 2 次发作的时间 间隔在 1min 以上 [4]。 1.4 统计学方法
投稿邮箱:sjzxyx8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48 期
建立 Excel 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 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 SPSS21.0 软件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 诊 断 的 敏 感 度 、特 异 度 以 及 准 确 度 方 面 ,动 态 心 电 图 监 测 所 得 数 据 均 显 著 优 于 常 规 心 电 图,差 异 存 在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详情见表 1。
0 引言
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隐性心肌缺血,此类患者虽然有 客 观 的 心 肌 缺 血 证 据 诸 如 心 肌 血 流 灌 注、冠 状 动 脉 病 变、左 室功能以及心电活动异常等相关表现 [1],但却没有典型症状 如胸痛或者和心肌缺血相关表现。隐性心肌缺血在老年人 群体中相对更为常见,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 断深入导致隐性心肌缺血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老 年人自身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同时身体敏感程度下降不 能感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隐性心肌缺血常由于自身缺乏典 型 临 床 表 现 加 上 其 他 因 素 的 掩 盖,临 床 发 生 误 诊、漏 诊 概 率 偏高 [3]。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可归类为高危人群,当前主要 通过心电图监测从而判断病情发展,其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 心 电 图 是 较 为 常 用 的 方 案 ,相 对 于 常 规 心 电 图,动 态 心 电 图 的临床价值更为突出,为深入了解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动态 心电图监测过程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临床价值,对近年 此类患者资料整理后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所在医院 2018 年间收治无症状心肌缺血 110 例
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 68 例,女性 42 例;年龄 在 63~89 岁,平均为(76.4±2.1)岁。
排除标准:①接受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左室 / 右室肥厚 情况;②发现神经系统有病变;③心房颤动或者心房扑动;④ 由于伪差或者体位导致出现心电图 ST 段波发生异常。 1.2 检查方法
36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8
·综合医学·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比较
郑素梅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所在医院 2018 年 间收治无症状心肌缺血 110 例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应用常规心电图监测后再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对两种心电图检 查诊断数据进行比较并归纳其临床推广意义。结果 在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 常规心电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其病情状 态以及发展程度,让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同时其灵活性以及便携性也更有利于保障患者受监测期间的舒适程度和依从性,确 保监测质量以及所得数据的引导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R540.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250 本文引用格式 :郑素梅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48):362,365.
表 1 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案各项情况比较(%)
检验方法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常规心电图
72.5
57.7
67.3
动态心电图
85.7
76.9
82.7
3 讨论
隐形心肌缺血在临床并不少见,由于患者并不存在典型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被患者、医生所忽略,但随着病情恶化 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出现的原因可能和以下 因素存在联系:①出现缺血状态时并未达到老年人痛阈 [5];② 老年人对于疼痛的阈值相对偏高导致疼痛感觉功能存在异 常,心 绞 痛 预 警 系 统 存 在 障 碍 ;③ 传 导 疼 痛 的 相 关 通 道 存 在 异常 [6]。特别是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其冠状动脉硬化的 恶 化 程 度 也 对 应 严 重,老 年 人 器 官 功 能 逐 渐 衰 退,各 种 因 素 影响下使得其痛阈异常升高,掩盖了心肌缺血症状。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方式检查,让 本院 2 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检查医生进行分析后做出判断。 本次常规心电图型号为 MAC-1200 型号的 12 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监测所用仪器产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型号为 CT-086 心电图检测仪器。
动态心电图规格选择为 CM1、CM3 以及 CM5 导联方式, 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告知并指导患者如何对日常生活情况以 及自觉症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如下:心理状态变化、生活作 息 内 容、相 关 症 状 发 生 情 况、应 用 特 殊 类 型 药 物 的 时 间。 对
于存在心肌缺血情况的患者对其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记 录,特别是在 ST 段出现缺血性变化过程中的频率以及幅度, 同时还有发生具体时间,在发病过程中心率状态。 1.3 诊断标准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如下:① ST 段呈现 水平状态或者斜型下降且幅度超过 0.1mV,或者原来 ST 段 已 经 存 在 压 低 变 化 的 患 者 再 次 压 低,幅 度 在 0.1mV 或 者 以 上,时间保持超过 30s,ST 段下移程度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水 平标准;②发作时间持续超过 1min;③连续 2 次发作的时间 间隔在 1min 以上 [4]。 1.4 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