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限时练--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复3——内环境稳态(1.20)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3.下列关于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 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至散热<产热
C. 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 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患病
②人患病一定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③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酸碱度、渗透压、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④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⑤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的代谢活动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⑥严重腹泻时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无机盐和蛋白质
⑦所有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⑧外界环境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⑨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完成代谢活动,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⑩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⑪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A.⑨
B.①②⑤⑦⑧
C.③⑥
D.⑨⑩⑪
5.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乳酸主要与缓冲物质中的Na2CO3反应
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排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机体进行排尿和排汗都有利于内环境中无机盐稳态的维持
C.激素可调节内环境稳态,其含量相对稳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部分D.任何一种稳态的维持都必须有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同时参与
7.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
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
8.下列关于对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B.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C.长跑比赛时,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D.稳态只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等个体层次,其他生命系统层次不存在稳态
9.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成分差别不大
B.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差距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
D.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代表系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B.肾小球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②渗透压减少
C.毛细淋巴管璧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③
D.从外界环境摄人的O2进入肝脏细胞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②→肝脏细胞
11.有关“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②该实验说明了生物材料具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
③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④在研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用生物材料处理的结果与缓冲液处理的结果完全相同,与自来水处理的结果不同
⑤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可作为对照组
⑥生物材料可以选用血液、黄瓜匀浆等
⑦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A.①②③⑦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⑦
D.③⑤⑥⑦
12.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稳定
C: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的缓冲物质
D: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性或碱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13.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下列表示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14.下图是哺乳动物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③为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⑤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肾上腺髓质细胞,恐惧时⑤处的肾上腺素浓度低于①处
C.若③为甲状腺细胞,寒冷发抖时⑤处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A细胞,正常人饥饿时⑤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于①处
15.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A.甲组小鼠的渗透压降低B.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C.乙组小鼠的血浆量减少D.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
16.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②毛细胞血管壁破损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⑥喝水过多⑦长期坚持素食⑧小蛔虫进入淋巴管A.①②③④⑦⑧ B.①③⑤⑥⑧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⑦⑧
17.组织间隙液体过多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
有一种水肿叫“旅游性水肿”,长途旅游时,由于长时间行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大。
下列与“旅游性水肿”原理相似的是()
A.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量小于肾小球滤过量
B.某些高血压患者血管血容量增大导致的水肿
C.极度营养不良时出现的水肿
D.过敏反应出现的局部水肿
18.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B.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D.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9.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病人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C.热射病病人的排汗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D.热射病病人体温过高,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
二、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通来辅助降低体温
B.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C.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2.血液生化六项是针对人体血液的一种检查,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是衡量肝功能的一项指标;肌酐与尿素氮为细胞代谢废物,其含量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 IU/L 0~45 肌酐 1.4 mg/dL 0.5~1.5
尿素氮22.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179 mg/dL 150~220
A.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
B.血清葡萄糖超出正常范围,说明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
C.此人肾脏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D.每种成分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出现肺水肿(大量组织液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低、血浆肝酶含量高等临床症状,其中多器官衰竭以肺部衰竭最为显著,这将使患者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重症患者肺水肿症状的出现可能与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有关
B.肺水肿会导致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增大乳酸生成,可能引发酸碱平衡失调
C.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强
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肝酶在血浆中将不再具有催化作用班级:姓名:小组:组号:分数:________ 课本黑体
1.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
3.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三.简答题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原因是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1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
其中3、4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液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能表示细胞内液的是_______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肺部的肺泡部位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扩散的模型(在上图用实线箭头连接)。
画图
(5)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6)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2.图甲是体液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图乙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由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构成。
(2)图甲中A→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导致A的量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由图乙可知,内环境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循环、泌尿、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系统的协调配合,①过程表示________(填“重吸收”或“滤过”)作用。
(4)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氯化钠浓度为_______(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分析回答:
(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
根据此
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____________(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
(3)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病。
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有人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如果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稳态可能会失调。
(6)细胞代谢完成各种反应需要各种_______和_______,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___________和血液中的__________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____________(填标号)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相对于肝脏内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的尿素含量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_________。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可能变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路径进入血浆。
乳酸进人血浆,但不会导致血浆pH降低,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假如此人进行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某种消炎药治疗时,药物首先进人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5.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滴管等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1、2、3。
②先向A组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B组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3)结果预测: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