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儿童文学》讲义(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图画书
一、图画书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
日本、台湾:绘本
中国:图画书
概念P264
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
虽然图画书的外部形态主要是图画,但基础是文学。
图画书可分为文学类图画书和知识类图画书
(二)图画书与有插图的书
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常用下列公式表明图画书与有插图的书的区别:
文+图=带插画的书
文³图=图画书
插图:助读、成趣---次要地位
图画书中的图画:
讲述故事、表达意义---主要地位
(三)分类
(1)无文图画书。
又叫无字书。
是完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的形式。
需要有高超的画面语言传达技巧,能让幼儿在翻阅中理解故事内容。
如(瑞士)莫妮克·弗利克斯《无字书》
无文图画故事内容浅显、主题单一,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图文并茂的图画书
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它们紧密配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两种形式¡ª¡ª以图为主,少量文字;
文图并茂,文字丰富,构成一篇完整故事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随着印刷和装帧技术的进步,婴幼儿图画书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如立体活动书、带香味的书,带音响的书。
游戏化、玩具化成为图画书发展的新趋势。
二、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画面形象——可视性
画面造型——儿童性
画面创意——新奇性
画面语言——简洁性(画面语言、文字叙事的简洁)
画面叙事——连续性
▲画面形象——可视性
儿童的思维依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及环境(写实或夸张)具体形象,让儿童感到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图画书以儿童感兴趣并足以引起他们注意的线条、色彩、画面营造可视化的故事空间,引领孩子们体会故事中的乐趣。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利用可视性画面对母爱的具体化
▲画面造型——儿童性
(1)形象的儿童化
从绘画的角度看,“可爱”一般通过比例的“失调”、形象整体的滚圆、动作、表情的拙趣等表现(2)夸饰手法的运用
“趣”---图画书的生命
夸饰: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对、拟人、特写、夸张、漫画等手段的灵活运用和对幽默、荒诞的创造)
如《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
《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作者:Todd Parr
翻译:艾斯苔尔
修图:歪歪
▲画面创意——新奇性
图画书要吸引幼儿,就应该具有“新”和“奇”的特点。
¡ª¡ª适合他们接受的前提下,做到新颖、新鲜、新奇、新巧。
※儿童情趣的视觉化,画面要让儿童感到亲切
※包括画面和故事两方面的创意:角色造型的独特、构图的新颖、故事的奇巧等。
如《逃家小兔》黑白、彩色图片的交替
图画书欣赏: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构思巧妙,两个角色同样的话、同样的心理与画面配合,构成完整的故事,作品充满幽默感和趣味性。
《母鸡萝丝去散步》(8句话)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
她走过院子,
绕过池塘,
越过干草堆,
经过磨坊,
穿过篱笆,
钻过蜜蜂房,
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图画与文字的滑稽比照
▲画面叙事——连续性
“图画书中的每一张画,在传递内容之余,都应扮演好…承前启后‟的角色”“如此一张接一张,自然而然就有了动态,有了情感的起伏,于是,观图者在这些图画的带动下,终于得以完成异于一般书籍的阅读。
”
——(台湾)林真美《图画书—幼儿的阅读之窗》▲通过画面与画面的衔接组合来构建故事情节,形成内容连贯、情节完整的故事。
画面衔接的方法:主要借助主人公的动态来表现。
图画书欣赏:《爱心树》
三、儿童成长与图画书
1.图画书是儿童阅读之旅“最早的导游”。
¡°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生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
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
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多罗西·怀特)
图画书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早期的阅读能力。
2.图画书是亲子共读的最佳材料。
亲子共读——即父母或长辈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亲子共读适用范围——适合所有年龄的孩子,它的本质在于分享阅读的快乐。
美国诗歌: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珠宝与一桶桶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读书给我听的爸爸和妈妈
(1)亲子共读图画书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温馨的文学启蒙。
父母或长辈为儿童讲述图画故事,儿童可以在视觉感知的同时调动听觉参与对故事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图画书成为儿童与父母、长辈进行情感交流的园地,促进亲子感情。
“ 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读就是了,这是一个原则。
”
“图画书对孩子们是快乐的。
图画书不是教科书。
不是问题集。
那些厌烦每读一本书就要被问及感想的人,请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不也是这种心情吗?大人们讨厌做的事,孩子们也是一样。
