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E1]江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E1]江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及气象服务对策
摘要:农业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之一,而农业的稳定则有利于
我们国家的持续繁荣。

目前,全球气候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状况对农业生产格局
及种植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带来改变。

本文以蒲
江县1991~2021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时间等气象数据为基础,对蒲江
县的农业生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今后
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对策
引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必须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确保妥善治理生态
环境,稳定并解决长期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利用农业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加强农业生产中气象和气候因素的应对处理,提高大部分农业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其余各种热点问题。

蒲江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
处成都,眉山,雅安三个城市的交汇处,它的地质结构形态主要是成都凹陷、大
兴隆起(隐伏背斜)、熊坡背斜等组成。

县域东西长,南北窄,平均海拔534米。

最高处位于白云乡月南山,海拔1022米,最低处位于寿安街道夏河坝,海拔465米。

地形以浅丘、深丘、平坝为主。

蒲江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分别为柑橘、茶叶、猕猴桃,据统计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5万亩,其中蒲江猕猴桃、蒲江雀舌为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蒲江杂柑受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1.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农作物的生产的影响分析
随着近年来极端气候出现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以及农
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因此需要持续地进行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并
根据研究积极的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跟进解决问题。

蒲江县三大产业受
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巨大,高温、低温、洪涝、干旱以及日照时间长短均会影响
其产量以及品质,对蒲江县多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气温变化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蒲江县年均温度也有明显的上升。

根据蒲江县1991~2021年逐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作为分析时段(见图1),发现蒲江县30年
来年均温度17.1摄氏度,最大温度17.4摄氏度,在2015年,1992年为最小值,是15.8摄氏度,总体温度有升高的倾向,并且有显著的升高,也就是每10a升
温0.211℃。

通过对蒲江县四季平均气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近30年间,蒲江县四季
平均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图2),其中以夏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而冬季
增温趋势相对较弱。

其中夏季平均气温快速增加,增长率在全年中最大,变化倾
向率为0.202℃/10a;其次是秋季和冬季,两季气温增加趋势基本持平,变化倾
向率分别为0.131、0.188℃/10a,春季平均气温只是略有上升,增长率在全年中
是最小的,变化倾向率为0.325℃/10a。

在全球暖化环境中,由于缺乏新的技术,导致农作物的生育期和产量下降,
导致了农作物的全年寿命的降低,这就会对粮食的收成造成一定的冲击。

同时,
由于受全球变暖的作用,高温和炎热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气温的持续上升将
导致气温持续上升,高温热害和伏旱将进一步加重,高温热害将导致许多农作物
的生长和生长受限,当气温上升时,也会产生各种效应[1]。

图1 1991~2021年蒲江县逐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
图2 1991~2021年蒲江县季节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
3.降水量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从图3的蒲江县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图中可以看出,蒲江县的逐年降水量,从
整体上看是呈增加趋势的。

在1991年至2021年的逐年降水量数据中,逐年降水
量的最低值出现在1997年,当年的降水量为874.4毫米,而1998年的年均降水
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升,增加到了1331.9毫米。

而到了2004年又出现了一个
小低谷,从2001年的1297.5毫米直接下降为2004年的916.6毫米,出现了一
个明显的,而且是剧烈下降的波动,2005年开始又上升回到了1450.6毫米左右,在2020年达到了年均降水量的顶峰,为1592.2毫米。

在1997到2020之间出现
了年均降水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年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相差717.8
毫米。

可见蒲江县年均降水量的波动幅度是很大的。

水是容易导致作物不健康的因素之一。

水稻、玉米和其他作物在长时间降雨
后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稻瘟病和斑点病等,降水是许多可能对作物产生不利影
响的极端天气条件中最常见的。

由于降水或灌溉产生的水主要沉积在土壤中,会
大大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和含氧量,严重阻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图3 1991~2021年蒲江县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4.日照数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蒲江县年均日照时间总体变化不大,1991-2004为一个稳定期,年平均日照时长都在1000小时上下浮动,2020年蒲江县年均日照时间达到高峰,当年日照时间达到1757小时,2021年则又下降到911.8小时。

2008-2012年连续5年间平均每年平均日照时间不到1000小时。

光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也影响所有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影响环境温度。

有些作物喜欢光,比如茄子。

充足的光照会极大地促进它们的生长,而光照不足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花、叶、果的掉落。

相反,有些作物不喜欢光,真菌就是典型的代表。

对于这类作物来说,只有潮湿的环境才能真正帮助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发生疾病。

有些作物属于中间部分,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但不要太强,只是微弱的散射光。

这类作物通常需要设置一定的设施来减少阳光的强度。

图4 1991~2021年蒲江县逐年平均日照数变化趋势图
5.提升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水平的有效策略
5.1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农业发展始终与气候变化关系极其紧密,随着农业发展程度的提高,对农业
农产品具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也日益困难。

强化气象灾害评估、灾害天气的
预警和预报,以及响应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天气预报服务中,对主
要的天气影响进行评估、跟踪服务和及时的预报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国家层面上
来说,需要加强对农业、林业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
作顺利开展;强化海洋渔业的天气预报,提高其安全水平;加强对草原和森林火
灾的监测和预报,确保国家的生态环境稳定。

要在农业生产中加大防雹、防旱、
防灾、防冻等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加强农业相关的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等级制度,使预报更加
准确,减少地域性灾害和周期性灾害的发生。

对蒲江县而言,深入调查了解各镇
街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各种气象资料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应用,同时结合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提高服务品质,主动
拓展服务范围,为粮农提供科学的引导[2]。

5.2加快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依托于农业服务、气象服务的协调配合,气象服务需要在
为农服务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农业气象试验田地、气象观测等方面进行强化。

一是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农业气象区划系统,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
预测系统,通过优化观测手段以及农业气象站点布局,完善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系统、气象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设备的建设,加强对农天气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的监
测能力和预报能力。

二是通过健全农业天气预报体系,拓展农业气象服务范围,
建设多途径、多通道的农业气象信息交流手段或交流平台,提高天气预报、灾害
预警响应效率。

三是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系统建设,推动农业气象科技自主发展,主要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农业气象监测技术等。

四是加大对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技术的普及与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农业天气技术咨询与
技术推广,把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变为实际生产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气象人才队伍,提高农业气象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3]。

6.总结
综上所述,必须加强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工作,从气候变化方面为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促进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农业减产,为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气候资源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合理减少农产品的生产费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在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方面做好工作,建立完善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针对农业生产的天气预报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加大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技术的普及与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科技博览, 2018(11).
[2]张嘉琪. 农业生产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下旬, 2021(3).
[3]宋哲, 伍立坤, 李明辉. 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度及灾损风
险评估[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4):2.
作者简介:余益祺(1996.12),男,蒙古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E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