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八下·右玉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礼记·虽有佳肴》)
B . 男有分(fèn),女有归。
(《礼记·大道之行也》)
C .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北冥有鱼》)
D . 高者挂罥(juán)长林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2分)(2019·安顺)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欺侮(wǔ)帷幕(mù)自惭形秽(huì)大庭(tíng)广众
B . 腌(ā)躜拂(fò)晓娇(jiăo)揉造作怡(yí)然自得
C . 狡黠(jié)松驰(chí)销(xiāo)声匿迹一气呵(hē)成
D . 侏儒(rǔ)娉(pīng)婷根深谛(dì)固相得益彰(zhāng)
3. (2分)(2017·毕节)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为之感动……
A . 沉醉奋斗描画
B . 奋斗沉醉描画
C . 奋斗描画沉醉
D . 沉醉描画奋斗
4. (2分)(2014·滨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 .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 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 . 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5.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
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便要还家②悉如外人③处处志之④寻病终(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出自本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内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6)作者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翻译、鉴赏、默写 (共2题;共15分)
7. (7分)(2014·临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8. (8分) (2017七下·新乡期中)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9. (22分) (2019八上·富顺月考) 现代文阅读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
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
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
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
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
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
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
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
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
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
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
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
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
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选自2016年6月7日《教育导报》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
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
夜读二:________
夜读三:________
夜读四:朋友在工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请品析该句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结合语境分析加线字的含义)
(3)有人觉得文章到第七段就可以结束了,文末两段纯属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我”之所以认为最初在熄灯后看书没有感觉是因为太过拘束难受,不如在路灯下悠闲自在。
B . 第二段说“读也只是一种状态”指作者小时候的夜读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夜读的美好感受还在。
C . “我”热爱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读书,是因为我醉心于古人的读书形式,想让读书更有复古意味。
D . 作者以孤灯夜读为线索,追忆自己不同阶段的夜读经历,以表现自己对独自夜读,独自思考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的酸鼻子树
①乡下老家有棵酸鼻子树。
这是故乡山林中一种野生植物,叶扁,微长。
果子椭圆,形状似枣,没成熟时,又硬又青,咬一口,酸得您眉毛鼻子皱在一起,涎水直流;成熟时,皮子呈黄色,捏起来软软的,撕开薄薄的皮子,将黏黏糊糊的果肉放进口里,用嘴一吸,酸甜酸甜的,别有风味。
吃完果肉,用针线把土白色的大核穿成一串,就是和小伙伴们踢毽子的玩具,如果把核扔到地里,就会长出一棵酸鼻子树苗出来,好养得很。
小时候吸酸鼻子肉时,有次不慎连核一起吸进了肚里,邻家大人过来拍拍我的头说,你娃儿等着,过两天你头上就长出一根酸鼻子树来了,
吓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
②酸鼻子树在我老家屋旁的菜园地里,又高又直,年年见长。
儿时,带给我无数的乐趣。
因为枝繁叶茂,不少鸟儿选择到酸鼻子树上安家。
父亲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多次用竹竿把想在酸鼻子树上筑巢的乌鸦赶走;喜鹊是报喜的使者,不但受欢迎,有时还能得到父母馈赠的食物。
清晨,鸟儿用悦耳的歌声将我们叫醒,傍晚,鸟儿归巢的情景动人。
幼时,我们常站在树下看鸟妈妈给小鸟喂食。
③酸鼻子的成熟期是在冬季。
那时,家乡几乎没有水果,酸鼻子就显得格外难得。
暖暖的阳光下,熟透了的酸鼻子经微风一吹,不时掉下几颗到地上,捡着了,仿佛捡着了水果糖似的,心里欢喜不已。
菜园地里捡完了,就爬上崖去,扒开草寻。
④第一次学会用劳动挣钱,也是从酸鼻子树开始。
地上铺层稻草,爬上酸鼻子树,抱住树枝轻轻一摇,成熟的酸鼻子嗖嗖掉到稻草里,一个一个捡起来,轻轻放进背篼,用树叶盖上,背到十多里外的县城里去卖。
成熟好看的,五分钱一斤,有点青涩生硬的,四分钱乃至三分钱一斤卖给小贩。
大约8岁那年,我第一次背了6斤酸鼻子进城,卖了三角钱,高兴得不得了,什么都舍不得买,回家后,如数交给了父亲。
⑤随着林地的开发,乡村的山林也越来越少,许多鸟儿选择到我家酸鼻子树上安家,于是我家那棵酸鼻子树上,筑了好几个鸟巢,开始热闹起来。
有天傍晚,酸鼻子树上忽然传来阵阵扑打嘶叫声,原来是一群群白鹤,前来霸占喜鹊的巢。
喜鹊们惊恐地站在巢边,一边大声嘶叫,一边迎击入侵者,坚定地守护着家园。
白鹤仗着势众,扑扇着翅膀,一轮接一轮地强袭。
我们拿着竹竿,甩着土疙瘩,大声吆喝着替喜鹊助阵。
然而,没用,第二天清晨我们到酸鼻子树下一看,鹊巢已经易主。
⑥酸鼻子树,把童年的情绪与记忆挂在树梢。
(1)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往事?
(3)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成熟的酸鼻子嗖嗖掉到稻草里,一个一个捡起来,轻轻放进背篼,用树叶盖上,背到十多里外的县城里去卖”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6分)
11. (12分)(2013·曲靖) 近来,“曲靖因您而美丽,创建因您更精彩”的“四城联创”(创建全国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活动正在市民中开展。
某校小记者游寥廓公园,拍摄到了一组镜头。
(1)镜头一:【公园餐厅,人们正在享用美食,离席桌上,盘盘剩菜,一片狼藉……】
作为“光盘行动”的响应者,若遇到一位就餐即将离去的中年“剩男”,你将如何劝说他把剩菜打包带走?
(2)镜头二:【公园一角,林深景幽,杆杆劲竹,刻满“××到此一游……”】
面对此景,请从A组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择一组关联词,写一段话。
A:美丽崇拜陋习唾骂保护
B: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3)镜头三:【公园门前的十字路口,4名行人看见红灯已经亮起,看看左右两边没有车驶过,就直接从斑马线上穿过。
在绿灯亮起前几秒钟,又有3名行人在车流中穿行……】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违规行为,请你向交管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12. (4分)(2011·福州) 名著阅读。
《水浒》中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的他却在高俅等人步步追杀之下,雪夜上梁山。
他既有骁勇善战的一面,又有隐忍退让的一面。
六、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七上·北京期中) 题目一:
进入中学以来,你一定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在新的环境中,你得到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收获了感动;在班级里你作为班委、课代表、组长为同学们服务,收获了责任;有运动场上你代表班级参赛,收获了拼搏;在学习上你克服重重困难,收获了喜悦;在“十一”假期中你为父母做美餐,收获了幸福……
请以“上中学了,我收获了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6-4、
6-5、
6-6、
三、翻译、鉴赏、默写 (共2题;共15分)
7-1、
7-2、
8-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五、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6分)
11-1、
11-2、
11-3、
12-1、
六、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