”
“从小给孩子读图画书。
可以使他早识字、早读书。
进了学校以后孩子的语文读解能力强,作文写得好,又能提高读书能力,又能获得情操教育,又能丰富知识,等等。
看起来好处数不胜数。
但是图画书被用于过多的目的.反而使大人们忘掉了图画书最重要的东西。
在各种各样理由和目的的名义下,图画书本来的乐趣被忘却,被从孩子们身边夺走。
而且,越是冠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孩子读书时的气氛就越难轻松愉快,有时候,图画书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
请重新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图画书的乐趣吧。
图画书是什么?去问问孩子们看。
”
推荐阅读:《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著
四、图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一)图画书教学
1.从封面切入:激发阅读兴趣(封面、扉页、版权页)
2.讲述:听故事---阅读、写作的指导
3.课堂讨论:深度阅读
4.课外延伸:阅读和生活
课后观看
窦桂梅教学视频《我爱爸爸》
(二)指导儿童自制图画书
绘本制作例1
绘本制作例2
五、图画书的发展
重点:世界第一本图画书
中国第一本图画书
郑振铎《河马幼稚园》
真正为儿童编绘图画书并印刷出版发行,是十七世纪
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7年出版的《世界图绘》是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绘的图画书。
英国女画家彼特克斯·波特于1901年出版《兔子彼得》,是图画故事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图画书得到繁荣。
日本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图画书的发展后来居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独特的风格,涌现了一批世界知名作家,如松谷美代子,中川李枝子,宫西达也。
▲图画书与卡通读物
卡通读物
(一)概念
卡通, 英语“Cartoon”的直译
日本直接借用了中国的“漫画”一词,将“Cartoon”译为“漫画”。
卡通, 即“漫画”,通常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号的故事画。
卡通的篇幅可长可短,风格上不拘一格,因此有人称之为“连环漫画”,“新型连环漫画”“卡通漫画”
(二)卡通读物的画面语言
1、分格
图画书一般一页展示一个场景或画面,而卡通读物则通常在一页中分成若干画格。
2、动感的营造
图画书的故事也很强调动感,但大多属于温馨浪漫的风格;卡通故事则更强调动感,为此除了情节编得紧张生动外,在画面处理上也使用气流线、多重曝光、瞬间图像、模糊图像等技巧。
3、感情和心理描写
图画书中的感情和心理描写在画面中不容易表现,一般使用文字来表述;
卡通书很少旁白,作者一般用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感情和心理,有时也可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还可以用人物身后的背景气氛来表示某些心态。
第五章儿歌儿童诗
第一节儿歌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 诗歌。
儿歌:古代称“童谣”“童子歌”“小儿歌”“孺子歌”、“小儿语”
童谣:是民间歌谣的一个分支;就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的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伴奏的口头短歌。
周作人在1923年所作《儿歌之研究》一文中说:“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
▲发展概况
1、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人对童谣加以收集、记录。
《春秋》、《国语》;(《国语¡¤郑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古代认为童谣是预言、谶语)
古代童谣往往被蒙上强烈的迷信色彩(预示吉凶祸福)和政治色彩
如:阿房,阿房,亡始皇//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不纳捐)
2、明代出现第一部个人搜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1593年、吕坤编),儿歌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46首儿歌)
3、清代肯定儿歌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天籁”。
《天簌集》(郑旭旦编)《广天簌集》(悟痴生编)
4、五四歌谣运动,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将儿童歌谣冠以¡°儿歌¡±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厌弧箕菔,实亡周国。
”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
”
欣赏儿歌作品,谈谈儿歌的特征:
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篇幅短小、具体形象,
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主题单纯;音韵和谐
(二)儿歌的艺术特征
1、强调音韵和节奏,注重音乐性
儿歌区别于其它儿童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的特点。
儿歌是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的文学。
周作人《儿歌之研究》:“盖儿歌重在音节,多随韵接合,义不相贯”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的节奏和押韵上。
(1 )鲜明的节奏¡ª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
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
如:公鸡公鸡真美丽,红红帽子花花衣,尖尖嘴巴喔喔啼,每天叫我早早起。
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如:《狗熊打蚊子》蚊子叮,脸上痒,
狗熊抬手就一掌!
