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三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一课基本知识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我大胆尝试,让两名学生担当小老师进行教学。
王恒岳同学由两组口算题的竞赛导入,让学生观察比较好算的一组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倒数”,并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姜安远同学则就着例1,让学生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从分数到整数,再到特殊的数(1、0),甚至将倒数的研究延伸入小数。
两位同学课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试讲、修改,然后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认真学倾听、思考、发言,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均得到较好的讲解和培养。
在两位同学的讲解之后,我再将一些“小老师”没讲透彻的地方进行补充,并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这样的上课形式,孩子们普遍比较喜欢,以后如果找到合适的内容,还可以继续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反思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例题“算算小明爸爸的体重多少千克”进行了修改。
课的伊始,在简单的两句关键句的分析之后,我抛出问题:“猜猜赵老师今年多少岁”,同学们立马激动了,举手的同学很多;在孩子们猜测
的基础上,我故弄玄虚,出示题目:笑笑(我儿子)今年8岁,比赵老师小九分之七,赵老师今年多少岁?不需要我再发出任何“指令”,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
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自己动笔计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找出数量关系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问题。
抛开课件的束缚,回归生活的现实,孩子们更加喜欢真实的、身边的生活实例,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必将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分数除法应用(四)》教学反思
初次翻开教材,我以为例7只是简单的工程问题的教学;仔细研究了《教师用书》,我才发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种数学方法——“假设法”的应用。
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于是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和=合作时间,然后提出问题:可是这条道路到底有多长呢?这个工作总量题目中没有出示,也就没有办法求出两队的工效啊,怎么办呢?几个孩子小小的声音:“假设法”引发了更多同学的共鸣,孩子们纷纷举手:“可以假设这条道路长36千米(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假设这条道路长72千米”,“假设这条道路就长1千米”(同学们哈哈大笑),
“可以把工作总量就看作单位‘1’”……接下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假设法、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都由孩子们侃侃而谈。
最后,我提出问题:“咱们同学们假设的工作总量都不一样,为什么算出的合作时间却是相同的呢?”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从这节课中,我反思:教学经验在于不断地积累,老的教学经验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在电子备课的今天,每节课还是要认真地“备”,要仔细钻研《教材》、《教师用书》,准确把握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