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温)

合集下载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 体 诗 近 体 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诗 歌
古体诗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七律 字 押 数 韵 律诗(八句) 五律 、 平 句 仄 近体诗 七绝 数 绝句(四句) 对 仗 五绝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 词 为长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 可分为套数、小令
考点3: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包括下面内容:
①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叙事等。
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 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 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 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 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高考诗词有何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 曲则为小令(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 句(太偏、太怪者可考性不大); 3、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审美价值 4、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 其他文学作品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 习中又接触过的 技巧。
• 二、命题趋势: • ①材料的选择一定是浅显的(得分 率一直比较低)。 • ②命题思想两方面 • ⑴形象、语言、技巧 • ⑵思想、观点 • ③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 度发挥,但必然受到一定的约束, 不可信马由缰。
考点4:意境的鉴赏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 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 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意境的鉴赏, 应是对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诗歌鉴赏 的重点之一。 意境的鉴赏方法,应该通过对一首 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 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来完 成。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 专题二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  专题二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士。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唐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李白 听说他的不幸遭遇后,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慰藉,分担他的愁苦。全诗选取 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 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在柳絮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炼字:“尽”字点明时令(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悲惋的氛围, 为下文的抒情蓄势;“啼”字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痛), 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作用: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次句叙事,点明飘零之感、离别之痛,流露出诗人对 好友的同情和牵挂。 意象:“杨花”即柳絮,象征着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是凄凉、哀伤、思 归的象征。
专题二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知识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第15首作家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二 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
知识帮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左迁”是“降职”的意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本诗以描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案】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 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 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 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第15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 3 分)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国II(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3。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课件

作用:
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 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请用简洁的语言点评一下曹操的《观沧海》。
答题思路: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运用想象手法,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 (表达作用)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 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抒发情感)。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 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 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 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 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 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 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古诗词鉴赏点评 专题复习
如何做好古诗词鉴赏题?
一、如何审题——分析考点
1、品味关键词句 2、理解内容情感 3、赏析表达技巧
二、怎样答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 +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一)品味关键词句
这类题多以诗词中有特色的字词或句子作 为考察对象,这些字词或句子在诗词中具有特 殊的作用或效果,因而值得品味。

专题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观象取意,理解诗境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3.分析评价,诗本为重(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

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来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用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解题思路】1.首先区分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人塑造的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

2.其次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的形象。

(2)烘托。

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3)背景氛围的交代。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中,英雄人物出场了。

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4)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摊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学会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处境、风格、写作背景等,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题步骤】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 外地做官。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1)从首联_____登__高_____、_____望__远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 ____重__阳_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咏物诗
3. 鸟(燕):①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表达出 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议题2: ②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常见意象 。”(柳宗元《江雪》) ③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4. 草:①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议题2: 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常见意象 ②喻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如:“独怜幽草
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语言特点 以描写见长、质朴自然、பைடு நூலகம்新洗练。 语言风格 隽永优美,恬静淡雅。 代表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客发笤溪①叶燮②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三)(6分)5.(6分)(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

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6分,每小题各3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3分)(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

(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

(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无名氏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温柔惊艳的描写水的古诗词鉴赏

温柔惊艳的描写水的古诗词鉴赏

温柔惊艳的描写水的古诗词鉴赏春天,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像多情的少女哼着婉转美妙的歌儿。

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条条鱼儿悠闲自得地在溪中游着,令人不禁要停下瞧瞧。

溪水流到中心时,有几块大石子,黑黝黝发亮。

溪水撞击、水花四溅,又增添了几分乐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温柔写水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温柔写水的古诗词篇一1、《咏水》唐·张文琮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2、《水帘》唐·罗邺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3、《蜀江水》唐·熊孺登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4、《竹枝词》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玩止水》唐·白居易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8、《海水》唐·韩愈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9、《水》唐·郑谷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列清单)示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面是闲,实际是烦。

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

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示例:秋词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开”字,动词。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示例: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

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

动词:贵、绕、诗题:怨、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

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

专题 11 古诗词鉴赏一、精讲知识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

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赏析古诗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找富有表现力的“诗眼”,剖析古诗的思想内容,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等。本诗歌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一本作“郡”,郡指扬州。扬州是当时淮南节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隶属于淮南道的。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5.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8. 敲,敲击,一个动作。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
【解析】
【7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注意题干要求: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黄梅时节家家雨”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请用两字 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 》,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 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 》,题目既交待了时间 又表明了情感( ),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 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 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 ),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 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 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 感主旨——思念。 思念。 感主旨 思念
例2: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 与孟浩然《过故人庄》 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探望 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 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 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 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 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 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理解诗歌内容的 理解诗歌内容的六个切入点 诗歌内容
一、从题目切入 二、从注释切入 三、从意象切入 四、从语言切入 五、从题材切入 六、从“情语”切入 情语”
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 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 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 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 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
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 句全用来写笛声, 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 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 满洛城” 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 笛声的韵味, 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 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 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 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 闻笛” 笛声“折柳” 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 了。
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 难度。 难度。 绝句二首(其一) 例4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离 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 要分析。 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
读懂诗歌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读懂诗歌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①读题,有些题 读题, 在鉴赏的过程中, 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 读人, 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②读人, 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 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 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 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 读诗(五析: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 后③读诗(五析: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 析形象、析写法)。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 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 析形象、 思想内容、人物情感、 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 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 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 诗歌基本特点外 还要积累一些④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 还要积累一些④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 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 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
四、从语言切入
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 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 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 盎然。 盎然。 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 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 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 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 创造的意境。 感、创造的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 赏析炼字( 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 ①赏析炼字(词):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赏析炼句:品析诗中简练精美、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②赏析炼句:品析诗中简练精美、 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 赏析语言风格: 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③赏析语言风格:品析诗 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 气派。 气派。
绝句二首(其一) 例6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离 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试分析这首词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试分析这首词的意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滩上静睡不动。 沙滩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副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这是一副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在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境 的心境。 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例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 西下峨眉峰。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 余响入霜钟③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 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 :《山海经 中山经》 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 有九钟,霜降而鸣。 有九钟,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 万壑松”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 云暗几重”的理解。 云暗几重”的理解。
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 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景: 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 二句写景: 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 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 机盎然。 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 少年” 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意境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பைடு நூலகம்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秋思》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例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 字和“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 效果。 效果。 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 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 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 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 参考答案: 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出了山峰的高峻,使原来不动的山河有了动感, 出了山峰的高峻,使原来不动的山河有了动感, 突 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