蚊子没拍住,
嘴巴打得响。
节拍不固定。
(较普遍)
如:《小猴滚楼梯》(教材P119)
▲儿歌的诵读
突出音乐性
节奏感:
三字句两拍、五字句三拍、七字句四拍
音韵美:
韵尾用“重音”(加强音量、减小音量、拖长、停顿等)
有感情诵读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篮子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单纯: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单纯.
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叙述某一件事情,介绍某一事物,简要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金波的《小白兔》:
“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
”
《小兔想小猪》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歌的一个实用价值是辅助游戏。
诵唱和游戏合为一体,增强了儿歌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使儿歌具有很强的表演性。
例:谜语歌——猜谜;数数歌——玩中识数游戏儿歌《坐火车》
《大皮鞋》(陈家华)小弟弟,真可笑,爸爸的皮鞋脚上套。
皮鞋大,脚板小,走起路来像姥姥。
读儿歌、演儿歌
儿歌《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
开着警车,开着警车,呼呼叫。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逃?
一枪一个,一枪一个,消灭掉!
二、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儿歌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篇幅不宜过长
结构形态多样化:
1、儿歌的分节:一节式、两节式、多节式
2、儿歌的句式:不固定,具有2——7言不等的句式。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夸张、反复、比喻、拟人、对比、摹状、拟声、顶针、回环、设问……
“《小溪》
冬天,小溪结冰,亮晶晶,亮晶晶。
春天,小溪弹琴,叮叮叮!叮叮叮!
“小虾小虾躬着腰,不会走路只会跳,为什么,躬着腰?小时候,坐不正,长大变成驼背了。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三、儿歌的特殊形式
儿歌的特殊形式是指儿歌受到汉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有的因内容造成,有的因功能造成,有的因语音造成,有的因词语造成。
常见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
1、摇篮曲2、问答歌3、连锁调4、颠倒歌5、数数歌6、绕口令7、时序歌8、对数谣9、物象歌10、游戏歌11、字头歌(一字韵) 12、谜语歌请认真阅读教材105页—111页,掌握儿歌各种特殊艺术形式的特点.
判断下面的儿歌是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什么?
《南南有个篮篮》《西游记》《稀奇歌》
四儿歌的创编
今天,我们的孩子在念唱什么儿歌(童谣)?
