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书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之父。
而一个人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是他人性中的美被发掘出来的过程。
在短短的十二封书信里,朱先生从我们青年人日常能接触到的学习、运动、读书等方面,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我们要潜沉,要在根本上下功夫。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生活,谈谈我对这十二封信中几篇的感悟。
在《谈读书》中,朱先生强调了培养读书兴趣的重要性。
这种兴趣能够抵制诱惑,但是过了青年时期就很难再得到。
的确,随着手机的普及,我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肤浅。
我现在不再像小学时一样,能啃着一部大部头小说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了。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因此,我要在刚开始读一本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的开头时抵制住看抖音、微信等的诱惑,潜心读下去。
幸运的是,在这次学堂读书活动中,我做到了,我也得到了这种兴趣。
在《谈动》中,先生鼓励我们要动起来,有青春的活力。
的确,当我在家隔离时,如果终日坐着,闲着,是非常煎熬的。
但是起身做做瑜伽,做做仰卧起坐,心情便会好很多。
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这样吧。
在《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朱光潜有一句话深深地点醒了我:”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
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 武汉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的确是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改进的。
但是,如果我们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子,不去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只是自以为是地把它归咎于制度的不足,恶人的当道,这样是无益的。
我们始终都是社会的一员,人民的一员,不能脱离了它。
在《谈多元宇宙》中,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式,判断标准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承认分歧,求同存异。
同时在一个人人生不同的方面,比如道德、科学、恋爱、美术里,我们也不能死板地按一套规则行事,而要学会灵活变通。
在《谈升学与选课》里,我学会了人生第一件事情是学会生活。
的确,即使在大学里绩点再高,成绩再好,如果只是死读书,除了课程以外的知识都不甚了解,那么和复印课本有什么区别?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都先要“博”然后“专”。
至于剩下的几篇,尤其是谈情和理,谈摆脱这几篇,说实话囿于我的人生经验不足,目前还没有很深刻的感悟,更没有很到位的理解。
但是我会继续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在未来继续去理解这短短十二封书信传达给我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