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自振频率与振型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自振频率与振型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叶片的几种主要自振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准确程度;
2.观察叶片的振动现象;
3.熟悉叶片振动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仪器框图
1.信号发生器
2.功率放大器
3.激振器
4.加速度传感器
5.电荷放大器
6.毫伏表
7.示波器
8.平板叶片
9.夹具
实验叶片
实验装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被测试件部分
被测试件部分由实验叶片和叶片夹具所组成。

将被测叶片榫头牢固地夹紧,使叶身悬臂伸出,以便激振和测量。

(2)激振部分
激振叶片的方法很多,如声波激振、振动台激振、压电晶体激振、电涡流激振等。

本实验采用电涡流激振方法激振。

激振部分由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电涡流激振器所组成。

信号发生器能在0~3MHz范围内产生频率可调的交变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激振器;在激振器内产生电磁感应,使叶片内(包括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产生交变电涡流,载流(电涡流)叶片在磁场中受到交变的电磁力作用而产生振动。

(3)测振部分
由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毫伏表和示波器组成。

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叶片的振动,输出与该振动频率相同,幅值与叶片振幅大小相对应的交变信号,经电荷放大器将交变信号增益,以电压形式输出。

该电压信号分别接到毫伏表和示波器Y轴。

同时示波器X轴接入信号发生器的激振信号,在荧光屏上观察里莎茹图形,叶片共振时Y轴信号幅值变化最大,里莎茹图呈椭圆形。

三、实验步骤
1.测量实验件尺寸(叶片的长度l、宽度b、厚度h),供计算理论频率值使用。

2.按仪器图接好各仪器线路,检查无误后再接通电源。

3.打开各仪器电源开关,少许预热,便可开始工作。

调节功率放大器输出旋钮,
(不能超过中间刻度10的位置),激振器开始工作,叶片产生振动,此时,可听到叶片振动式产生的“嗡嗡”声。

4.由低到高缓慢转动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旋钮,同时注意观察毫伏表指针变化
和示波器图形变化,当叶片处于共振状态时,叶片振动发出的声音最强,毫伏表指针达到最大值,示波器上出现椭圆形(或圆型)。

此时停止调频,在叶片上均匀地撒上沙子,观察叶片振动节线形状(若节线不清楚,可以短暂地调高功率放大器输出旋钮至刻度16,随后恢复到刻度10以下位置),记录频率值,描画叶片节线图。

5.继续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值,按第4步骤中的方法找出叶片的其他各阶振
型和频率值。

6.整理和处理实验数据。

四、 有关数据和理论公式:
1. 等截面叶片弯曲振动的频率计算公式
A
EJ
l a
f a ρ2=
式中:f a ——叶片弯曲振动的自振频率,Hz ; l ——叶片的长度,m ;
E ——叶片材料(铝材)的弹性模量,73GPa ;
J ——叶片截面的最小惯性矩,J=bh 3/12,m 4;其中b 、h 为叶片宽度与厚度;
A ——叶片截面面积,A=bh ,m 2; ρ——叶片材料材料密度,2908kg/m 3; a ——系数,一弯时为3.515,二弯时为22.03。

2. 等截面叶片一阶扭曲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12J GJ l
f T
ρπ
=
式中:f 1——叶片一阶扭曲振动频率,Hz ; G ——剪切模量,)
1(2μ+=
E
G ,其中μ=0.32;
J T ——截面抗扭几何刚性系数,3
3
1bh J T =,m 4;
J 0——截面极惯性矩,)(12
222
20h b bh J J J y x +=+=,m 4; l ,ρ——同前式。

五、 实验结果记录
六、 实验报告内容
1. 简述本实验方法的工作原理与理论公式; 2. 列出已知数据,以及实验结果;
3. 分析误差原因,以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4.提出对本试验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