灰色儿歌、灰色童谣,又被称为痞子童谣,是指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流传的内容灰色、形式简短、语言俚俗的歌谣,多被改写流行歌曲、古诗词、老童谣的儿歌,
另类童谣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灰色童谣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
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怎样创编儿歌
(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表现幼儿生活情趣。
欣赏下面这首儿歌,说说你的体会:
小弟弟,学捏泥,
不捏鸭,不捏鸡,
捏了一台拖拉机,
要为祖国出力气。
(二)语言:选择幼儿熟悉的或贴近幼儿生活的口语化语言;并注意节奏和韵律。
口语化、音乐化
(三)运用形象思维,借助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具体事物的特征,给幼儿以直观可感性。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拟声等
小狗(李少白)
小狗小狗,
尾巴当手,
一摇一摇,
欢迎朋友。
(四)考虑幼儿的游戏精神,使儿歌与游戏配合。
蘑菇出来戴草帽
薛卫民
天上下雨,
地上冒泡儿,
蘑菇出来,
顶个草帽儿。
小兔看见,
乐得直跳。
挎个小筐儿,
边采边笑!(富有动感,将小兔的劳动游戏化)
儿歌创编练习及作业
第二节儿童诗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言是最美的诗句
儿童诗的含义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抒写儿童的情趣和心声,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诗歌形式。
一、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诗言志”“诗缘情”——抒情
诗是儿童感情的营养品。
(金波)
儿童诗的艺术特征----共性:诗的一般特点
个性:儿童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情感、富有儿童情趣、想象形象生动…儿童诗作
我的裤脚会爬高
小学一年级夏小冉
前年
外婆给我买了一条牛仔裤
穿在身上
长长的
一直到脚跟
去年
裤腿悄悄地爬到了脚踝
今年
裤腿已经爬到小腿肚了
哎呀呀
两年才爬这么高
真比蜗牛还要慢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
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
这是为了什么?
(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
儿童诗传递着儿童的心声,是儿童心理的诗性外化和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儿童的生活和理想高度集中的艺术表达。
( P112 《乡下的孩子》)
滕毓旭《十四岁,蓝色的港湾》
人生是一条长河,
十四岁是蓝色的港湾,
那里有冲动掀起的巨浪,
也有思考泛起的波澜。
有爱,却朦朦胧胧,
说不懂却又懂得一点,
就像晨雾下的小河,
看得见,却又难以分辨。
满肚子心事全挂在脸上,
有话,不会在舌尖上打转,
天真得像浪儿又蹦又跳,
从不知什么叫忧愁不安。
要说男孩勇敢真是勇敢,
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
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
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
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
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
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你谈理想他谈理想,
理想像潮汐不断地变换,
你想当英雄他想当英雄,
为当英雄常常去冒险。
啊,十四岁,蓝色的港湾,
十四岁,理想的乐园,
从这里开动人生的航船,
朝霞为他们编织奇妙的花环。
(二)体现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
儿童情趣是儿童诗区别于成人诗的重要标志
儿童诗应注重表现少年儿童特有的纯洁,天真和童趣。
春,是花的妈妈。
红的花,蓝的花,
张开小小的嘴巴。
春妈妈
用雨点喂她……
(黎焕颐)
我喜欢你,狐狸
高洪波
你是一只小狐狸
聪明有心计,
从乌鸦嘴里骗肉吃
多么可爱的主意!
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
呱呱呱自我吹嘘!
再说肉是他偷的,
你吃他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
会变得漂亮无比!
尾巴像红红的火苗
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三)塑造儿童视野中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
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少年儿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情和诗美.
儿童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高尔基)
诗歌形象的生动性与儿童的想象特点相吻合——活泼、天真、有趣的想象
儿童诗形象应可观可感、具体形象、鲜活生动。
陶行知《红叶》
飞,飞,飞,
满天的飞。
哪儿来的这些蝴蝶?
