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计算题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 4.某化学实验小组取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1)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加入稀盐酸 A 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 (3)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 B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将 C 烧杯内溶液蒸发掉 11.6g 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_____。 (6)工业上有 150t 此氢氧化钠废液,若将其变成氯化钠回收,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106
44
x
4.4g
106 = 44 x 4.4g
x =10.6 g m(溶液 A) =100g + 10.6 g – 4.4 g =106.2 g 答:溶液 A 的质量为 106.2 g。
2.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物 20g 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4.5%的稀硫酸 50g,恰好完全反 应。已知:Cu2O+H2SO4═ CuSO4+Cu+H2O.计算:
【解析】
【分析】
根据加入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氧化亚铜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
比值以及画图。
【详解】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24.5%×50g=12.25g;故填:12.25
(2)设原混合物中 Cu2O 的质量为 x,生成的铜的质量为 y。
Cu2O+ H2SO4 ═ CuSO4 + Cu +H2O
HCl NaCl
36.5
58.5
200g 7.3%
z
36.5 = 200g 7.3%
58.5
z
z=23.4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4g 100%=10% 245.6g-11.6g
(5)实验共用 7.3%的稀盐酸 200g,设需要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m:
200g×7.3%=m×36.5% m=40g (6)由以上实验可知,50g 该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与 200g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 23.4g 氯化钠,所以 150t 此氢氧化钠废液,变成氯化钠回收,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为:
144 98
64
x 12.25g
y
144 = 98 = 64 解得:x=18 g;y=8g; x 12.25g y
原混合物中 Cu2O 与 Cu 的质量比为 18 g:(20 g﹣18 g)=9:1;故填:9:1 (3)没加入硫酸时,铜的质量为 2g,加入到 50g 稀硫酸时铜的质量为 2g+8g=10g。如下 图所示;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37.6
15.2
4
4
(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 (1)第 2 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5.2g,其成分为_____. A 铁 B 铁和碳 C 碳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 后一位)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_____
(3)从第 1、第 2 次中可得出结论:每 200g 硫酸可以完全反应 37.6g﹣15.2g=22.4g 铁,
设 200g 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为 x,22.4g 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y 则
Fe +H2SO4 = FeSO4 +H2
56 98
2
22.4g x
y
56 98 2 22.4g x y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73
44
y
4.4g
73 = 44 y 4.4g
y=7.3g 第二次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0g×7.3%=10.95g;
第二次加入 150g7.3%的稀盐酸,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即盐酸与 B 烧杯溶液中的碱性物质恰 好反应完全,根据计算可知,碳酸钠消耗了 7.3g 盐酸,剩余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即第 二次加入稀盐酸前 B 烧杯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 B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Na2CO3、 NaOH; (4)由以上可知,C 烧杯中的溶质为 NaCl,设 C 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z,根据氯元素质量守 恒可知:
【答案】B 93.3% 19.6%
【解析】 【详解】 (1)分析图表可发现向第二次的剩余固体中加硫酸,固体继续减少,说明第二次剩余固体 中铁剩余,当然碳不反应,也剩余.故答案为:B (2)表中第 3、第 4 次剩余固体都是 4g,可知最终剩余固体 4g 为碳,所以生铁中铁的质
量分数为: 60g-4g 100%=93.3% 60g
NaCl+AgNO3=NaNO3+AgCl↓ 58.5 170 85 143.5 1.17g z y x
58.5 = 170 = 85 = 143.5 1.17g z y x
x=2.87g y=1.7g z=3.4g (1)、由于到 B 点,实际又加入了 50g 硝酸银溶液,所以硝酸银的质量为 3.4g
150t 23.4g =70.2t 50g
5.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曾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 50 g 碎纸样品。分别在 5 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1)B 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 (2)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3.4g 1.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中图像变化可知,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加入硝酸银,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
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NaCl+AgNO3 =NaNO3 +AgCl ;随着硝酸银溶
【化学】化学计算题知识点总结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 Na2SO4 杂质的 Na2CO3 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 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 A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答案】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 CO2 106.2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过程②中加入一定量的 Na2CO3 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说明过程①加入的稀硫酸是 过量,所以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 产生 CO2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 H2SO4= Na2SO4+ H2O + CO2↑中 Na2CO3 与 CO2 的质量关 系,可求出所加的 Na2CO3 固体质量,进而算出溶液 A 的质量 设②中加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x
(2)第一次加入稀盐酸 A 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氢氧化钠,
HCl+ 36.5
NaOH = NaCl+ H2O 40
50g 7.3% x
氢氧化钠质量的比例式为: 36.5 = 50g 7.3%
40
x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50g-245.6g=4.4g;
设生成 4.4g 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 y:
的基本步骤,设未知数,列方程式与质量关系,列式求解,对于多个未知量,一个方程式
的计算可以同时计算,最后再分开计算;还要注意题目中对计算结果的精确值即保留小数
位数的要求。
7.向 100g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SO4+2NaOH═ Cu(OH)2↓+Na2SO4。 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3=2.64g,即 X=2.64;
(2)解:设 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100 44 x 3.52g
x=8g,
8g
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10g
故填: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 过程要完整。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 60g 经粉碎后的生 铁,把 800 稀硫酸分 4 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答案】 Na2CO3 +2HCl═2NaCl+H2O+CO2
36.5 = 50g 7.3% NaCl、Na2CO3、
40
x
NaOH 10% 40g 70.2t
【解析】
【详解】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H2O+CO2 ;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 Cu2O 与 Cu 的质量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在图中画出向 20g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 24.5%的稀硫酸至过量,铜的 质量变化曲线_____。
【答案】12.25 9:1
。
答: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g+40g-3.52g=44.48g。
6.将 1.17g 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 51.7g 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 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 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7g
(2)、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7%
1.17g+50g+51.7g-2.87g
【点睛】
本题考查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及图像变化过程,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综合计算;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图像去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注意图像中的拐点的意义,注意所求未知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出现点;计算过程中按照计算
解之得:x=39.2g,y=0.8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9.2g 100% 19.6% 200g
可得出 56g 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8g 56 2g ,恰好反应消耗的硫酸质量为 500g 22.4
由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的 500g 硫酸成正比,所以图象如下: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93.3%,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点睛】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分析数据,筛选信息,并利用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1)表中 x 的值为________;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3)第四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答案】(1) 2.64 (2)80% (3) 44.48 【解析】 (1)由烧杯④中可知,药品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则烧杯③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
液的加入,沉淀不断增加,当原溶液中氯化钠恰好反应完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即图 像中的 A 点,此时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为 50g;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不再发生化学反应,至 B 点时,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总质量为 100g,即反应完毕后又加入了相同的硝酸银溶液 50g,因此 B 点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即前 50g 反应过程中消耗的硝酸银质量,已知氯化 钠质量,可以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方程式设未知数求解;A 点时,溶液的成分是硝 酸钠溶液,可以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方程式设未知数求出硝酸钠质量,再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沉淀质量得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详解】 解:设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 x,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为 y,所消耗的硝酸银的质量为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