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第14课《山水画意境》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第14课《山水画意境》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虽然间(jiān)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B.何大学问在荣膺(yī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C.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zhōu)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ní)于文字。

2.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写情。

②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④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3.下面对课文《山水画的意境》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二、填空题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不超过15字)
黑板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拍的全是蓝天,而另一张,蓝天之中点缀着几朵白云。

老师问:“哪张照片里的蓝天更美?”学生们一致认为点缀着白云的蓝天更美。

”老师说:“是啊,白云衬托着蓝天,从而让蓝天变得更加美丽。

那么,白云为什么会衬托蓝天的美丽呢?那是因为蓝天给白云展示美的空间。

”其实,人际交往的道理也一样:________。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________。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________。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________。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________。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________)真zhì(________)浮光掠⋅影(________)
暮ǎi(________)渲⋅染(________)朝⋅朝暮暮(________)
8.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

渡船桥的桥联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________渡口夕阳红。

”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

读后让人涌起思乡之情。

三、解答题9.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四、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
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

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
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

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
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

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

她身前放
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


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

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
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
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
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
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

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

”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
等待她的评判。

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

”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
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
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

”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

”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
随便画。

”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

”我说:“没事的,您
随便画就好!”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

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

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

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
坛来。

”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

”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

”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⑧八十八岁了,还
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

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
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

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

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
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
京晚报》2022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画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
文概括。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2022年2月17日下午,故宫将举办元宵节灯会的消息引发抢票热潮和持续关注:元宵节当晚的活动预约门票几乎是“秒光”;
在18日零时,再尝试登录故宫门票预售系统,甚至已经无法打开网站。

一场元宵灯会竟能点燃如此
巨大的参与热情,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人们节假日活动中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不难发现,回归传统
习俗,品味传统文化,如今已成为许多人过节时的首选。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传统文化成为了节
日新时尚?②先要肯定的一方面是,有了新技术、新形式的加入与助推,传统文
化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时尚生活。

比如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一些城市家庭通过互联网
团购,一家老小到郊区租个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的小院,大年三十支起大铁锅煮年夜饭,还能看春晚,放鞭炮,赏烟花,第二天又可以赶集采风,参观旅游……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烘托出浓浓
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新风尚融为了一体。

③而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形式还只是表面因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念情感深植于民族血脉,才是吸引现代人回归传统的根本原因。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市场上,《流浪地球》最终获得了票房冠军,这部影片之所以广受好评,除了技术的突破、形式的创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电影
中出现了许多让人熟悉的中国元素。

特别是影片中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放在
新春佳节的背景下,充满了中国式的游子心态、故土情结。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理念情感,构成了
传统文化的灵魂,从远古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始终陪伴在人们身边,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便会爆
发出惊人的号召力,重新唤起人们的热情。

④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些人认为我们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传统文化遭到冷遇了。

其实问
题症结在于,公共文化生活和文化产业链中的供给方未能充分回应老百姓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
的文化需求。

这次故宫元宵节灯会引爆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相关部门瞄准了人们的真实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及服务,顺势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

我们还惊喜地看到,
春节假期前后,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回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孩子们提供了书法、年画、戏曲、
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展览,同时还设计了写福字、画门神、勾脸谱、做花灯等趣味体验活动,这些创
意与服务使老百姓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和传统文化拉近了距离。

可见,只要供给方
回应好百姓的文化需求,传统文化重新得到关注就会水到渠成。

⑤元宵佳节之际,在浙江杭州清波街道,“寻梦宋都”元宵游园会正在举行。

孩子们在庙会上
猜灯谜,拔河,踩高跷,画糖画,滚铁环……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身边的大人们脸上洋溢着愉悦安详的笑容。

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有关部门的积极创意和优质
服务,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人的①_____,激发出了人们内心深处那份古已有之的②_____﹣
﹣谁会不喜欢这样一场传统文化的时尚盛宴呢?(1)结合全文看,第⑤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故宫元宵节灯会门票被热抢的事例引出了文章想要论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
传统文化成为了节日新时尚。

B.第②段重点论述的是“有了新技术、新形式的加入与助推,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人
的时尚生活”。

C.第③段引用“流浪”与“回家”的理念证明了这段所要论述的观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念
情感深植于民族血脉之中。

D.第④段先由有些人的看法引出对传统文化遭冷遇问题症结的议论,再举两例并做分析,最后
点明“只要供给方回应好百姓的文化需求,传统文化重新得到关注就会水到渠成”。

神骏水果叉《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五、综合读写13.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
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
高的中国艺术品。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

【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

画作均为巨碑式丰
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
无限喜悦;
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

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
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14.【典型技法】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片段训练】请你引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写一段文字,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15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王维《使至塞上》③贺知章《咏柳》
六、写作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总要面对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破解。

解题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解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1.B2.D3.C4.D5.彼此真心对待,会很快乐的。

6.(1)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
熟悉。

(2)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比喻夸大地形容。

(4)气势宏大。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10.景与情的结合,写情,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11.(1)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
反观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3)①“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②“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4)①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

12.时尚生活,理念情感C示例:水果叉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具有传统文化之美,用它激发灵感,设计出“神骏水果叉”,表现出“有关部门的积极创意和优质服务”,回应好了百姓的文化需求,这样做就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13.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创其拍卖纪录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
显现;
体现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14.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
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是何等美妙的意境。

奇特的构思,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美妙意境的糅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庐山瀑布的优美雄姿。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