原来是红叶。
请试为这首诗填入恰当的动词
《阳光》
阳光在窗上()
阳光在花上()
阳光在溪上()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
2、准确、精炼的语言与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
(1)乌云
妈妈
你看,天空的脸
多脏啊
他肯定好多天没有洗脸了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夸张法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疑问法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比较三首同题儿童诗,你觉得哪首最好?《捉鱼》
二、儿童诗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分:叙事诗抒情诗
从内容分:1、生活诗(叙事诗) 2、自然诗
3、童话诗4、科学诗5、讽刺(喻)诗6、寓言诗
1、生活诗(叙事诗):
特点——高度凝炼地摹写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浪漫情怀;表现出爱与美的主题;具有叙事的风
格。
如P115:《让我们荡起双桨》《我扶起一棵小树》《梳子》
《两只鸟蛋》(第二册)
▲《爸爸的老师》任溶溶(作品选读P16)
2、自然诗---将自然现象进行形象化的诠释。
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抖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叶圣陶
我看见了风
我看见了风,
请你一定相信——
我看见风儿
从草地上走过,
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风是一个胖子,
钻进了对面的树林,
挤得小树摇摇晃晃,
树缝里冒出他气喘的声音……
可是当我下楼去找,
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
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高帆)
3、童话诗
——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叙事脉络清楚;重叙述,但与童话故事相比,故事简单些;多种表现手法的交织使用
如作品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4、科学诗
——将丰富的科学知识融入诗的意境,实现科学与诗性的完美结合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三册)《我们的土壤妈妈》
5、讽刺(喻)诗。
针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习惯和现象,用夸张的手法写成的诗。
——讽刺手法;幽默感
例:《下巴上的洞洞》
6、寓言诗——以诗的形式记叙寓言的一种诗体
俄国寓言诗大家克雷洛夫的作品
三儿童诗和儿歌的区别
下面两首诗是儿歌还是幼儿诗,为什么?
萤火虫
林清泉
夜里,静静的原野,
萤火虫在草丛
提着灯笼捉迷藏,
天上的星星,
低头一看,
诧异地说:
“我们的同伴什么时候
掉下去了?”
萤火虫
张继楼
萤火虫,夜夜红,
飞到西,飞到东,
一闪一闪像支小电筒。
“你拿电筒去照啥?”
“隔壁纺织娘,
半夜回娘家,
我去送送她。
”
蘑菇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小亭子冷冷清清
丫头丫(北京儿歌)
丫头丫
打蚂蚱
蚂蚱跳
丫头笑,
蚂蚱飞,
丫头追。
四儿童诗鉴赏
鉴赏儿童诗的方法:
首先,反复吟诵,把握和理解儿童诗作品的形象,初步感知其中所传达的情感。
塑造什么形象,如何表现、构思、语言特点、主题、(儿童)情趣等
第二,想象与联想,再造儿童诗的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境)
第三,品味诗人寄寓的情思。
如:P121《小鹿》
五主要作家作品
教材(自习)
1、任溶溶《爸爸的老师》
2、鲁兵《下巴上的洞洞》
3、谢武彰
4、金波
课外:
其他儿童诗人:圣野、高洪波、滕毓旭、林焕彰
高洪波
诗人,散文家。
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
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2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
《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鲁迅文学院七期、北京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生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络部主任、《诗刊》主编。
作品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冰心、陈伯吹文学奖等奖项。
滕毓旭
笔名于绪。
辽宁大连人。
民盟成员。
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
历任中、小学教师、高
级讲师,《少年大世界》杂志主编。
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绿色的梦》、《滕毓旭儿童诗选》、《趣味植物儿歌》、《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滕毓旭儿歌》、《昆虫小夜曲》、《狗熊做气功》、《儿歌快乐园》、《中国儿歌》、《彩图童话诗》、《找春天》等,科学文艺《兽国大力士》、《水族魔术师》、《植物七彩城》、《神秘的蛇岛》(合作),长篇报告文学《神奇的永恒》(合作),童话集《爱打喷嚏的犀牛》、《黑色刺客》等,主编儿童文学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读》、《金房子科普天地》等。
曾获全国第一届幼儿优秀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辽宁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
有多首儿童诗被选入语文教材。
林焕彰
林焕彰的诗,以关怀现实生活、明朗抒情为主调;在儿童文学方面,以生活为素材,表现想象的美和人性的真与善。
《妹妹的红雨鞋(组诗)》
《童话》
下雨了,
走走走……
走到爸爸的口袋里,
变成一个小铜币;
不会淋雨,
又可以买东西。
六、儿童诗的创作
(一)、要求
1、与儿童的心灵相通
2、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甲〃好象〃乙〃直接比喻
例如:《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3、阅兵法
•—表现景物的层次
爸爸
爸爸高兴的时候
说话特别大声
天花板都会震动
爸爸伤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